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学术会议
  • 正文内容

黑龙江嘉荫白垩纪生物群及K-Pg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嘉荫化石保护论坛在嘉荫举行

阅读:1117 次 作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发布日期:2019-08-19 08:56:06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学术资讯。

  正当伊春市即将承办《黑龙江省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喜庆机会,地处我国黑龙江省中俄边境、被誉为“中国第一龙乡”的嘉荫县8月18-21日迎来了《黑龙江嘉荫白垩纪生物群及K-Pg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嘉荫化石论坛》的隆重召开。

  本次国际大会是由中国古生物学会、自然资源部东北亚古生物重点实验室(沈阳师范大学)及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联合主办、中共嘉荫县委和嘉荫县人民政府承办。会议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及东北亚地区距今6600万年前以恐龙为代表的白垩纪生物群及恐龙灭绝的界线(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也称K-Pg界线)、宣传我国近年来在黑龙江嘉荫及其邻区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并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讨如何加强黑龙江嘉荫的化石保护和地质文化旅游开发工作,意义重大。

  来自美、英、德、法、俄、比、罗、日、朝、韩、蒙、泰、印度、吉尔吉斯、巴西及中国等16国约180名专家及代表齐聚嘉荫,包括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美国科学院迪尔切院士及英国皇家学会爱德华院士,国际著名古气候学家、德国莫斯布鲁格院士,以及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廷栋院士及刘嘉麒院士等5位国内外院士。与会著名专家还包括我国恐龙学家董枝明教授、古植物学家孙革教授、松辽盆地“松科一、二井”深部钻探研究领衔地学家万晓樵和王璞君教授、英国古气候学家斯派瑟教授,古森林火灾专家斯科特教授、俄罗斯孢粉学家马尔凯维奇及构造地质学家基里洛娃及波斯别洛夫教授等。国际顶级专家齐聚嘉荫,可谓群贤毕至、群英荟萃。此次国际会议的召开对推动我国地学研究、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嘉荫乃至黑龙江省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等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嘉荫是我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被学术界誉为“中国第一龙乡”,具有“一早一晚”的特色:“一早”是这里的恐龙在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1902年在嘉荫就发现了以“满洲龙”为代表的一批重要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一晚”是这里的恐龙在我国灭绝最晚、在我国及东北亚地区的恐龙及地质演化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等项目支持下,近年来以我国地质古生物学家孙革教授率领的国际科研队在嘉荫发现了我国首个具有确凿证据的白垩系-古近系界线(K-Pg界线)、嘉荫的K-Pg界线点已被国际上列入全世界105个K-Pg界线候选点之一,此项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距今6600万年前、中生代与新生代之交时期的地球与生物演化、建立我国白垩系-古近系界线标准等也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对此,全国地层委员会已向嘉荫发来贺信、对这一成果的取得和本次国际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如何将嘉荫恐龙及K-Pg界线等科研成果转化为科学普及与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嘉荫地方经济发展,也将是本次国际会议研讨的一个重要主题。与会专家表示,嘉荫的恐龙及其相关地学研究成果在我国独特、具有高水平学术支撑,其知识性和趣味性等将为黑龙江省乃至国内外广大旅游者、特别是青少年提供特有的“文化大餐”和旅游享受;嘉荫的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厚,文化旅游前景十分广阔。因此,本次国际会议不仅是我国近年来国际地学学术交流的一次重要会议,也将是黑龙江省首次开展有关地质文化旅游开发的一次国际盛会。

  据悉,本次大会将举行15个大会主题报告、10个大会报告、还邀请嘉荫县委及县政府主要领导做有关嘉荫化石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的专题报告。会议将包括4个单元的学术研讨及1天的野外考察。大会已收到专家代表的50篇论文摘要、15个论文展示墙报。来自国内外数十位地质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及众多的文化创意公司的代表等也专程赶来参加会议。


标签:学术研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