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图书 书讯
  • 正文内容

书香家庭作品展示:林世铨《嗜书如命》,王晶华 《读书人的家属》,林芙菁《影 响》

阅读:1290 次 作者: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发布日期:2018-05-10 08:56:29
基本介绍:

  林世铨

  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乡下孩子,除了上学后的课本几乎无书,更别说与书做伴了。说句悄悄话,时至今日,我看到别人写《某某书伴我成长》会心生莫名妒意。所幸,五岁放牛,后来偶得一先是“牛鬼蛇神”后为离休干部的老者为我说书,算是我阅读生涯的启蒙。等到上学后,大哥从支边队带来的毛选四卷,让我知道很多未曾听说的战争故事;二哥从南平弄来的一本火柴盒大小的字典,让我在玩魔方似的玩耍中把整本字典背下;还有就是找当小学老师的远房大嫂借来一本《语文基础知识十二讲》,如获至宝,并自制三本笔记本一字不落地抄下。

  感谢上天怜惜我这个苦孩子,得书,读书,爱书,让我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包括恢复高考后,能以乡下中学应届生考取大学中文系,有机会弥补先天的不足。

  进入大学后,周围同学读的,多是《欧也妮·葛朗台》《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复活》,而我还沉浸在小时候《水浒传》《林海雪原》《红岩》《青春之歌》的故事里,于是利用别人午休、散步的时间,三日一册,五日一书,如饥似渴,奋起直追。

  我常说,“笨鸟先飞”是我的座右铭;“笨”是我的底色与根基,“飞”起的却是我的理想。记得小时候,读书多是半读半工,但我常趁大人不经意,把夹在皮带里的习题拿出来悄悄思考一番,甚至偷偷以草茎或手指为笔,就地演练一番……确切地说,是这“偷懒”给了我的机会:让我抄录了《语文基础知识十二讲》,让我通过背小字典懂得了淝水之战、赤壁之战,让我知道了许多课本上无法知道的典故和史实……

  从教以后,同事常说我:“就是用功……”我从不去细想他们话里的话,不愿无端浪费自己的时间是真,除了自备的当年的大学读本,订的杂志报纸,经常在阅览室里待着,直到管理员走到身旁催促:“不早了,都走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我不敢自夸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读书,但是三十多年来我确实花了很多时间在阅读学习上。在校任教时以校为家;到机关上班后,忙完工作,身边没人了,坐定就是看书或者写作。我总有一个念头:当老师就要当个好样的、优秀的、有名堂的!做个读书人,就得像个读书人的样子,真能读出点儿味道来。

  说个真实的笑话。过去,为了节约时间,每次上洗手间都顺带《中国剪报》翻翻。后来我发现,出于卫生原因,我带出洗手间的报纸,爱人、女儿都不读不看,即便她们也很喜欢看这份报纸!于是,决心改变坏习惯,让她们能畅快阅读,也免得资源浪费。

  我的理念:学着,活着;活着,学着,并给家人以榜样。

  作者简介

  作者系洛江区人大常委会干部,洛江区作家协会主席。

  个人书目:《史记》《诗经》《鲁迅全集》《基督山伯爵》《容斋随笔》《忏悔录》

  阅读使人快乐!!!

  书人的家属

  □王晶华

  我读的书,除了专业的,就是文学类——古代诗词、散文和四大名着,现代如巴金的《家》《春》《秋》;外国名着如《呼啸山庄》《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等等,至于当代的,也翻读了不少。

  有阅读就有触动启发。所以看书之余,也动笔。记得那年《泉州晚报》五味斋“妊娠”专栏征文,因接触这类病患者多,觉得有得写,写完到邮局寄出。结果一投即中,那日先生下班,挥着当天报纸喊着说:“王先,看看,上面有你文章!”这篇写得做贼似的,偷偷写偷偷寄,不让先生知道,怕写不好让他笑话。

  后来,女儿从厦大中文系毕业,爱人和女儿看我捧书在看,就会拿我开玩笑:“你应算是‘中文系的’。”我赶紧推辞道:“不敢不敢。”心里明白,除了爱读书跟他们像,我算哪门子“中文系的”呢?

  这时,女儿放下手中的书,拍拍我肩膀:“您先生读的是福师大中文系,女儿也是中文系,您跟我们一样,天天又是读又是写,那也算是一位中文系的人。”

  先生也马上附和。这时候我也不再推辞,任他们说去,心想:即便我念的不是中文系,至少我也是家属呀,舒婷的诗、三毛的散文我还抄过不少呢;不说见贤思齐,至少时刻警惕着,做好读书人的家属呢。平日里,除了书房里的各色名着、办公室里的报刊,就是沙发上随手可抓的《作品》《随笔》《文学自由谈》,好歹咱也手不释卷呀……

  算来我是与时俱进的。几年来,医界写书出书不少,有的还成了年度优秀图书,如《只有医生知道》《说医不二》等书,自己买了读了,也向爱人、女儿推荐,有时讨论起来,气氛还很热烈。说真的,现在有不少专业书写得很好,除了提供专业的知识外,其语言之美几乎就是文学作品,像《因为是医生》《死亡,如此多情》,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

  我们家的书房,一般都是关着,尤其是有客人来的时候。那里头,除了满满的两面书柜,地上也都是,我常跟先生开玩笑,说他在地上给书排队……2011年,我们家被评为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先生跟有关部门负责人半开玩笑地说,就是少了一样奖牌——“书香家庭”。是呀,看我们家这么频繁地买书,这么热衷于读书、藏书,还有这么一大房子的书呢!

  作者简介

  (作者系鲤城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

  个人书目:《希腊古典神话》《只有医生知道》《家》《俺爹俺娘》《十日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林芙菁

  一说到读书的事情,就先想起两个镜头——

  我家的床头柜,经常都是翻开的书或杂志;沙发边也是。爱书的我们可时常取到有折页的杂志,那是备忘,担心谁忙于它事的忘了当面推介,便将读到喜爱的篇什折页。有客来,事先通知的,好办,我们必先一番收整,沙发,桌上,甚至书房,让人一看一个爽。没事先通知的,只好匆匆堆叠下;碰到不喜欢阅读的人,干脆将书抱进书房,等客人走了再抱出来。

  父亲有一篇文章《再说橡皮肚》,里面写道:“周末。将做午饭。谁做饭做什么饭便摆上议事日程。爱人刚从洗地板岗位上撤下来,坐定喝水,随手拿起《人民文学》,先发制人发话:‘我买了水面。煮饭的事你们看着办,煮什么我都没意见。’女儿也顺手拿着《诗歌选刊》投入进去,顺着老妈的话说:‘我也是,我也是。’一副有点儿两耳不闻的架势……”

  说起来,我是独生女,爸妈对我宽容,希望我能健康快乐成长。好在我从小还算听话,全民读书时代,他们希望我能多读书。所以,我这听话的孩子打小就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小学、初中时,老爸多次带我去书店。曾经,韩寒、郭敬明们很热门,也先后买了他们的作品,《零下一度》《就这么漂来漂去》《猜火车》《幻城》……我怕花钱,说买一两本就好;父亲却说,我也想看,《三重门》《无极》我还没读呢,我教的高中语文,没读些孩子喜爱的书不好跟学生交流的。

  读,也写。爸说,文学可以喜欢,捣鼓捣鼓有意思。又说,做个诗意的人挺好。那些年年少轻狂,写了就寄,《福建文学》《泉州文学》《泉州晚报》《厦门文艺》……不少文章变成铅字发表出来。

  咱家不缺书,《红楼梦》《鲁迅全集》《飘》《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忏悔录》……爸妈也从不干涉我看书,只要有时间、有兴致,不影响功课就行。同事见了觉得奇怪,父亲总笑笑说,分寸让我自己把握。平时沙发上常有《散文选刊》《读书》《微型小说选刊》,父母都在这些杂志上折了边,慢慢习惯了,心照不宣:他们是在告诉我,这里有好文章。

  我读的书有点杂。从小人书到中外的一些名着,再到后来的女性文学,《第二性》《简·爱》《傲慢与偏见》《倾城之恋》《少女小渔》等等,读到写成大学毕业论文。上大学时,寒暑假都到电台实习,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新闻学、广告学的书也买也读;随团观光,《中华名胜古迹趣闻录》《中国国家风景区名胜区丛书》也买也读。

  再后来,爸妈买书都由我代劳。他们大多来电或微信,报上书名,《上学记》《人类简史》《繁花》《说医不二》《俺爹俺娘》……买了之后,往往都是我先睹为快,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故意的呢。


标签:图书,展示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