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文学湿润灵魂

阅读:844 次 作者: 来源:吉林日报 发布日期:2018-07-20 17:01:42
基本介绍:

  小红北,一个低头于草丛中,喜得文学润泽,一路走入城市心脏的普通人。在嘈杂的城市里,又因文学,他始终没有迷路。

  小红北,一位工作于城市心脏的人,却有着一颗湿润的灵魂。几年里竟然有诗集《纸上的池塘》《把月亮换成你》,散文集《不安排快乐》《把世界揣兜》《睡在城市的心脏里》等多部佳作见于《作家》《诗选刊》《中国作家》等知名刊物。

  《不安排快乐》收入作品20余篇。浓稠的散文飘着清香,感叹于作者小红北,对生活的透视,对人性的领悟。那份侘寂,那份空灵,那份游移,那份剔透,站在文学的高度,他为人性做了回体检。

  《浪漫中文系》决定了小红北精神品质。或许“中文系真的是无用的,它只是安放灵魂的一个好借口。”正是因为中文系的滋养,让他有了颗湿润的心灵。这颗心灵是敏锐的,是柔软的,更是透明的,这也为他的一生奠定了基调。也正是这颗湿润的心灵,让他找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看看被心灵过滤后的景物:“夜色深下来,门前的那一片柳,与夜色捻成一处,捻成印象派”。“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你看,油纸伞下,又换了一批新女生”(《浪漫中文系》);“小雨隐在葱葱的绿里,明明下着,又好像没下。密密的,细细的,柔柔的,捉摸不定的恋爱女子。”(《骚睿加拿大》)。物非物,物亦物,洗涤过后的景致打着心灵的底色。

  情怀,应该是当下最奢侈的物件了。文学洗礼后,再加之上世纪六十年代人所特有的秉赋,在《不安排快乐》中,随处可见这物件。“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让万丈豪情在柔软的意像中一览无余。“选一个小镇终老。这个小镇,不必水泥路、柏油路,只要沙石路即好。……小镇的建筑限高,不超过二层楼,推开窗子是以够得着宋朝的月亮即好。”(《生活开始的地方》);“盛夏的彩织街,连火都不用点,每一款心事都可以燃烧。……临走时,别忘记打开玻璃瓶,把深彩的夜色装回家。”(《彩织街》);“城市的秋色写在美少女的身上,农村的秋色写在留守老人的脸上”(《余秋》);“我喜欢用旧的,那些旧照片、旧沙发、旧橡皮,还有老屋、旧事、旧村口,还有麻雀用旧的叫声,还有老掉牙的话”(《别磕碰着淘气的孩子》);“飘雪的日子,最宜坐在窗前静静的,静到多余的心事不敢来。”词美、情美、意美,人性跃然。只有心灵没有杂质,生命之旅才会变成一种体验。“采菊东篱下”,那一定是洗涤凡世后才会有的悠然,才能看见“南山”。所以,在城市心脏中生活过,能够再现初衷,返回初衷,这样的心灵才有分量。用文学之笔画出人生的至美,用文学之笔书写出对生命的透悟,这支笔已带有了灵性。《不安排快乐》是作者用生命高度丈量了文学的高度。纯净,无杂质,这是小红北对生命的要求,有了这把严尺,文字尤显干净。

  “尽管人类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来消灭地球上的诗意,但真的用诗意来回答问题,有时又是一种怠工”(《生活开始的地方》);“我喜为一叶清秋,落地成诗,是那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白话爱情诗。这些诗,不大实用,也不能当饭吃,但我愿意成为其中的某一行,……有时候我多么想拿起那把名字叫作不切实际的剪刀,剪掉生活中那些大喊大叫的段落”(《别磕碰着淘气的孩子们》);“我不要那么多,我只要一杯清茶,不,清茶太奢侈了,我只要能够安静地吃掉一支香蕉的时间,别像猴子那样匆忙。”被心灵滤过的生活变成了诗,变成了厚重的哲理;“即使要修行,也要在生活的真相里修行”(《生活开始的地方》);大道至简、至纯才能至高,《不安排快乐》到处都是飘舞着这样的哲思。

  “有重量的东西往往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重要”(《净月潭而上》);“只有立足现实,才能使崇高变得从容不迫”(《遮蔽处》);“北美的确很美,美如童话,然而,美丽的童话一但被长大了的孩子们识破,暴露的将是天底下最糟糕的诺言。……美国的《独立宣言》中说人人生而平等,这个人不包括女人,不包括印第安人,不包括黑人,不包括华人,不包括白人中的穷人。”“英法之间的一场殖民战,在加拿大的地盘上结果。物质文明成为精神不文明的旗帜”(《骚睿加拿大》);“一个人的生命品相,取决于对艺术的态度:(《被木心涤亮的“蓝”》”。因为湿润,因为纯净,因为无杂念,这样的生命让《不安排快乐》成为了一部生命沉思录。想必当年,卢梭也是抖落掉一身城市的尘埃,在那片葱绿的森林中低下高贵的头,留下了那么多有重量的文字。生命需要过滤,过滤后能给文学留出一片高贵的天空。

  湿润的灵魂,柔软的情怀再加上哲学的语言,朦胧诗的思维,蒙太奇闪回手法,《不安排快乐》给人们建筑了一道久违的文学景观。

  “一滴墨的我,闯入一张宣纸的一半生”(《没等举杯,月亮来了》);“躲进内心的绿色,是一场精明的消失;走进正午的阳光,是一次新生的开始”(《站在墨的开合处》);“不小心失控,一整瓶碳素墨水泼下来,整个校园变成一幅水墨江南”(《三十年前的夜色》);“秋天并不急着走掉,它们被挤到路边、树下、公园里,用颜色证明自己的存在”(《余秋》);“清夜是一滴冰水,打在白昼烤热的浮尘之上”(《清夜》)。让抽象有了重量,让外物有了情感,把联想、感受、感悟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嫁接,画面立体而丰富起来,外延得到无限拓展,此物、彼物,原来毫无关系,可在小红北笔下,他们却变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思维的维度决定了文学的宽度。想必当年的卡夫卡也是因为这样的维度,为文学贡献了一个世界。

  这里的语言是有重量的,伸手便可触碰与掂量,曾经的《崛起的诗群》为涌动的心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也为中国文学留下了一笔耀眼的财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小红北无疑也是这其中出色的寻找者。“一滴墨的我,闯入一张宣纸的下半生,”读罢《不安排快乐》,心里是暖的,因为那段曾经灿烂的文学仿佛又回当下。当下——一个渴望诗和远方的年代。


标签:文学,灵魂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