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影音 音乐
  • 正文内容

以音乐之名礼赞和平 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闭幕

阅读:267 次 作者: 来源:青瞳视角 发布日期:2025-07-14 11:30:00
基本介绍:

  7月13日晚,上海交响乐团携手回声节日合唱团,在音乐总监余隆的指挥下,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奏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音乐会,为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以下简称MISA)画上了圆满句号。

  “在上海这座英雄的城市,我们以一场音乐会来纪念,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共赴和平美好未来。”余隆说。整场音乐会围绕历史脉络,由著名作曲家邹野汇编世界经典反战旋律而成。开篇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这部作品不仅象征苏联人民在战火围困中的坚韧不屈,更代表音乐对抗法西斯的全球力量。它也成为二战中最广为流传的交响作品之一,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战斗士气,从此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了决战胜利的阶段。

  《歌唱第聂伯河》作为苏联二战时期的代表歌曲之一,广泛流传于战时与战后的东欧。《阵亡者的挽歌》(选自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啊,朋友再见》(选自电影《桥》)、《博吉上校进行曲》(选自电影《桂河大桥》)及《雪绒花——翻越每座山丘》(选自电影《音乐之声》)等耳熟能详的配乐片段,让发生在不屈年代的各国故事再次生动浮现。间奏曲根据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主题改编,奔腾的音符令人心潮澎湃。《中国一定强》《长城谣》《毕业歌》《救国军歌》《延安颂》等都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音乐家们爱国热情的真实写照,也是艰难岁月里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心间呐喊。

  音乐会的最后,现场响起《义勇军进行曲》,这部由聂耳创作,诞生于抗战初期的音乐作品从抗战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见证民族历史,象征民族精神,更代表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坚定渴望。全场千余名观众齐声高唱国歌,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嘹亮的歌声响彻天际。

  为纪念肖斯塔科维奇作品广播首播的传奇历史,本次闭幕音乐会由北京、上海、武汉等五地六家电台同步立体声直播,全国超过20个平台进行了视频直播。音乐会当天,MISA“全城交响”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和四行仓库奏响,在上海抗战的红色地标,让和平之声跨越时空。(记者 田婉婷)


标签:音乐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