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公共文化
  • 正文内容

四级配送网络基本建成,配送体系今年覆盖到居村 公共文化服务精准送到“家门口”

阅读:580 次 作者: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日期:2018-12-20 08:55:2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公共文化资讯。

  

  浦东金桥镇居民王欣近日想带母亲去郊游,没想到母亲推迟出游,原来有一场精彩的杂技魔术表演配送到社区,她不想错过。“剧场坐得满满当当,母亲鼓掌特别起劲。”在王欣眼里,母亲的退休生活越过越精彩,“这与‘最后一公里’的文化建设分不开”。

  市公共文化配送移动平台第一期日前上线,公共文化配送的最新动态将在这里图文并茂地推送给市民用户。自2016年至今,从市公共文化配送中心组建成立,到初步形成市、区、街镇三级配送体系,再到今年基本实现居村四级配送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离市民“家门口”越来越近,一个成体系、供需精准对接的配送网络显现在上海文化地图中。

  以市民需求推动服务供给

  2019年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菜单前段时间出炉。此前,市配送中心发起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征集项目的展示与“集赞”活动,5063个居委专属二维码“安装”在百姓家门口,居民扫码后,可在感兴趣的项目下“点赞”。海量需求数据在市级配送平台汇聚,并进行实时动态采集及需求统计分析,由“市民声音”栏目定期发布各区、街镇需求热度排行,最终形成“需求地图”。

  以往,公共文化配送由“代言人”,即社区活动中心工作人员点单,供需链上存在缝隙;如何匹配信息,令市民的“个性化”需求高效集纳为社区“共性”需求,一直是难点。“我们坚持以需求侧推动供给侧改革。”市配送中心主任朱静波总结,“五条路径、三类对象、四季分析、一张地图、多次供需对接会,配送工作向精准化服务迈进。”近年来,各配送中心相继组织全市范围内的市民需求调研,并对每季度实际点单配送数据进行需求分析,以市民实际需求调整公告文化产品“菜单”,文化配送供需精准对接。

  配送产品中需求最旺的当数文艺指导员。在今年进行的2019年公共文化内容配送项目征集中,前来“应征”的社会主体敏锐地发现指导员征集改“团购”了,首次由单个人员征集转变为向专业机构“打包”征集承担指导员配送项目。顺利入围的上海杰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沈丽介绍,公司文化产品以越剧演出为主,除了越剧团的专业演员外,还整合了一批刚参加剧团的毕业生,“对演员来说,教学不仅能提升自我,还能更好了解社区需求。”

  明年参与的社会主体更多

  时至今日,静安寺街道居民杜晓建仍对“国际博物馆日”的讲座活动印象深刻,“就在居委活动室,我们请来了原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得益于公共文化配送,源源不断的专家资源、文艺演出、手工体验送入居村,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活动。

  明年的市公共文化配送菜单显示,举手参与的社会主体共357家,较往年数量更多。其中,332家单位及1414项产品通过初审,新主体占比44%,新产品占比85%。

  不仅如此,产品内容也更为丰富多样,其中面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产品947项,面向居村的产品467项,居村产品占比33%。而回到2016年,通过资格初审的单位仅224家,申报产品650个。

  树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综合性演出为主的民营企业,2011年加入市级公共文化配送。随着四级配送体系基本建成,他们的演出范围同步扩展。“市民文化节启动当天,一天演出场次达16场。”总经理刘凯群感慨,“正是依托公共文化配送,我们才能逐渐壮大,从最早的魔术杂技发展到如今的综合性演艺输出。”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今年主动申请成为配送主体,拟推出“西方经典艺术展”和“传统文化非遗民俗展”两个产品。

  各区打出“金字招牌”

  江苏的淮剧、浙江的越剧、无锡的锡剧、安徽的黄梅戏,在“家门口”就能一饱眼福。今年,浦东新区以聚焦“家门口”(四级)文化配送为重点,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大会,推动国家级、长三角、市、区各类文化产品的分级、分类,分批服务区内各个群体。配送部门指导街镇文化中心统筹所在区域居村文化需求,以“团购”方式降低文化产品的采购及供给成本。静安区将静安现代戏剧谷、“浓情静安爵士春天”爵士音乐节等文化品牌溢出资源,作为“美在静安”十分钟公共文化圈提升专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专业“品牌”打响配送“品牌”,不断提升配送产品的质量。

  在线下供需对接的同时,长宁、嘉定、闵行等区也积极搭建网络云平台,开展“云配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朱静波说:“从线上到线下,又从线下走到线上,我们将不断了解需求、不断对接、不断完善机制,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立体平台。”(记者 张熠)


标签:公共文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