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当代书法艺术史上,书法家人才辈出,没有一个人的书法对当代书坛及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像毛泽东的书法那样广泛、深刻而长久的影响,这绝不仅仅是因为毛泽东有其空前绝后的伟大政治影响作后盾,更有毛泽东书法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一代先河的不可抗拒的超凡魅力。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奇迹。
烟标选用了毛主席纪念堂大厅中央的汉白玉雕成的毛泽东坐像为图案,这也是在新中国烟标上第一次出现的毛泽东形象图。
“胸有自有雄兵百万”的毛泽东作为指挥若定、决胜千里的最高统帅,在方寸尺幅之间的布局谋篇也一样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意念纵横。这种大政治家、大诗人、大书法家的雄伟气势,如若没有超乎常人而又植根于时代的深厚经历是很难望其项背、管窥蠡测沧海之一粟的。
毛泽东以一个书法爱好者的身份(当然,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做出了专业书法家望尘莫及的伟大艺术成就,达到了职业书法家难以企及的崇高艺术境界,这似乎是一个神话,一个让人难以置信、令人匪夷所思的神话。但又恰如其分,因为这是一个毋庸置疑、无可辩驳的事实。
毛泽东是当代中国书法的杰出代表,这不仅因为他的书法在艺术上独辟蹊径、苦心孤诣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独立体系,而且在内容上表达着时代的最强音,成为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去达到解放自己目的的有力武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毛 泽东之书,气势雄放,独树一帜。他一生留下了数以千计名副其实的书法艺术作品,有些作品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创作,每一件作品都能够给人以一种新的视觉冲击,而且越到老年越见精彩,永葆天才的激情和源源不竭的创造潜能。
作为书法爱好者的毛泽东是从书学殿堂中走来,又是从时代的风雨雷电中走来。他把这种传统的积淀和强烈的时代气息、鲜明地个性,创造性地融于一炉,从而铸就了一座二十世纪中国书法艺术的丰碑!毛泽东书法的大气魄、大境界,是毛泽东超凡入圣的伟大人格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毛泽东辉煌壮丽的一生,波澜壮阔、高潮迭起,惊天地泣鬼神,本身就是一篇气吞山河、光昭日月的伟大史诗。
湘江,长沙烟厂,书法手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出自《沁园春·长沙》1925年12月创作。
井冈山,南昌烟厂,书法手迹,[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出自《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9月创作。
古田,龙岩烟厂,手迹组合
毛泽东的书法生动鲜明地映现出毛泽东那超凡的魅力和伟大的人格风范。毛泽东书法那种超远豪迈奔放的雄伟气势,与毛泽东“海纳百川、壁立千仞”的博大胸襟相颉颃;毛泽东书法那种高远深邃的艺术境界和毛泽东超然飘逸的理想主义情怀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绝壮奇美的艺术图景。
正如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专家唐步田先生所说:“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是历代书家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如果说,毛泽东的诗词是他革命精神的一种文学形象的话,他的字则是他革命精神的一种书法形象”。毛泽东书法具有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魅力之源在于,毛泽东在有心无意间开创了当代中国书法之先河,引领着中国当代书法发展的方向和潮流,这是毛泽东为中华文化、人类文明做出的一个不朽的历史贡献。
东方,贵州烟厂,书法手迹,[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出自《清平乐·会昌》1934年7月创作。
毛泽东胆识过人,他有过人之志、超人之勇,遇事有先见之明,正如有人说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但他也绝不是一个凡人、普通人。他是一个既敢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又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人、巨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毛泽东的书法也同其诗词一样,师承传统,又敢于打破传统,图新求变,不断扬弃,日有所进,年有所成,壮有所行,老有所感。由于其胸怀高远,雄视古今,豪迈坦荡,敢做千秋伟人,作天下第一书,可谓“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钮扣,揭阳烟厂,书法手迹,[风景这边独好]出自《清平乐·会昌》1934年7月创作。
遵义,贵阳烟厂,手迹组合
娄山关,贵阳烟厂,书法手迹,1935年2月25日取得娄山关战役的胜利,毛泽东即兴赋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一生笔耕不辍,为中国书法开辟了一个“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通衢大道,把中国古老而常新的传统书法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