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紧张,放开写”“这个字写得非常漂亮”……27日上午,记者在孟津县麻屯镇水泉村村委会的书法教室里看到,一群孩子在书法教师杨鸿钦的悉心指导下,正认真练习。在这间简陋的教室里,挂满了书法作品,一桌一椅似乎都散发着浓浓的书法气息。
杨鸿钦说,他只是想在每个孩子心里播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帮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发现美、创造美,点亮自己的人生。
01让孩子们受到书法启蒙
杨鸿钦今年已经78岁了。他的父亲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教书先生。受父亲影响,他自小便开始练习书法,这一写就是70年。他曾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因为有知识、脑子活,20世纪90年代初,被村里的一家企业聘请过去,从事管理工作。虽离开了学校,但他的心时时刻刻都牵挂着学校和孩子们的成长。
退休后的杨鸿钦一直想着为村里做点实事。2014年,他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令他兴奋的想法——在村里的小学开设一个书法班,让村里的孩子们感受书法的魅力。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村里及水营小学的支持。
经过一系列前期筹备,2015年春,书法班在水营小学正式开班,杨鸿钦开启了义务书法教学的生涯,为该村40名小学生送去书法启蒙教育。
“蚕头燕尾真好玩”“写书法让我觉得很开心”“看到自己写的字很有成就感”……虽然学生们还不能清晰地表达他们对书法艺术的领悟,但是他们体会到了书法的乐趣,喜欢上了书法,也让他们在一次次进步中更加自信。
“孩子们太可爱了,让人忍不住想为他们多做一点事。”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杨鸿钦被孩子们清亮的眼眸中透露出的对书法的喜爱所打动,将原本每天下午一节课的教学计划扩展为双休日全天为孩子们义务讲课。
02“县书法进校园先进个人”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杨鸿钦可是想尽了办法。他不间断地在学校举行书法比赛和作品展览,每到春节还带着孩子们写对联,让更多的学生感受、领悟书法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年春节写春联,孩子们的小手都冻得通红。乡亲们都说孩子们出息了,孩子们高兴,我也满足了。”杨鸿钦欣慰地说。为了不让孩子们挨冻,去年春节前,他自己出钱在村里搭了书法棚。他的老伴儿又是送热水又是送热饭,忙得不亦乐乎。
近5年的书法教学,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为了让孩子们在县里的书法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杨鸿钦还专门在家里建起了书法教室,给孩子们“开小灶”。这下可忙坏了他的老伴儿,冬天给孩子们准备热乎的饭菜,夏天给孩子们送去解渴的瓜果。“因为孩子们年龄小,为了让他们坚持,我们老两口还设计了课间小游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杨鸿钦的老伴儿说。
就是这么一心为大家,近5年来,他们收获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孩子们在县里举行的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得大奖,杨鸿钦也多次获得“孟津县书法进校园先进个人”等荣誉。
“就在这伏天里,一节课下来,老杨的衣服都湿透了。”杨鸿钦的老伴儿心疼地说,“但看着他乐在其中,我支持他一直干下去!”
03让墨香飘满村庄
随着书法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水营小学的书法教育模式在麻屯镇已经成为一大特色。
“优秀作品装裱后都陈列在书法教室里,推动书法艺术和书法知识的普及,让乡村孩子在翰墨书香中耳濡目染,领略中华瑰宝的魅力。”水营小学校长赵晓辉说,经过近5年的精心打造,他们已经形成了以书法文化为核心的“耕墨”特色校园文化,逐渐摸索出一条书法特色教学之路。
不仅如此,孩子们学习书法的执着劲儿,也感染了家长。现在,水泉村有近40名成年人也加入了书法学习的队伍,让这个小村庄墨香氤氲。
“我有一个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练习书法的队伍中来。”杨鸿钦说,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也一直惦记着家乡建设,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化,“墨香飘满村庄,村民生活丰富多彩”。(记者 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