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教育文化
  • 正文内容

王世元:34年探寻理想教育文化背后不得不说的故事

阅读:551 次 作者:凌月云 来源:现代教育报 发布日期:2019-04-18 09:57:01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教育文化资讯。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得以熟悉学前、小学、中学学段的教育教学,同时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为我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感觉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世元坦言,每一次角色的转换在为他打开一个新领域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验场所。

  幼教改革的“三点”精神、小学阶段的“主体性教育”,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诊断式督导促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开创性地提出构建理想教育文化、力求从“根”上解决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也许可以这样说,王世元34年的从教生涯,一路改革为的就是探求理想教育文化之美。

  迁安20年,在改革中前行

  1984年,王世元从师范院校毕业回到母校迁安一中任教。在这里,除了有物理组同仁“求真”的研究氛围,时任学校副校长、王世元高中时期的老师陈仲山给了他无私的帮助。回忆那段时光,王世元充满感激地说:“我所上的每一节课其实都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而是‘站在老师的肩上’融入了我的思考”。

  这一年的快速成长让这个年轻人有了新想法。1985年,王世元以“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强化训练”为课堂教学结构,开始尝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这一改革,帮助他在河北唐山市物理教学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殊荣,同时也在后来的高考中名列唐山市前茅。

  此后几年,王世元连续担任高三毕业班及高三“把关”教师。1990年,在校长安守林的支持下,王世元带领高二年级组探索年级教育教学改革。1992年高考,迁安一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考升学率甚至震惊了地方政府,并为此专门出台了奖励政策。

  1996年8月,王世元被迁安市委任命为学校的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新的平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他把目光投向“真的让学生动起来”的教育改革实验,进而全面推进“让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用制度去提醒,用情感去管理”的管理理念,先后取消教师上班打卡记录制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硕士研究生班,以系列改革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获得教职工的高度认可。

  因工作变动,王世元于1998年出任迁安市教育局副局长,分管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这为我提供了第二个实验场所。”王世元介绍说,通过近3个月的调研,他决定在全市推进“调整学校布局,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并首创了“村里拿一点、家长拿一点、教育局补一点”的“三点精神”,在全省率先实现了85%以上的幼儿入园率。

  在迁安第三实验小学,王世元主持试点“主体性教育”改革。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尊重孩子,从“教”的逻辑转向“学”的逻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试点工作仅半年,参与试点的40多个平均年龄只有6岁多的孩子就让人刮目相看:他们充满自信和快乐,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这项改革很快从实验班推广到实验年级、实验校,最后在全市小学范围内推广。

  诊断式督导,打造朝阳教育新名片

  2013年,王世元兼任朝阳区人民政府督导室主任。彼时,恰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教育督导理念,既突出督导实效,又体现服务性质从而促进学校的内涵特色发展?王世元把此次改革锁定在了诊断式督导上。

  “诊断式督导是以学校问题诊断为起点,以问题归因为重点,以形成问题解决对策、促进问题解决为目的的问题导向式教育督导活动。”王世元进一步解释,诊断式督导的核心理念是“对症下药”,即关注学校发展目标和潜力,注重总结办学经验,寻求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对策,帮助学校发现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教育价值,推动学校沿着既定目标不断向前发展的评价机制。

  想要“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找准“真问题”是关键一步。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朝阳学校作为诊断式督导试点校之一,最初找到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是“青年教师队伍打造”。对于这个问题是否是“真问题”,王世元组织专家、校长、教研员、责任督学团队,从教师授课能力、班主任育人水平、教师培训三方面共同对学校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证。

  经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督导团队凝练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真问题”,即府学胡同小学“母校文化”如何更好地根植于朝阳,获得教师的遵从和信奉,在符合朝阳区学校特点的前提下,形成其“子校文化”。

  将此问题与府学胡同小学朝阳学校之前提炼的问题进行比对时,王世元和督导团队发现“青年教师队伍打造”是此问题的突出外显,其主要原因是建校时间较短,“子校文化”还未完全建立,青年教师来源多元,对“母校文化”的理解还尚有差距。

  找准了“真问题”,“开处方”就不再是难事。如今,诊断式督导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追捧。如北京黄冈中学、清华附小朝阳学校、北师大三帆中学朝阳学校经过诊断式督导,充分利用“母校”优势资源,从学校文化建设、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高起点打造朝阳“子学校”,都已发展成为朝阳区优质教育资源学校。

  推出力作,着力构建理想教育文化

  2016年7月,王世元出版了他的新书——29万字的《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对于这部充满哲学思辨意味的教育著作,王世元把它看作是“我用三十余年的教育经验、经历和情谊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源于我对教育的热爱,以及我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惑、经验和体会。”

  在王世元看来,教育文化对人类生命个体教育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惯性。这种惯性,会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改革难以改变方向。教育工作者如果仅从简单的课程改革、方法改革、工具改革、管理改革做起,而不改变现有的教育文化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那么教育改革可能只是工匠式的改革、渐进式的改革,也就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

  他说:“特别是当人们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明显不足,或对教育明显不足已达成共识而又难以克服教育文化所形成的巨大惯性阻碍的时候,急需构建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需要的教育文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反思和追问,以及30多年来的教育实践,王世元开创性地提出了构建理想教育文化。据他介绍,理想教育文化包含社会范畴、学校范畴和个人范畴三个层面。

  其中,社会范畴的教育文化追求重在尊重、民主、责任和科学意识,学校范畴的教育文化追求在于扰启、内省、质疑和实践,个人范畴的教育文化追求则指向独立、追求、养控和审美意识,并逐一进行详述,最终目标是实现“最佳公民”教育。

  耗时两年的写作过程让王世元萌生出了一个愿望,即条件允许一定亲自办一所学校用以验证理想教育文化的可行性。好在今天的朝阳区已经有10所中小学以另一种方式帮他完成了这个夙愿,十八里店小学就是其中之一。

  加入“构建理想教育文化试点校”不到半年,令校长陈春红感到欣慰的不仅有学生学业成绩的大幅提升,还有孩子们敢于质疑、敢于表达、乐于合作交流的精神风貌。“老师们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能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科学的扰启,灵活调控教学要素,经过内省让学生达到适度的理解水平,而学生的质疑、探索、消化、吸收又与实践浑然一体,从而使每次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陈春红如是说。

  记者手记:教育情怀的力量

  早在很年轻时,王世元就通过教育改革取得了同龄人少有的成绩。成为学校的“领头羊”,他思索以更加富于人性的管理来带动一所学校优质可持续发展。走上教育行政领导岗位,他力求从更深层次来关注教育。王世元的从教之路,始终伴随着改革,而触动改革的力量,源自他的教育情怀、对教育的热爱。

  在王世元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在不同场合关于教育的灵感和体悟。而他办公室书柜里一摞摞已经泛黄的资料,也见证了这位教育“老兵”的心路历程。经历越丰富,对教育的思考就越深刻,对改变教育的弊端就越热切。而这种改革,正像顾明远先生评价他的新书所说的:“真正做到尊重人类、尊重人性。”

  王世元,历任河北迁安一中物理教师、年级组长、副校长、校长、党总支书记,迁安市教育局副局长,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现任北京市朝阳区委教工委副书记、朝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标签:教育文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