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产业文化
  • 正文内容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书”?来自上海书展的启示与思考

阅读:249 次 作者: 来源:交汇点新闻 发布日期:2024-08-23 09:28: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出版社资讯。

  8月20日,第20届上海书展落幕,时隔15年再度成为主宾省的江苏,取得史上最好成绩:21家出版社携近4700种精品图书参展,举办阅读活动38场,现场总销售码洋129.5万元。

  在长三角人“家门口”的盛会上,除了真金白银,江苏展团还收获了什么?借上海书展这扇“窗”,江苏出版人以邻为镜、携手互鉴,在坚定行业发展信心的同时,也对新媒体时代如何“做书”有了更多思考。

  今夏,书展“热辣滚烫”

  江苏再度成为上海书展主宾省,与近年来江苏书展的“热辣滚烫”和江苏作为出版大省的实力有关:上海方面希望借江苏展团“引流”,带来好的图书和优质活动,为本土读者一年一度的“精神赶集”再添一把“柴火”。

  “无论数字阅读如何发达,线下书展永远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特别是像上海书展、江苏书展这样交易活跃的商业书展,已是检验出版实力和读者品位的‘试金石’,鼓励出版人把好书好作者好资源向书展汇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徐海说。

  这一次,为了“唱好主角”,江苏展团精心谋划、“火力全开”。

  苏版精品与重磅大咖,成为读者“不得不来”的理由。仅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展团就请来三位:“从《青鸟故事集》到《空山横》”李敬泽作品分享会,单一平台直播点击量超过78万;邱华栋《空城纪》发布,200余册书销售一空,读者排长队签名到闭馆最后一刻;阎晶明《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分享会请来鲁迅长孙周令飞,吸引大批读者走进先生“朋友圈”。现场,多种苏版好书成为书展“时髦单品”,其中《汪曾祺小全集》开展当天就销售1.5万元。

  “我们工作人员一直在展台值守荐书,为了冲刺销售午饭晚饭都没正经吃。译林现场销售较去年增长30%。”该社发行负责人高晓丽难掩兴奋。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则把画展“开”进书展,郭海平《重现:从原生艺术到原生艺术治疗》新书分享会暨原生艺术作品展,现场效果远超预期。

  “艺术疗愈的话题看似小众,其实精准戳中都市年轻人的需求。但还是没想到,现场有从北京杭州宁波赶来的读者,有外籍艺术家、本地作家和中小学教师。氛围温馨热烈,读者提问很见水准。”南师大出版社社长张鹏说。有意思的是,他入馆时看到了几位被暴雨几近浇透的小伙,紧接着他们就湿淋淋地出现在沙龙上,还认真听完了全场——这一幕,让张鹏感动难忘。

  凭实力“唱好主角”

  这一次,江苏展团取得优秀成绩并非偶然。实力背后,是多年来深耕图书领域所沉淀的思考和实践。

  深刻、丰富、有趣,是江苏展团希望呈现给读者的“面孔”。李敬泽分享新书《空山横》,才子型作家以深刻思辨“硬控”全场,读者两三个小时听下来丝毫不觉疲倦。上海作家潘向黎,《人间红楼》首发吸引数百名读者热情奔赴。《不必向长安:沈周的记忆抽帧术》书名酷感十足,展现“吴门四家”之首的绝版风雅,现场幽默风趣的互动交流让台下几乎笑疯……

  “人设”只是最终的呈现。张鹏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做书”需要更多智慧,充分借助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的图书营销和书香传播。

  上海书展期间,市民打开手机就是铺天盖地的书展消息推送,形成流量爆发的传播窗口期。除了公域流量,江苏出版社还纷纷运用私域流量池,以南师大出版社在上海书展的活动为例,他们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主治医师参加分享,该中心的“600号画廊”主打艺术疗愈,在上海市民心目中有很高的认可度。

  因地制宜、入乡随俗,用上海读者喜爱的嘉宾来打动读者——同济大学退休物理教授、百万粉丝科普博主“吴姥姥”,著名影评人毛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许纪霖,新科茅奖得主、上海市作协主席孙甘露,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陈引驰、梁永安……纷纷亮相江苏展区,读者也欣然“买账”。

  推动图书的立体化传播,是当前出版行业共同探索的重要方向。

  在江苏书展,逛展览、赏非遗、集章打卡、体验手作及VR等“玩法”不断升级,上海书展也频频涌现新创意。“30多岁,我真的是第一次见到石磨豆浆!”江苏《东方娃娃》杂志社举办的“七只鼹鼠”系列戏剧活动上,一位上海宝妈如此感叹。和可爱的“鼹鼠”们一起,孩子们亲手体验手磨豆浆,从浸泡黄豆、挑选黄豆、手推慢磨到挤压滤浆,感受劳动的乐趣、品尝手作的香甜。

  精准“链接”读者,离不开为书展“画像”。“江苏是教育大省,青少年阅读是江苏书展的特色;上海是时尚‘魔都’,年轻人多、外国人多,文化文艺性消费的特征明显。”张鹏观察后表示。

  一个生动的案例是,根据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大展编撰而成的两套图书此次来到沪上,吸引了一批观望已久的“博物馆控”前来“追书”。

  有上海读者此前听说江苏书展上《无尽藏》5折,专程从上海赶到苏州购书;上海书展《无尽藏》5.9折,他又带着小伙伴前来。还没挨到书展结束,两套定价不低的图书均告售罄,连最后10本品相受损的《玉润中华》也被客户买走——因为担心图书在运输途中再次受损成为“废书”。面对“对的人”,出版社也慷慨地降下了折扣。

  永不落幕的“书展”在哪里

  “江苏书展落幕没多久又到上海参展,这一阵,关于‘做书’的感触特别多。”徐海说。

  本届上海书展,中信出版、读客文化、中南博集、磨铁文化、果麦文化等表现抢眼。徐海分析,几大民营图书品牌营销能力不俗,并通过“买断”头部作家形成绝对竞争力。相较之下,江苏出版业的风格和优势在于稳健,定位在“肩部产品”,不那么在乎短期效应,但时有“长销书”出现。“面对新型文化娱乐消费方式的冲击,江苏出版业既要适度‘短平快’,为都市生活节奏下的读者提供心灵按摩;也要继续重拳打造精品,抓好青少年阅读的刚需,同时在深耕子品牌、培养分众读者上铆足功夫。”

  而同样作为出版人的张鹏,则在思索如何“跳出纸质做出版”。

  “一是书屏联动,提升纸质书的数字化水平。读者购得纸质图书后,可扫码阅读立体书,其中载入视频音频等多元体验。二是向知识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型,把纸书变成数字化、体系化、场景化的知识,例如为目标读者提供优质讲座、定制化辅导和研学活动,南师大出版社目前还在和百度合作,搭建教育知识大模型,为教师提供AI问答服务。”张鹏说。

  时代在变,出版在变,读者也在变。今天,人们奔赴一场书展的理由变得多元:过去主要冲着网上没有的低价折扣,如今则为更优质、更复合的文化体验而来。

  “书展既要满足青少年阅读的刚需,也要抓住成人读者的弹需,并通过成人阅读来带动青少年读者。”在徐海看来,阅读需要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读书学习,出版人和媒体人自身要成为读书人,有了这些力量的引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就容易在城市里蔚然成风。

  而永不落幕的书展,其实就存在于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的精神风景之中。

  上海书展今年提出的“阅读新消费新业态”,让江苏出版人很受启发。上千场阅读活动分散于数个上海地标,与周边商业丝滑衔接、相互引流,在寸土寸金之处标举阅读,其象征含义不言而喻:其实,阅读就是这样如此重要、如此自信、如此自然的生活方式。(记者 冯圆芳 于锋)


标签:产业文化,出版社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