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文学
  • 正文内容

於全军:永远在路上的织梦者

阅读:6154 次 作者: 来源:张家口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9-03-25 10:00:00
基本介绍:

  童年的於全军因病导致双耳失去听力,在此后的成长中,他凭着对故事创作的一腔热爱,走上了一条织梦者的路。

  他创作的故事,2013年12月《血仍未冷》获得中国文联颁发的民间文艺最高奖———第十一届山花奖,2019年1月《特殊拍卖》获得中国民协的故事类最高奖———2018年度好故事奖……

  故事作家的本质是什么?“我是个单纯和热情的人,我想,是织梦者。生活中有太多不公平,有太多不如人意,那么编个故事,让坏人得惩罚,让好人得好报,这是我的梦想。”於全军掷地有声地说。

  万全区於家梁,以羊肉生产与销售著称,而40年前,只是京包线上不起眼的一个普通村落。於全军就出生在这里,瓦房、池塘,一条每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的土路,并没有给童年的於全军留下多少记忆。

  童年如阳光照耀下的湖面, 总是那么美好。7岁那年,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於全军身上:为了治疗他的肺炎,乡村医生注射了庆大霉素, 这是后来被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导致他渐渐失去听力。初中时,他的双耳佩戴了助听器。

  这一变故,让他的家人遭受了无边痛苦,也让於全军后来求职屡屡受拒,但个性乐观豁达的他, 一门心思去钻研自己热爱的故事创作,也因此有了这样一位故事家。

  故乡是创作的宝藏

  於全军的父亲是位中学语文老师,工作经常调动,一家人也跟着常常搬家。从出生地於家梁,先后搬到赵家梁、万全镇、孔家庄。这样颠沛流离的童年,让他对故乡的概念一直很模糊。

  记忆中,陪伴他童年的是各类书籍, “我的启蒙读物可能和很多人不同,是文言文版的《聊斋志异》,那时候不懂情啊爱的,就是觉得书里面的世界很神奇,鬼啊怪啊一个个神通广大。”於全军说,正是这些光怪陆离的书中世界,造就了他日后编写各种故事的可能。

  谈到故乡, 今年45岁的於全军很感慨,“我后来远走北京等大都市,很少有思乡之情,自认为是个乡土观念很薄的人,可当再次搬回张家口时,干爽而冷清的空气扑面而来,自己每个毛孔都在舒服得呐喊,才知道,故乡的烙印从出生那一天就刻上了。游历半生,归来仍是故乡的少年。”

  故乡万全镇,是个明代建起的军镇,长长的城墙已成为著名景点。於全军的小学就是在这里读的,那时候,他的听力尚未丧失,经常跟着小伙伴上城墙玩耍,丝毫不怕大人们的斥责。 “我觉得,我上了城墙就是一员镇守边关的武将。”他回忆,每次回到家,长辈们常常向他讲述关于城墙的掌故,那铁马雄关、快刀斩阵的故事常常伴他入梦,也成为后来创作故事的重要源泉。 “我曾经写过一系列古代风土故事,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万全老城,儿时的经历与见闻,对我日后的创作就像一个取之不竭的宝藏。”

  初中时期,於全军听力渐失,他凭着毅力在学习,几乎靠着自学一路学到了中专毕业。根据国家政策,分配到了万全粮库上班。戴着助听器的他, 度过了人生中最舒服的10年。早九晚五八小时,每天做做账就好。有闲空的时候,就拿起笔写武侠小说,不为卖钱,只为兴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小说居然在河南 《武侠故事》 发表了, 稿费寄来吓了一跳,相当于一个月工资。

  如果不是下岗潮来临,於全军会这样过一辈子。2005年的一天,一纸下岗令来临,他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经过几次求职失利后,他确立了自己的方向,就是写故事。

  当於全军一头钻进故事创作中,才知道故事的世界有多精彩。故事是所有文学的母本,先有民间故事,才有后来的小说诗歌。当代的故事创作,已经走到了新故事时代,用便于讲述的形式,来表现最鲜活的生活。市场上的故事杂志有上百份,职业故事作者有几千人,而且有免费传授故事理论的网校,还有故事投稿的专业网站。惊喜之余,於全军又起了疑惑,中专学历的自己,能行吗?

  “我是个很轴的人,行不行都要上, 一次不行,就十次、百次,这不就成了?”於全军这样讲述他的故事入门之旅。

  精彩的新故事时代

  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识器。生活的危机解除后,他又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但故事越写越多,他却觉得落入了套路。

  故事的传统写法是情节为王,但可能忽略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情感和人性,应该拓宽写法才行, 要摆脱固有的 “一件事两三个弯”的老路子。

  蓄意创新的於全军将目光放到了故事创作之外,开始大量揣摩优秀的小说散文、小品戏剧、电影电视,博采众长,都用在故事上面,“我想应该多看一些东西, 看到人家的长处,来弥补故事的短处。”

  起初,他将小说的手法融进故事中,说起来容易,但实践起来很难。各家刊物有各家的风格,这样坏了规矩,人家是否接受?是否能像以前每稿必中?於全军没想这么多,他称之为 “试验性故事”。就这样,一篇篇 “离经叛道”的故事出炉了。还好,这条路没走错。

  糅杂单口相声技法的《疯狂的鸡蛋》获得了第一届 “榕树下”网站金故事大赛二等奖;运用通讯报道手法的《染血的合家欢》获得浙江第四届廉政故事大赛二等奖;用评书技法写的《美丽的刘美丽》获得全国道德楷模故事汇表演优秀奖;使用小说写法的《大明刑事录》在浙江《山海经》杂志连载十八期,后来上传网站, 点击百万。 五家出版机构先后上门邀约,出版个人作品集五本……

  由于在故事圈渐渐有了名声,他开始参加一些故事活动,先后参加了《故事会》举办的秦皇岛培训班,结识了很多圈内老师,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各类笔会。 “活动参加多了不知不觉中,我得到了非常宝贵的一种东西,就是老师和朋友。”

  从“宅男”变成活动达人后,於全军完成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转变。他由内向变得外向,从连说话都脸红变成了在会议上滔滔不绝,也因此,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他受“新北方故事沙龙”会长范大宇老师所托,着手组建了河北分会,出任分会长。这是河北第一个专业故事组织,当时多亏了河北朋友鼎力相助,众人拾柴火焰高,沙龙成立后,竟然有数十名会员,人才济济,为全国各省故事组织之最。

  “我后来想起这件事,觉得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个人的成长。总是闭门家中坐,那我永远是个小写手,只有融入社会,才有大发展。这也是一种观千器而识剑,剑就是社会。”

  不久,故事杂志社也抛来橄榄枝,让他出任特约编辑,从网络上征稿。广东省的《百花悬念故事》,浙江《山海经》杂志,中国民协主办的《民间文学》,但这些不是兼职, 而是聘为坐班编辑。提到这段经历,他说,“很感激杂志社的领导能给我这样的机会。 我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他们失望,用朋友的态度,来面对每一位作者,善待每一篇来稿。”

  织梦的路永无止境

  今年1月,於全军创作的 《特殊拍卖》获得中国民协的故事类最高奖———2018年度好故事奖。讲述了县长李建明因操劳过度,突发疾病死在办公桌上。因其家境清寒,被树为廉洁典型。但有人在网上揭发,李县长家中藏有八件珍贵古玩,属于 “伪清官”,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鉴宝高手陈老爷子鉴定出,这八件古玩都是赝品,乃是李县长生前又爱好古玩又怕犯错误,这才专买赝品供他 “解馋”……真相最后揭开,原来紫砂壶是假的,李县长的清正廉洁才是真的。

  《血仍未冷》获得中国文联颁发的民间文艺最高奖———第十一届山花奖。作为编辑的於全军, 开阔了眼界, 和故事圈外的人接触更多,也能开展一些公益活动了。 “这一路很多人帮助了我, 我始终心怀感恩, 当稳定下来,我就想帮助别人,让公益薪火相传。我想把我的所知所得,告诉需要的人。”

  在家乡万全区组织了三次大型故事创作培训班,由杂志社派主编过来,给当地文学青年多次授课,还组织了 “大好河山迎冬奥全国故事大赛”,为的就是把家乡万全的美景推荐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他在网络上给故事作者公益讲课50余场,后来他讲课一路讲到了市残联,得到喜欢写作的朋友们的欢迎。 “面对坐轮椅的,双目失明的人,我只能感谢上苍对我的恩赐,我想让他们自食其力。”於全军若有所思地说。

  於全军现为中国民协主办的《民间文学》杂志编辑。 中国民协会员,省曲协会员, 省作协会员,省民协理事,市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万全区作协副主席, 万全区诗词协会主席,累计十年间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已发表三百万字,内容涵盖小说、故事、剧本等,获国家级省级奖三十余项。

  於全军坦言他始终走在创作的路上,是永远的织梦者。自从在北京接触影视圈后,他就将重心转到剧本上了。故事也在发展,已经由文字变成了影像, 这是一种更好地讲故事方式。他写的院线电影《诡档案》已经开拍。

  如今,於全军又开始撰写以当地古代名人为主角的舞台大戏和长篇小说。写惯了故事,他还能写别的题材吗?“所有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我既然掌握了文学的母本,为何不能写戏剧和小说?平时我也会研究音乐、绘画、舞蹈,因为艺术真理都是一样的。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织好每一个梦境。”於全军踌躇满志地说。(记者 郝莹玉)

标签:文学人物,人物报道,人物采访,人物访谈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