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阳日报
2015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下拨,上虞文光越剧团荣获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奖,成为绍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越剧团。在当前传统戏曲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一个民营剧团要突破种种瓶颈生存发展,其中的艰辛常人无法想象。
近年来,我区涌现出许多民间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他们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民间文艺团体来自群众、贴近群众,但无法回避的是,这些队伍的组成草根化明显,队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节目质量不够精细,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团队的市场运作往往不足。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民间文艺团体的生存举步维艰。就像文光越剧团团长王继江说的那样:有时要搭上自己的退休工资,甚至向女儿“募捐”。
尽管政府也在出台各种措施扶持这些文艺团体,比如政府购买送戏下乡等,但仅仅依靠这些外来的“你帮衬一点,我捐助一点”,无疑不能让这些团体走得更远。民间文艺团体要根深叶茂,必须得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否则逃脱不了没落的命运。
笔者认为,民间文艺团体要保持长效健康发展必须要走产业化道路,接受市场检验。这里说的市场检验,包括鼓励外来资本注入民间文艺团体,大力开展商演活动,当然前提是团体本身必须有足够出彩的节目。其次,民间文艺团体必须把握好时代脉搏,充分利用其来源群众、贴近群众这一天然优势。在此基础上,团队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培养出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文艺骨干,创作出更接地气的节目并精心打磨,接受群众检验。
当然,民间文艺团体要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里说的支持除了资金上的支持外还包括技术指导。比如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开设针对民间文艺团体的器乐、表演等培训,派专业老师进行业务指导;对一些有知名度、影响力的团体,给予重点帮扶,将其打造成精品,促进其持续发展。乡镇文体站可以利用自身资源,积极提供相关设备、场地,对民间文艺团队的节目编排与演出提出相关建议。
如此多管齐下,民间文艺团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还是有可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