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武安市文物保管所接到北安乐派出所报告,在其辖区意外发现一座古墓,经技术人员抢救性清理发掘,共出土文物20余件。根据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特征,依据三普断代标准,初步判断该墓为东汉时期墓葬,墓主身份难以确定。
1、邯郸武安发现汉代古墓
经现场勘察,该古墓位于武安市北安乐乡北安乐村村西、贾家庄村村东平坦地区。北安乐村在建设采摘园挖土时无意中发现该古墓。古墓坐东面西略偏南,位于耕土层5米以下,为砖质竖穴单室墓,平面呈长方形,圆拱券顶。东西长4.9米,南北宽2.25米,高度2.3米,墓壁厚度0.45米。由于早期进水,淤土厚度约1.5米。经清理发掘,共出土铜器(铜镜、五铢钱币)、陶器(陶罐、酒壶、盂、灶、盒、井、耳杯、陶马)、银器(手镯)等文物20余件。
2、墓主人身份尚未确定
根据出土器物和墓葬的形制特征以及三普断代标准,初步判断为东汉时期较富裕人士的墓葬。由于没有墓志等文字记载或其他有力证明,目前墓主人身份不能确定。
3、2件汉代彩陶车为该市首次出土
本次清理出土陶(轿)车2件,配备拉车陶牛俑,属武安市首次发现,表面施红色彩绘,更是少见。
另外墓葬形式为单室墓,但从形制及出土器物分析,可能为夫妻合葬墓。
该墓葬的形制也有讲究,全部为青砖到顶,墓顶砌筑形式为拱券砌筑,形成单拱券,用砖全部采用带有粗绳纹饰的扇形青砖立砌,扇形砖厚度8厘米,大头23厘米,小头19厘米。
4、该墓葬的发现为武安市考古史增加了新内容
武安市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该墓葬使用扇形绳纹砖拱券式砌筑比较少见,另外,该墓葬打破了武安市汉代墓葬实行单体葬的丧葬形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汉代彩陶(轿)车的出土,在当地尚属首次。该墓葬为研究武安市的建筑史、制陶史、社会史、丧葬形式、民风、民俗等提供了翔实资料。而且,附着于建筑物本身的造型艺术、彩绘艺术等,都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背景资料
王莽新朝时,改武安为“桓安”,东汉初复名武安。
“五铢钱”为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