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一度销声匿迹的厦门大学原博导、历史系教授吴春明近日重回公众视野。从被厦门大学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到成为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吴春明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华丽转身”,让人们陷入了争论:到底心术重要还是学术重要?
众所周知,吴春明是一个身背道德污点的人。去年10月,厦门大学发布官方通报称,经过三个月的多方取证和深入调查,查明吴春明与一名女研究生多次发生不正当性关系,对另一名女研究生有性骚扰行为,由此决定给予吴春明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
俗话说,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厦门大学开除吴春明的做法,博得不少人的掌声。然而,吴春明却在短短一年过后,再次穿上闪亮的“新马甲”露面,不免让人“细思极恐”。如果这样也可以,会不会有更多问题教师步其后尘更换门庭?倘若如此,本就滑坡的师德难免会雪上加霜。
吴春明获再度启用说明教育部门的单方治理可能会力不从心:对于教师而言,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指标无疑具有很大的约束力,但对于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而言,这些指标几乎毫无意义,因为他们更换门庭后,端的已不是教育部门的饭碗。针对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部门联动,填补漏洞。全国上下形成打击共识,构筑一道疏而不漏的防护网,坚决不给这些人空子可钻。要知道,一旦让不道德的人钻了空子,继续冠冕堂皇起来,会对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
古人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古人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话是说,无论是作为一般人还是作为老师,品行都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学问。今天,一些人和部门忘记了古人的谆谆教诲,功利性地重学术而轻心术,实在是本末倒置,遗患无穷。(韩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