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上海书展 听弋舟、田耳、李宏伟聊文学和创作

阅读:1131 次 作者: 来源:中新网上海 发布日期:2018-08-19 08:47:50
基本介绍:

  一年一度上海书展之际,在90后作家王苏辛主持下,70后实力派作家弋舟、田耳、李宏伟分别带着新书《丙申故事集》、《被猜死的人》、《国王与抒情诗》与读者们就文学创作中的“被遮蔽的情感与未被发现的世界”进行交流分享。

  佳作频出、多次获奖

  相较80后作家更早地被图书市场认可,70后作家被人熟知的不多。但近年来,一批70后作家势头很猛、创作强劲、水平很高,作品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弋舟、田耳、李宏伟就是其中的代表。

  1972年出生于陕西的弋舟,2000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已出版《刘晓东》、《跛足之年》、《蝌蚪》、《丙申故事集》等作品。76年田耳是湖南凤凰人,出版了《风蚀地带》、《夏天糖》、《天体悬浮》等作品。78年的李宏伟来自四川江油人,已有作品《有关可能生活的十种想象》、《平行蚀》、《假时间聚会》等。

  三位作家曾多次获得文学类重磅奖项。其中,弋舟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两次获得郁达夫小说奖提名。今年8月,其作品《出警》更是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田耳曾是鲁迅文学奖获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还获第五届人民文学奖、台湾联合文学新人奖、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等。今年5月,作品《一天》获得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中篇小说主奖。

  既是诗人,也是小说家的李宏伟,曾获2014青年作家年度表现奖、徐志摩诗歌奖等奖项。其最新长篇小说《国王与抒情诗》入选《亚洲周刊》十大小说榜首,并获得第二届中国最美书店周最受欢迎图书奖等奖项。

  谈“写作初衷、先锋文学”

  就文学创作,经由主持人王苏辛的提问,三位作家打开了话匣。

  谈及写作的初衷,田耳打趣说:“和他们俩不同,我当初写作就是为了加入作协。”

  田耳83年读小学,受到当时文学风潮的影响,进入了一个作文训练班,到了小学四年级,班上至少有一半的同学都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这样完全激发了我们写作的欲望,大部分人的梦想,甚至我们私底下就约好,长大了当作家。”

  成年后,很多同学成了政府官员、教师、医生等,竟然没有一个人去当作家。为践行童年的约定,只能“悲壮”地选择了写作这条路,“要不然,美好的童年就没了。”

  更像是学院派作家的李宏伟,学的是哲学,职业是编辑,还是诗人、译者。“我的大学时代是一个练习期,写了很多杂乱的散文、小说片段,有23本日记。”

  李的作品在旁人看来更像是科幻小说。但他说,自己在小说中表现出现的关切、愤怒,都是置身在现实中,并不是虚构的,都是现实能感受到的,“至少是现实的一个萌芽,未来长出什么模样,通过合理的猜想写出来。”

  相对于先锋作家,弋舟觉得自己更像一个传统作家,更需要面对现实的苦楚和踟蹰,“承认现实,或许对写作更有益,而先锋文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了对现实巨大的尊重,甚至忽视了切实时代。”

  聊“什么是更好的写作”

  在90后作家王苏辛看来,尽管三位作家年纪相仿,但作品各具特色:

  “田老师身上既有鲜明的个人特质,又有明显的文学传统的传承痕迹;而弋老师作品非常诗意,具有艺术家气质,能在极小短篇中写尽一个时代的底色,展现面对的趋势;李老师的大作,给人感觉是一个人精神成熟之后的作品,有着强大的构思和框架,越写越清晰。”

  那么,在三位作家心中,什么才是最好的写作?一个最理想的作品该是什么样?

  田耳认为,好的小说,首先是保留真实朴实的情感。自己推崇“取材于实,趋向于虚”。现实、人物、背景是小说最原始的发动机,驶向哪里、导向何方,就是一个推演的过程,这就考量小说家水平的高低、情感的真实度。好的作家一定会推演到最出人意料,但又最合理的地步。

  弋舟对此特别认同,“我很喜欢拉伯雷的小说,比如《巨人传》,那种反戏剧性、反故事的,本身充满了胡说八道,但却写得天经地义。”

  弋舟说:“如果发自内心的写作,不管是虚构或者是非虚构的故事,能够‘偿还’作家一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表现我们复杂的生命感受,我想,每位作家都想达到这样的境界。”

  李宏伟表示,每位写作者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小说家的名单,“我是希望,当我某一天写出一个作品时,觉得可以推开这个门,可以和这些作家一起喝酒,听他们聊天,进入到我理想的小说家所在的房间,就可以。”


标签:文学,创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