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医学论文
  • 正文内容

生化武器袭击后心理卫生服务思考

阅读:1138 次 作者:高金卯 单亮 马国强 来源:期刊网 发布日期:2018-11-06 09:45:13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论文库免费提供的医学论文范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生化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形式更加隐蔽、危害更加严重。目前关于应对生化武器袭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发现、预防及治疗方面,但对生化武器袭击后心理应激特点及心理干预的研究较少。本文围绕生化武器袭击的基本特点、遭受生化袭击后出现的群体性精神疾病的特点及心理干预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探讨,对遭受生化武器袭击后如何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工作进行思考,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化武器袭击;群体性精神疾病;心理卫生服务生化

  武器由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动物、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制成,具有毒性作用强、传播途径广、杀伤范围大、持续时间久等特点,会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并带来严重社会恐慌[1]。同时,随着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新突破,利用脱氧核糖核酸重组和基因克隆等新技术,生化武器呈现出针对性强、生产率高及破坏性巨大的趋势[2]。目前,对于生化突发事件的研究多集中于遭受生化武器袭击后迅速发现及后续的医疗管理,关于应对生化武器袭击的心理干预关注较少[3]。为此,笔者分析和总结生化武器袭击的基本特点、群体性精神疾病的定义与特点及心理干预的主要措施,旨在为生化武器袭击后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生化武器袭击基本特点

  1.1损伤的隐匿性及危险程度的不确定性

  普通武器造成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可以在伤后迅速判断,但是生化武器造成的损伤通常无法通过感官直接进行判断[4]。生化武器袭击后,受袭群众的损伤性质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确认,无法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行迅速有效的控制。暴露于生化武器后,受袭群众无法判断自身是否已经受到损伤、损伤程度如何,这将会带来巨大的恐慌感。同时,相关领域专家的不同观点也会加剧社会恐慌。

  1.2传染源多,传播途径广

  生化武器传播途径多样,除了与传染源直接接触传播外,也可以通过人与人的接触传播[5]。家人、朋友、邻居甚至是医务人员都可能是生化袭击后辐射危害的传染源。医务人员对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判断存在滞后,无法在第一时间提供医疗支持[6]。

  1.3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

  生化武器袭击发生后,大量受袭群众会在短时间内涌入最近的医院,以期在“黄金时间”内获得治疗。但是由于医院医疗条件有限,部分严重伤病员可能无法得到有效救护,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加重了人群的恐慌。

  1.4误判应激状态下的正常症状

  遭受生化武器袭击后,受袭群众可能会将一些应激状态下的正常症状误判为受到感染或传染的证据。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会出现肌肉紧张、心悸、过度通气、呕吐、出汗、颤抖等涉及多器官和系统的症状。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健康人若误以为自己受到感染或传染,会加重恐慌感,无法走出应激状态。

  1.5加剧孤独感与恐慌感

  穿戴防护服、口罩或者防毒面具等减少了人们的户外活动及人际交流,会使人感到不适,加剧孤独感和恐慌感,出现呼吸窘迫、中暑及幽闭恐惧症等。同时为了避免相互之间传播,遭受生化武器袭击后,感染者将会被隔离,无法接受社会支持,使恐慌和无助感迅速蔓延。

  2、群体性精神疾病

  生化武器恐惧会引起一系列尚无法做出明确医学诊断的流行病,主要包括急性恐惧、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和心理应激反应等,被称为群体性精神疾病[7]。群体性精神疾病传播速度快,症状和体征无法解释,常常被误认为出现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群体性精神疾病主要有七个特点:(1)无病理基础的症状和体征;(2)暂时性的良性症状;(3)症状突然出现并好转;(4)团体(人群)内发生;(5)通过信息或看到感染者传播;(6)年长者先出现,年轻者后出现;(7)女性症状比男性更明显。群体性精神疾病地区差异很大,往往会和感染症状同时存在,常无法从医学角度进行解释,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在突发生化武器事件中,心理健康教育及医学知识的普及是减少群体性精神疾病发生的重点。

  3、心理干预主要措施

  3.1对心理卫生资源进行评估准备

  评估准备阶段的目的是对有限的心理卫生资源进行评估和预分配,确保遇有突发生化武器袭击事件,可以高效迅速地提供心理卫生服务。评估准备阶段内容主要包括:(1)对可以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的机构和个人等心理卫生资源进行统计和评估;(2)分析各受灾群体心理特点,确定心理危机高危群体,评估需要的心理卫生资源与社会资源并进行合理分配;(3)结合医疗救护方案,制订详细的心理服务应急响应预案,确定领导指挥体系并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4)与全国心理专家建立联系,及时获取专业指导。

  3.2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渠道

  确定遭到生化武器袭击及生化武器的种类后,迅速组织医护人员对受袭群众进行应激科普教育,传播相关知识,帮助群众鉴别心理应激相关症状与生化武器污染/感染后相关症状,并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政府与媒体合作,跟进事件最新动态,及时发布权威消息,掌握事件的话语权和主导权,避免新闻媒体因自身局限性和能力不足造成的“失语”和过度报道,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与人心安定。

  3.3为伤病员提供心理卫生服务

  经过培训的心理卫生服务人员根据机构收治能力及出现精神症状的伤病员严重程度对其进行分类,甄别严重精神障碍伤病员,以便高效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优先处理出现急性精神病和神经症的伤病员,包括谵妄、精神病、严重抑郁等,确保可以提供必要的精神卫生服务。对于新确诊患有精神疾病的伤病员,尽量避免药物治疗,应优先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干预。对于已经确诊患有精神疾病的伤病员,继续进行治疗,并避免其接触传染源及社会不良信息。

  3.4为受袭群众提供心理急救

  心理急救是最基本的心理支持方法,其措施包括反复聆听、需求分析等。此方法简单有效、干预和处理迅速,志愿者等非专业人员可以迅速掌握[8]。生化武器袭击发生后,恐惧会促使人做出很多非理性行为,对自身和他人安全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心理急救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供保护和安全感,可采用此方法迅速为感染区域受袭群众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服务,避免进一步伤害的发生。此外,还应进行持续的心理监督,发现心理问题并迅速进行干预。3.5对群体性精神疾病进行干预若生化武器袭击导致了群体性精神疾病的出现,应立即联合医疗人员和心理专家对其进行干预,避免症状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主要干预措施如下:(1)明确生化袭击造成影响的范围,告知区域外的群众不会受到严重影响;(2)不要使用“大家都没事”等说辞,而是承认出现的症状和痛苦;(3)避免进行不必要的医学检查;(4)进行健康教育,纠正对身体症状的不正确理解;(5)简要解释症状产生的原因,以及症状与恐惧、压力的关系,避免使用专业术语;(6)避免使用药物或安慰剂治疗。

  4、小结

  生化武器袭击是恐怖袭击的一种,除了短时间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大量动植物死亡及经济损失外,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因此,除了建立快速诊断和反应机制、完善现有医疗应急体系外,社会群体心理干预也十分必要[9]。但是,生化武器袭击具有自身特点,不能套用其他恐怖袭击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及心理干预方法[10]。心理学家对于袭击后个体心理危机的研究较多,对于群体心理干预特点的研究不足。生化武器袭击后的心理应激主要是一种群体性精神疾病,包括急性恐惧、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和心理应激反应等,易与袭击后污染/感染症状相混淆,加重医疗资源负担。同时,出现心理危机者也很难得到有效救治。因此,生化武器袭击后的心理干预重点在于识别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袭击事件,减少恐惧心理,避免引起严重的社会恐慌。同时指导群众掌握正确的自救互救措施,树立信心,群策群力,积极应对生化武器袭击事件。

  作者单位:武警山东总队潍坊支队卫生队武警山东总队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标签:医学论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