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教育文化
  • 正文内容

传承传统文化 开展乡土教育

阅读:820 次 作者: 来源:番禺日报 发布日期:2019-01-21 15:00:08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教育文化资讯。

  

  大石小学是一所乡土文化气息浓郁的学校,多年来在传承传统文化、开展乡土教育方面卓有成效,在区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记者跟随了解了一番。

  大石小学由十条村所办,这些村中有广东省文明村猛涌村,有种植茨菇、马蹄的东乡村,有种植灯芯草的大维村,有龙舟文化盛行的东乡村、山西村、涌口村,东联村和猛涌村的祠堂,会江村的庙诞,学校门前的岗东路是以前大石镇中心,学校位于大石街旧城区等,这些丰富的乡土资源都是开展乡土教育最好的载体。

  为了展示乡土资源,大石小学在2017年建设了大石民俗馆。馆内保留了明末清初的大石灯草交易市场的门楼石碑“灯草市”,通过《传承》、《加工》、《叫卖》等雕像再现当年加工、趁墟的场景。边上还有一个“聚舍”馆,陈列展示“大石夜色”、“隔基祠堂”等大石相关历史文化,开辟了地方种植茨菇、马蹄、灯芯草大石三件宝,是番禺唯一一个同时种植大石三件宝的地方。

  乡土教育校本教材

  为乡土教育提供文化载体

  学校开发出《传承大石文化》《一草一世界》《一榕一天地》几本校本教材。《传承大石文化》包括有大石简介、大石二十四坊来历、大石腐乳简介、大石灯芯草简介、大石夜色简介、旗杆夹简介、石狮子简介、锡类堂(隔基祠)石浮雕简介等。《一草一世界》一书分为四大单元,单元一“探知小草儿与大世界”,单元二“灯芯草的前世今生”,单元三“灯芯草的艺术形象”,单元四“灯芯草的奇思妙用”。《一榕一天地》一书分为三大单元,单元一“身边的榕树”,单元二“榕树之美”,单元三“榕树的故事”。

  开发了几本乡土教育校本教材后,学校通过班队、综合实践活动、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进行教育。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循环使用。教师们根据不同内容开发出系列主题,把学校乡土教育打造成三大系列,分别是大石文化系列、灯芯草文化(大石三宝)系列、榕树文化系列。大石文化系列的主题有《走进大石民俗馆》《我看家乡美》《追寻家乡变化的脚步》《探秘新农村》等。灯芯草文化(大石三宝)系列主题有《关于大石灯芯草的调查》《关于大石灯芯草产销情况的调查》《乡土特产马蹄的探寻》《乡土特产莲藕的探寻》《乡土特产白萝卜的探寻》等。榕树文化系列主题有《走进我校百年古榕》。

  除了开发主题,教师们还根据不同的课程开发出不同的课型,如主题生成课、方案设计课、预设采访问题指导课、因素分析指导课、辩论因素分析研学课、现场辩论课、制作课、方法指导课、问题讨论课、阅读指导课、探究活动课、资料整理课、成果设计课、成果展示课、中队活动课、品德课等。

  乡土教育教研

  深挖乡土资源背后的故事

  为了更好地开展乡土教育,学校把“传承灯草文化,打造相容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们还申报了省市区各级课题,如《基于“相容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乡土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研究》、基于灯芯草文化资源开发乡土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小学高年段实施灯草文化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大石灯草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一草一世界——大石灯草文化传承活动》《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乡土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教师上公开课、开设专题讲座,发表论文,带领学生查阅资料,参观走访,动手操作,撰写心得,深入挖掘乡土资源背后的故事。

  乡土教育活动

  留下记忆记住乡愁

  教师们带领学生参观走访手工艺人、灯草协会会长、文化站站长、村干部、街道领导、种植户、手工艺人等,实地调查灯芯草种植加工销售情况、大石的变迁、“双榕古道”的变迁,探索精神价值,撰写小论文,辩论、表演、参加比赛、现场展示、推广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大石灯草文化协会每年都在大石小学进行灯草文化庆典活动,并每年拨出资金奖励学生。每年的灯草文化节是大石街的一件大事,大石父老乡亲、港澳台同胞、海内外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近7000人前来赴会,场面热闹非凡。每年大石灯草文化节会展示有几百年历史的“大石夜色”,“大石夜色”是大石先民创造的一种夜间表演的飘色,还会请粤剧团来乡演出。灯草文化节还进行灯芯草传承工艺制作展示。学生动作娴熟,经过绕花、穿花等连贯动作,吸引了前来参加庆典的朋友纷纷围观,连外国友人也一起学习灯芯草制作,了解大石传统文化。今年还进行了“传承大石灯草文化技能大赛”,比赛由非遗的灯草文化一代传人梁强先生和二代传人何杏珍担当评委,老少选手同台竞技,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传承奖。

  大石小学的乡土教育就是传承好发扬好传统文化,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记者  赖妙娴  通讯员  梁淑冰)


标签:教育文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