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京穗首度城际文学对话 热议“老城市 新活力”

阅读:645 次 作者: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9-10-21 09:46:21
基本介绍:

  10月19日下午,北京十月文学月核心活动“十月文学城市对话——老城市新活力·北京对话广州”,在北京十月文学院举行,这是两座历史文化名城首度进行城际文学对话。本场活动由十月文学院和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联合主办。

  北京作家代表叶广芩、刘庆邦、宁肯、付秀莹、石一枫和以广州为文化中心地的粤港澳大湾区作家代表张梅、鲍十、葛亮、蒲荔子、王威廉进行了文学对话。此外,现场还特别举行了诗词大家叶嘉莹的《掬水月在手》文学纪录片全球首发仪式。

  京穗文学交流精彩绝伦广州作家在北京有了家

  记者了解到,“北京十月文学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聚焦北京文学的发展成果。同时,它也是全国文学交流的中心舞台。

  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十月文学院院长曲仲介绍道,“十月文学城市对话”是第四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特别策划启动的“核心活动”之一,是最受关注的创新亮点。由北京十月文学院和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联合发起,旨在以文学的方式,促进北京与全国乃至全球城市的文学、文化交流与合作。而“十月文学城市对话”首场活动对话城市选择广州,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发挥北京的文化引领性和辐射性,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广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谈到,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首年,《纲要》明确要求“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此次活动,是北京对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中心地的宝贵支持。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广州视察时指出:老城市,要焕发新活力。北京和广州作为中国一北一南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此次首度创意并联手举行城际文学对话,以“老城市新活力”为主题,恰逢其时,具独特现实意义。

  活动现场,十月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吕约和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理事长于冬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计划互设创作及交流基地,以“居住—体验—写作”的形式激发新时代的文学创作,书写城市新气象,展示现代新生活。“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文学创作基地”在十月文学院正式挂牌,这将成为广州及粤港澳大湾区作家在北京的文学创作交流基地。十月文学院也将在广州设置“十月作家居住地”,作为十月作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作交流基地。除了互设基地,双方还将在青年作家培养、作品出版、宣传推广、文学影视转化等方面展开全面、长期的合作。

  主办方透露,“十月文学城市对话”项目将在今年12月的广州国际文学周继续展开,将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学城市对话平台。

  对话“老城市新活力”打造南北文学桥头堡

  北京和广州,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又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处于时代变革的前沿,充满现代活力。

  北京与广州的首次城际文学对话围绕“老城市新活力”主题,叶广芩、刘庆邦、宁肯、付秀莹、石一枫、张梅、鲍十、葛亮、蒲荔子、王威廉十位作家,汇聚一堂,现场进行文学对谈,共话城市的文学传统,共同为推动北京和以广州为文化中心地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文化创新发展建言献策。对话活动由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主持。

  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宁肯着重谈了“文学与城市”的关系。他认为,首先,从文学的角度看城市、理解城市要有文学的本位,就是要在文学层面把城市写好,无论老城市还是新城市,只有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才能成功地表达城市的精神。其次,无论多么老的城市,在文学表达层面都会有新的东西,因为文学要追求新的可能、新的认识、新的反思。同时,新城市也同样被这个地域老的传统和历史所影响,这也是文学创作必须要面对的。

  著名作家、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州市作协副主席张梅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她认为,一座城市的稳定性对文学创作是有影响的,文学的沉淀是必要的,不能眼花缭乱。她还提到广州文坛的一种普遍现象,即许多活跃在广东的作家都不是广州本土人,描写广州的作品也不是在广州创作的,这种现象或许也是“老城市新活力”的一种体现。

  著名作家、广州市作协副主席鲍十,讲起了自己在广州生活、创作的趣事。广州这个城市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包容。“广州人和人之间相对宽松,人们相互之间鼓励比较多,你做出一点点成绩会被肯定,这是让人很舒服、很开心的地方”。

  青年作家、《长篇小说选刊》主编付秀莹认为,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时时触发她的创作以及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书写北京、讲述北京的故事、梳理与北京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是她未来写作方向的一个落脚点。谈到广州这个城市,付秀莹表示,“我与广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好多作品在广州发表,让我从书写乡土经验,关注到城市经验,多年之后回忆起来也是非常温润美好的记忆”。

  另外,其他青年作家也针对“老城市新活力”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精彩绝伦。

  活动现场还特别举行了由广州行人文化投拍的叶嘉莹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首发仪式,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十月文学院院长曲仲,广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中国影协副主席于冬,北京市委宣传部出版处相关负责人,以及影片出品人、方所创始人毛继鸿等嘉宾为影片揭幕。叶嘉莹先生在北京出生,她的纪录片由广州出品,又在北京首发,曲仲表示,叶先生就像北京和广州两地间的使者,传递着期望与祝福。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契机,促进广州和北京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在文学和影视的跨界联动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

  《掬水月在手》由陈传新导演,影片以古典文学诗词大师叶嘉莹的一生及其创作和崇高的教育理念为主轴,弘扬中国诗词深度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流中,扮演承前启后、沟通中西的重要角色,既是求知若渴的学生,也是桃李满天下的老师。《掬水月在手》是叶嘉莹先生传记文学式的纪录片电影,叶先生肩负传承诗词的使命,诗词也给予她抗击生命苦难的力量。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她,期望能将这份力量传递给下一代。影片以古典诗词与叶先生个人生命经历的铿锵交鸣为主线,表现叶先生在诗词历史长河中寻求存在的意义轨迹。

  纪录片导演陈传新表示,希望这部片子能够在整个中国大地成为一粒种子,通过电影的影像跟音乐的方式,去重新体会、接近中国的诗词,如同叶嘉莹先生毕生致力于的志向一样,“让真正的中国诗词精神重新活过来、传下去。”(记者 吴波 通讯员 广宣 欧亚)


标签:文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