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学术会议
  • 正文内容

中国(洛阳)隋唐大运河学术交流会在洛举行

阅读:1263 次 作者: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发布日期:2019-09-21 14:12:46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学术资讯。

  

  9月20日,由省文物局、洛阳市政府、郑州大学和洛阳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洛阳)隋唐大运河学术交流会在隋唐洛阳城明堂举行。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喜波,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立等来自省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旅游发展等方面数十位专家、学者及相关机构负责人齐聚一起,围绕“挖掘世遗价值,繁荣运河文化”这一主题,对隋唐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等积极建言献策。

  隋唐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全长2700公里。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洛阳在中国大运河发源和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洛阳的含嘉仓和回洛仓遗址名列其中。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洛阳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洛阳市高度重视隋唐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洛阳市人大先后出台《洛阳市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条例》、《洛阳市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大运河遗产保护和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指挥部。突出规划引领,在历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中,始终将运河遗产的保护、避让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先后建成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九洲池、应天门、定鼎门、含嘉仓等一批运河遗址保护工程。围绕通济渠故道,建成绵延30多里的沿河公园和多个城市公园,让保护成果惠及普通群众。积极创办世界古都论坛、大运河文化论坛等平台,努力推动中国运河文化走向世界。

  交流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要加强隋唐大运河作为世界运河演化样板的研究,强化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符号,强化大运河文化价值品牌,使之处于大运河文化研究的领先地位。

  专家认为大运河河南段虽然大部分河道掩埋地下,有水河段大多流经田野乡郊,但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运河风貌,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必须从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去准确把握,大运河文化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不仅是精神需求层面的文化,更是一种文明的标志和象征,一定要把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金名片。

  与此同时,大家还呼吁要进一步提高对运河城市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大运河世界遗产意识,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契机,探索文化遗产地协同治理的新思路新实践,为解决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及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普遍核心问题作出示范。(记者 李宗宽 田宜龙 沈若宸)


标签:学术交流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