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图书 书讯
  • 正文内容

洛龙区李楼镇第一本镇志《李楼镇志》出版

阅读:1123 次 作者: 来源:洛阳网 发布日期:2019-01-18 15:06:07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图书出版资讯。

  洛龙区李楼镇地处洛阳市区东部,因种植蔬菜广为市民所知,素有“洛阳市菜篮子”之称。近日,该镇历史上第一本镇志《李楼镇志》出版了。记者翻阅《李楼镇志》发现,李楼镇历史底蕴深厚,镇内不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唐洛阳城遗址,还有隋代始建的古洛渠,目前仍在使用。

  溯源

  镇因村得名,相传此地曾建“望青楼”

  李楼镇北界洛河,隔河与瀍河区、洛龙区白马寺镇相望;南界伊河,对岸为伊滨经开区;西部与洛龙区安乐镇、关林镇为邻;东与伊滨经开区佃庄镇接壤。

  “2014年9月,我们启动了《李楼镇志》的编纂工作,2018年11月定稿,记述时间从新石器时期到2013年12月,全书共91万字。”该书副主编、59岁的闫共选说。

  闫共选是李楼镇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该书的另一位副主编是65岁的孙建邦,李楼镇齐村人。

  《李楼镇志》记载,1949年8月,李楼镇成立,辖李楼村,这是李楼地区第一个乡镇级人民政权行政区,属洛阳县管辖。后来,李楼又有了公社、乡等名称更迭。2011年6月,李楼乡改为李楼镇,隶属洛龙区。

  “李楼镇的历史沿革说明,李楼镇因李楼村得名。”闫共选说,李楼村原名李家楼,位于洛河南岸,相传唐代李姓人家在此地修建看护庄稼的“望青楼”。

  仍在浇灌“洛阳市菜篮子”的古洛渠

  现状

  隋代始建的古洛渠,仍在浇灌“洛阳市菜篮子”

  孙建邦说,李楼镇的历史底蕴很深厚,镇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唐洛阳城永通门遗址等,还有始建于隋代、至今仍在使用的古洛渠。

  16日上午,记者来到李楼镇西南方的古洛渠旁,古洛渠渠水清澈,流水潺潺,古洛渠两旁是农田。

  《李楼镇志》记载,古洛渠始建于隋代,从原郊区古城乡青阳屯东北引洛河水,经古城向东,在李楼镇贺村北上,经楼村、万年青村入洛河。清代嘉庆年间,官方组织从楼村古洛渠开闸,向东开挖古洛渠支渠。20世纪70年代,古洛渠在齐村裁弯取直从五郎庙南东行经西石罢入伊河。

  隋唐洛阳城永通门遗址标志碑

  揭秘

  王城公园建园初期,从李楼移植牡丹

  “我们在编纂镇志时从《洛阳市志·牡丹志》中看到,牡丹的品种资源包括南关花园、梁家花圃、冀家花圃、新村花圃等,其中梁家花圃、冀家花圃均位于李楼村。”孙建邦说,王城公园建园初期,曾从梁家花圃、冀家花圃移植牡丹。

  梁家花圃原址在李楼村西,由梁作栋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花圃内主要种植牡丹,也有蜡梅等,牡丹品种有100多个。

  冀家花圃原址在李楼村花园街南,“面积超过3亩”。清朝道光年间,由冀能科始建。花圃内种植牡丹数十个品种。

  1957年,洛阳市组织园林科技人员调查后,将梁家花圃和冀家花圃内部分牡丹移植于王城公园里的花坛。

  1958年,梁家花圃、冀家花圃的其他牡丹及花木移植于李楼大队花园。后来李楼大队花园还耕,今已不存。

  特色

  打破名人入志传统,为3位百岁居民立传

  记者注意到,《李楼镇志》第二十三章《人物》专门为肖云青、李爱菊、薛平等3位百岁居民立传,详列她们的生活习惯,分享“长寿经”。

  肖云青性情温和,在家孝敬老人,包容晚辈;在外和睦邻里,周济街坊。她常食粗茶淡饭,不挑食不吃零食,饭后多散步。李爱菊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态,从没与人吵架,深得亲人、街坊敬重。

  “《李楼镇志》打破名人入志的传统,倡导平民入志,让志书更具地方特色。”孙建邦说,他们还通过在每章结尾添加“本章链接”的方式,将正文不便录入的内容补充进来。

  洛龙区档案史志局局长马正标说,《李楼镇志》的出版,让李楼镇有了第一本镇志,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当地乃至我市厚重的历史文化。(记者 余子愚)


标签:出版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