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图书 书讯
  • 正文内容

《国脉:谁寄锦书来》出版

阅读:755 次 作者: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9-06-26 09:27:3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图书出版资讯。

  日前,《国脉:谁寄锦书来》首发式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举行。该作品是首部以中国百年邮政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抒写了邮政人的家国情怀,描绘出大时代的工运画卷。

  该书以邮政、工运为线索,串起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大事变,堪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勾勒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自然而真实地显示了社会进步的力量,揭示历史前进的方向。记者获悉,着名导演高希希即将执导同名电视剧。

  抒写邮政人的家国情怀

  《国脉:谁寄锦书来》是首部讲述中国邮政百年风云的长篇小说,揭示了鲜为人知的邮政史,抒写了邮政人的家国情怀,为百年中国邮政谱写了一曲不忘初心、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壮丽凯歌。“国脉”源于周恩来同志为邮政人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在上海滩,三个邮政人,也是三个好兄弟、好工友,他们从上海邮政大厦起步,在工运风云里脱颖而出。一次偶然的抉择,铸就了三人迥然不同的命运,交织出一幕幕时代与人性、历史与命运、理想与奋斗、爱情与信念的跌宕起伏的剧情。

  其中,主人公秦鸿瑞的命运堪称传奇——他是码头临时工,是上海邮政工人,也是全国工运的领袖。他是国内外各种势力竞相争抢的目标,他还组建了新中国邮电部……读完这部小说,或许你能猜到,他的身上,或多或少有着哪位邮政方面历史人物的影子。

  小说以邮政、工运为线索,串起了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邮工童子军参加一·二八抗战、九一八事变、东北三千名邮工维护邮权撤回关内、巩固邮基运动、解放上海邮政大厦等重大历史事件,再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描绘了邮政工人的日常工作、家国情怀以及战争年代跑秘密交通、组建别动队抗日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扣人心弦,精彩纷呈。

  小说还写了几对真心深爱却无法成婚的男女恋人,写了朋友情、同志情、兄弟情、兄妹情,写出了情感与信念抉择的无奈、无悔,读来令人唏嘘,感人至深。

  主人公原型为首任邮电部部长

  据悉,小说主人公秦鸿瑞的原型是新中国首任邮电部部长朱学范。朱学范是旧中国邮工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从邮务生到上海总工会主席,直至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他坚持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和解放区工会合作,多次出席国际劳工会议,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斗争赢得广泛的国际支持。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朱学范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工人运动内部的统一战线,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评论认为,《国脉:谁寄锦书来》从邮政行业切入,以工人运动为主线,描述缔造新中国的伟大斗争,题材上具有相当的新意,甚至说,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入手来述史讲事的小说作品,尤其是从邮政、工运两条线索交织来勾勒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极为罕见。

  着名邮史专家仇润喜表示:该书以百年邮政为背景,为一代“老邮工”立传。小说集惊心动魄的家国情怀和催人泪下的侠骨柔情为一体,以数十封千姿百态的书信——义正词严的宣言书、严肃郑重的公开信、字斟句酌的劝归书、割袍断义的绝交信、情意绵绵的情书——组成了一个公函私札、写信读信的“书信世界”,很好地诠释了邮政“传书”的基本使命。

  该书有着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力。作者具有由史实而酝酿出一部好看小说的优秀小说家的能力,以宏大的历史场景为舞台,以社会进步力量和历史前进方向为引导,以小说家的丰富的想象力、娴熟的技巧,导演出一幕幕时代与人性、历史与命运、理想与奋斗、爱情与信念的跌宕起伏的剧情。

  这是一部能够表现中华民族在特定时期的历史选择和思想高度、文化深度的优秀作品,可谓当代红色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一个新亮点,在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问世,具有特别的意义。

  精彩书摘:银饭碗

  秦鸿瑞感觉自己像个冒失的伶人,套错了戏袍,又跑错了场子。

  这套西服,是方执一借给他的。哪怕对于世家子弟方执一而言,也是最体面的一套衣服,是请了上海顶有名的裁缝量身定制的。坏就坏在这里,衣服是依了方执一的尺寸,熨帖合缝,可秦鸿瑞比方执一矮了一截,脸比较冒进,自顾自长得圆润方大,身坯却没跟得上,瘦小干巴,无情地暴露出长期营养不良的真相……

  其实,出门前照镜子时,秦鸿瑞并未觉得自己寒碜,相反,倒觉得自己从没有这样气派过:头发慎重地一分为二,还破天荒抹了头油,光滑得连苍蝇都站不住脚。胸前的口袋里煞有介事地别了一支钢笔。当然,这身行头如若放在别的场合,比如说秦鸿瑞打工的那家杂货店,或是秦鸿瑞的老家——上海郊区的枫泾小镇,那还是相当看得过去的,可眼下他站的是什么地方?是北四川路桥头!抬头一望,便是上海邮政大厦!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从不缺世间任何华美奢侈的物件,尤其是建筑,这外滩两岸,各国的洋行矗立,宛如童话故事里的城堡宫殿。见多识广的上海人,早就不屑一顾。可这栋大厦,甫一落成,却正如《洛神赋》里所述,“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当真是冠盖群芳,美中之美,饶是见多识广的上海人,也不由得咋舌称赞。这里进进出出的男女也分外鲜亮养眼,男人都西服革履,细心留意一下,会发现风衣内里的颜色和衬衣是一个色系。女人都烫了发抹了唇膏,不管气温如何低,永远光着胳膊穿着丝袜。用句上海话说:煞是有腔调。当然了,这是什么地方?邮局!能进入邮局工作的人都是尖子中的尖子,人中之龙凤,那可是仅次于海关的“银饭碗”。

  秦鸿瑞从不曾对邮政大厦产生过任何奢望。那不是他这个阶层的孩子奢望得起的。可是,真正站到了邮政大厦的门口,看着周围熙熙攘攘前来应考的男男女女,一个个衣履光鲜,神色倨傲,每一个看起来都很有才很自负的样子,秦鸿瑞无端感到一阵局促瑟缩,终于察觉出自己虽穿了西服,到底还是个套错了戏袍,跑错了场子的伶人。

  这一篇有准备的即兴演讲,秦鸿瑞滔滔不绝地说了五分钟,直听得主考官们面面相觑,继而喜出望外。事后秦鸿瑞才知,那天的面试,他一口地道的带有伦敦腔的英式英语,以及在演讲中所体现出的格局和胸怀,不但远远超出考官们对一个初中肄业生的期待,甚至也远远超过了高中生乃至大学生的水平,是所有考生里最优秀最出色的!秦鸿瑞虽只读了一年半中学,但一直喜爱英文,业余为生计所累,不断油印英文材料拿到弟弟学校去卖,英文能力逐日提高,加之打工的杂货店老板是英国人,他自然地学会了一口伦敦腔英语。而演讲的内容得益于他一直关心的时事,每次方执一带来报纸,他都会仔仔细细看个周全,两人还常在他那不足九平方米的亭子间里展开各种讨论。至于当众说话,秦鸿瑞更是不憷,早在中学时秦鸿瑞就和方执一一起经常带领同学上街演讲,号召商家群众抵制日货……

  英文、演讲,秦鸿瑞不知,这已成为他的不二法宝。坐拥这两件法宝,邮局的“银饭碗”已被他牢牢攥在手心。(记者 吴波)


标签:出版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