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教育论文
  • 正文内容

从哲学视角谈谈教育评价概念

阅读:1236 次 作者:于楠 来源:论文网 发布日期:2018-08-08 17:42:44
基本介绍:

  摘要:教育评价学作为教育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领域,对教育学科发展自身举足轻重。对其概念的全面理解可以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帮助。本文从哲学视角为切入点探讨对教育评价概念的理解,从价值和评价的关系为起点,以期服务于教育评价的发展与改革。

  关键词:教育评价;价值;概念界定

  评价活动是十分常见且无处不在的,任何领域都需要评价活动,教育领域里也十分重视评价活动。《现代汉语词典》提到“评价”指“评定价值的高低”,英文evaluate(评价)就是从value(价值)一词演变而来的。由此可见,评价和价值是分不开的。据此可以粗略的解释教育评价为“对教育价值的评定”。当然,这种定义显然不够准确,不够科学,事实上,对教育评价的定义至今尚未达成同一的,公认的科学定义,随着教育评价内容范围愈来愈广泛,关于教育评价的定义也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并逐渐趋于深化。

  一、价值与教育价值

  为了了解教育评价的定义,首先要理清两个关系,即:价值与评价。所有必须先对对价值有一个全面充分的认识。

  不同领域对价值的理解十分不同,从哲学中唯物主义价值观上理解,价值是物的现成的规定性。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用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中国大部分学者认为,价值在本质上是一定对象的存在、属性、发展趋向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的一种关系。据此可知,价值反映的是主客体的关系,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缺了其中任何一样都构不成价值。主体是指实践者和认识者,客体是指实践对象和认识对象。而价值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特殊的纽带,其自身就呈现了一定的客观性。不难发现,只有当主体具有某种须要,而同时客体本身也有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性,才能反映出价值。由于客观属性是多种多样的,主体须要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事物的价值还拥有多元性。

  反映到教育领域,教育价值就是连接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或教育活动与以社会实践为前提的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这二者之间的纽带。教育现象或教育活动的客体及其属性是教育价值联系的条件,没有客体存在这一事实为前提,教育价值就不复存在;而主体的需要则是教育价值的基础或核心,没有主体及其需要,就没有教育价值。因此,教育价值是以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为核心而连为一体的。教育价值客观地存在于教育现象中,同时受到主体选择的影响。因为主体包括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所以选择的依据不同,教育价值就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人通过接受教育,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社会所需经验和技能,教育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最基本的价值。通过教育,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生产发展,这是教育的社会价值。二者共同构成了教育价值,这就需要在评价活动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价值判断,综合考虑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同时,根据价值的多元特性,在评价过程中,由于主体不同、主体需要不同,对同一客体的评价会得到不同的定论,这为价值判断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因此,评价主体在选择评价标准时,不能仅仅以自身的喜好为依据,也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把主体的主观价值标准和客观价值标准、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对于评价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

  二、概念界定

  回溯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脉络,最早使用“教育评价”这一概念的是美国教育家泰勒(W.R.Tyler)。他认为:“教育评价就是衡量实际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1986年,他在《教育评价概念的变化》一书中对该陈述做了修订,认为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思想和计划的过程”其学生布鲁姆等人则提出一个狭义的定义,认为“评价乃是系统收集证据用以确定学习者实际上是否发生了某些变化”。

  克龙巴赫于1963年在其题为《通过教育评价改进课程》的论文中,对教育评价给出了一个更为详尽的定义,他把评价定义为“收集和使用信息以对某个教育项目进行决策”1966年,斯塔弗尔比姆反对泰勒评价理论所提到的观点,认为“教育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评判决策者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所达到预期效果的程度,而应该是收集有关教育方案实施全过程及其成果的资料,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1981年,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对教育评价做了综合性的界定,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和它的优缺点与价值判断的系统调查,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我国教育界一般把教育评价定义为:“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上述对价值和评价关系的探讨和学术界对教育评价概念的界定,不难看出教育评价概念包含着以下要点:一是教育评价对评价而言,是一个属概念,因此揭示教育评价概念的内涵,必须把他放在从属于比自身高一个层次的种概念的性质之中;二是教育评价的对象覆盖教育领域中几乎全部的内容,既可以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如教师与学生,也可以是教育现象和活动,如教育方针、教育效果等;三是教育评价的本质和目的是对教育价值作出的判断,而价值判断的依据必须以人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基础,促进教育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四是教育评价的手段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运用统计、测量系统分析和定性等手段,离开科学方法的评价是无效的。

  三、教育评价的概念反思

  教育评价作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对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教育评价是根据评价主体的需要为标准,通过综合运用科学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教育信息,对教育活动(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育评价的目的为了发现现有的教育问题,最终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评价的核心是“价值判断”。而教育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所以教育评价的标准需要同时考虑个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以事实为判断的依据;同时,教育评价和教育测量有联系,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教育测量本质是事实判断,而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测量的结果是评价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评价突出价值判断,在教育评价中,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融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教育评价的内涵。

  研究教育评价理论对于教育决策、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够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和合理的依据。教育评价的结果是建立在科学方法和理论基础之上的,不是个人经验的主观臆断,真正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二是致力于学校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和合理化。管理是离不开评价的,教育评价可以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步入规范化的轨道;三是促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长进。教师拥有正确的评价方法和能力,不仅会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00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3]王萍高凌飙.“教育评价”概念变化溯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9—43.

  [4]辛涛李雪燕.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6):39—43.

  [5]吴钢.现代教育评价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涂艳国主编.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胡中锋主编.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8]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更多教育论文,请关注一起问道论文网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