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今社会中, 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受到了发达、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 而能够产生有效联动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对策, 以此体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策略分析。
区域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方法, 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研究时间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也有所差异。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 都是为了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而诞生的。要想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就必须优化经济结构, 将其分工合理划分。对此, 各国经济学专家踊跃投入研究中, 通过实践使得区域经济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及应用。
一、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我国区域经济尤其是西部地区, 整个社会经济中初级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而农业及工业初级产品又占据了初级产业的主导地位, 相比其他非农产业发展较为前列。我国西部区域经济产业中传统产业所占比例较大, 农村社会总产值中超出70%都来自于农业产值, 然而过于粗放的经营及较低的增幅度导致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以一个极为缓慢的速度进行的。
其次, 初级化的产业结构。我国部分地区中, 过于初级化的产业结构也是对其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一大主要问题。这些地区中[1], 农业及重工业在整个产业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重工业主要负责原材料工业和采掘, 轻工业较为落后, 而传统行业如交通、服务及邮电通讯等仍是第三产业的主要内容。
再次, 消费水平过于低下。消费水平不但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得以发展的根本。由于消费水平能将一个地区市场的容量大小体现, 而一个地区生产规模又是由市场规模的大小所决定的。具体而言, 我国在经济体制的改革实现之后, 我国各个区域的人民人均收入及消费水平所产生的变化十分明显, 然而由于从东至西递减的消费水平、部分地区经济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偏低等问题的存在, 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仍然不够快速。
最后, 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由于初级化、单一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存在, 以致于这些地区总体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部分地区经济中, 传统技术占据着主导地位, 而这些地区的技术结构主体同样是传统技术, 较为落后的经济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技术的扩散, 而各类体制上存在的不足也对高层次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普及造成了影响, 以致于传统产业技术的改善及区域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难以真正实现。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一) 加快区域经济农业化发展。
对于农业发展而言, 优秀的农业生产条件所能构成的影响十分明显, 而要想全面合理的借助农业资源开展农业生产也与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必不可少的联系。我国各个地区土地资源面积较为辽阔, 但因过多的山地面积的存在, 使得耕地数量大幅度减少, 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也降低了耕地产出效益[2].
对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而言, 农田基本建设是其核心内容, 也是农业集约化经营得以实现的前提。农田基本建设能将水土流失减少, 有效储存水资源, 防止土壤肥力流失, 加强田地抗寒能力, 进而将土地利用程度提高, 实现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农业集约化经营是借助先进农业技术措施对其经营方法进行改善, 通过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从而将粮食产量提高, 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经营新方式, 而要想实现该方式就必须落实农田基本建设;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中, 水利工程建设的加强也能使其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
(二) 加快区域经济工业化发展。
对于区域经济工业化发展而言, 重点产业的倾斜是其主要战略之一。国家应以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为根据, 对资源配置目标进行优化, 以倾斜的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价格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给予区域经济能源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原材料工业及高科技产业大力支持, 以此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严重失衡的产业空间分布格局改善, 进而为我国部分区域经济工业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现阶段中, 世界经济及贸易活动中高科技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该产业主要包含研发、生产、服务高技术与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品的企业群及相关部门, 通过研究、开发各类高科技产品而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稳定, 并达成市场开拓及市场竞争能力提升这一目的, 进而为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奠定基础[3].我国应加大现代产业的扶持力度, 在部分拥有较高的人口、经济和科技密度及专业化程度的区域中加大高科技产业发展力度, 以此为这些地区邮电通信、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进而将区域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另外, 各个区域地方政府也应在加大科技事业资金投入的同时, 也应与各个专业研究机构、高校及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以区域资源、社会发展条件为根据进行与本地区相适应的高科技产品的研发, 以此为本地区区域经济中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 加快区域经济城市化发展。
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实现与有效竞争联系紧密。市场经济作为有效竞争的载体, 有效竞争是对市场结构是否合理进行衡量的主要标准, 是市场结构的目标取向, 而市场结构的目标要想实现有效竞争就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结构, 以此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城市化发展通常是以民间资本为基础发展民营企业, 并通过市场的主导、政府给予的金融、劳务及信贷支持, 进一步落实城市中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 使其朝着城市化新型主体快速转化, 进而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 整合城镇化建设而聚集的大量劳动力。
三、结论。
我国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初级化的产业机构、消费水平过于低下及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等。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以此建立健全各个区域减的协调互动发展机制, 为我国各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也为各个区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显慧。新时期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解决策略[J].科学与财富, 2017 (19) .
[2]陶艳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J].全国流通经济, 2017 (9) :49-50.
[3]吴春芃。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讨[J].南方农业, 2017, 11 (20) :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