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文学
  • 正文内容

《老实街》:大时代的快与慢以及当下阅读

阅读:1241 次 作者: 来源:秀色中文 发布日期:2018-07-05 09:57:09
基本介绍:

  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老实街》的文章,对小说有过这样一个评价:在当代文学史中,南有《繁花》,北有《老实街》。它在关于以城写人,以快写慢,以一条老街写时代,以某个地域来写整个中国,这样一个表现中,具有非常高的象征性。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了我国当下着名的作家王方晨先生。首先对王老师表示欢迎。

  我抛砖引玉简单介绍一下王老师的创作。王老师是山东人,山东省作协副主席。他从二十出头开始,到现在已经发表了八百多万字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老作家了,在当代文学领域是非常有影响的。但是王老师的个性沉静,是个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人。作品写得特别棒,人很低调。我就说你还是要多出来走一走,讲一讲,让更多的读者朋友能够了解你和你的优秀的文字。

  请王老师给大家谈一谈自己的创作心得、体验。

  王方晨:刚才房教授过奖了。我的创作房教授非常了解,他也非常盼望我的每部作品都能在读者中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次来苏州,就是在房伟热情的鼓励下才来的。今天很高兴有这么个机会能跟大家一起对话、交流。

  我是昨天到的,而且是第一次到江苏和苏州来。江苏、山东作为一个邻居,这么近的两个省份,竟然是第一次出行。晚上我被安排住在了慢书房的那个书舍,环境特别好。第二天起床,我想着是我在苏州的亮相,就好好打扮一下吧。房间有把剃须刀特别好,我很相信这把剃刀结构非常安全,非常保险。可是很不幸,我在刮胡子的时候,因为刮得太快,就把嘴唇蹭破了,流了好多血,今天好像还能看出来。

  想到今天的交流,我考虑从哪儿说起,于是决定把这事提一提。我在苏州用剃须刀割破了自己的嘴唇,这是个失误。错在哪儿了?就是因为,刮胡子本来是一个非常细致的事情,要小心翼翼的,但是呢,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太快。

  在我得知咱们要在慢书房举办《老实街》的分享会,我的责编要我出个题目,我马上想到了慢书房的名字。苏州有一个这么着名的书房,被人称作苏州最美的书房,而且不仅是在苏州啊,在全国影响都非常大。相当多的优秀作家,都来咱们这里做过活动。这个“慢”字特别特别地吸引我。同时呢,我写的这个《老实街》,大家从小说的题目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老实”本来就是咱们的一个道德评价,属于比较古老的传统文化的一个元素吧。实际上,我写的正是济南一条老街上的故事,是一条老街的风土人情。老街上传统的生活是慢的,但是当所有的慢,遇到我们时代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矛盾和冲突。这是一个什么时代呢?应该说是飞速发展的快节奏的时代。我说我们的题目就叫做“大时代的快与慢”吧。

  题目确定下来,我才开始真正审视、思考到底该怎么谈。在这个大时代,“快与慢”的都是非常值得去发掘的,它的包含非常丰富。我从济南西站到苏州来,仅仅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差不多是成千公里,但仅用了四个小时,一点儿不觉得疲劳就来到了苏州。今天一早,我要去上海给一家机构购买的《老实街》签名,赶八点的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上海。上海的那个机构从车站接上我,到他们的办公地点,也仅用了半个小时。参观半小时之后,开始签。二百本书的签名,用了半小时就签完了。他们说到中午的时间很早,你是第一次到上海来,我们有车方便,你想去哪儿,带你去逛一逛。但我不想逛,想着晚上还有我们的活动,还是尽快地赶回苏州吧。到了火车站之后,11点,马上改签车票,过了12点半的时候,我就已经回来了,还顺便参观了苏州的小街巷。你可以想象我们这个时代,这速度。过去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这种大时代背景下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很多人可能紧跟着这个时代,表现得非常轻松,有些人可能非常疲惫吧,或者勉强跟得上,但是我们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嗯,我们忽然在什么时候想起,或非常怀恋那种慢节奏的生活,那种悠闲的时光。而这种慢节奏似乎就成了我们的一种奢望。我觉得从咱们慢书房的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经营者设计这个书房名称的时候,也可能寄寓了这个意思。我们在繁忙的都市里,找到一块可以悠闲地品味生活、安静读书的文化净土,这么一个空间。而我的《老实街》,自从我开始发表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大马士革剃刀》,大家在谈论中就有一个词一直说得比较多的。大家说作品缅怀过去的那种生活。老实街消失了,人们怀念过去的那种传统的风俗人情。其实我也真的有些这个意思。

  但我另有自己的看法,过去的事情并不见得全是好的。事实上,那种不像现在那么疲惫的,不像这么疲于奔命的一种状态,我确实也非常地向往。我写老实街的生活,就是写过去那种传统市井生活,是慢生活。这种生活又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我在书中有过比较详细的描绘,很多人聚集在一条街上,邻里关系非常亲密,大家就好像是静止在了时光中。可是随着城市的现代化,随着各地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样的地方都已经不见了。所以,对这种生活的描绘就更显得非常珍贵。大家都觉得有怀旧的那种意思,小说色彩是一种怀旧的色彩,而实际上我写老实街这种传统市井生活的时候,也是力图写得比较古香古色。因为是写老街,写传统的这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邻里关系,总之是我们长期依赖的一种文化存在,是跟我们关系非常紧密的一种传统文化存在。另外,也是为了再现的过去生活的那种面貌,对一些古典建筑知识都有所涉及。在语言方面,也是保持着比较传统的,也就是古汉语的那种特点,是我非常有意识地加以运用的。这些,我觉得都还仅仅是形式上面。我们想要让时光留住,让生活慢下来,其实是有把幸福的时光留住的意思,但是,慢和快也都是相对的。前苏联有部作品,好像叫做《一日长于一百年》。

  房伟:艾赫玛托夫的长篇。

  王方晨:你看他把一百年和一日相并列。一百年应该是非常漫长的吧,但一日竟然比一百年还要长。这就体现了相对性。这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道理。

  当我们不幸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日子多么难熬。幸福的时候,那个日子过得飞快。幸福的时光稍纵即逝。所以说,快慢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不错,老实街里是写到了过去那种悠闲的慢的时光。但是,难道过去就一定是非常幸福的吗?也不见得。我们要生活,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往前看。我们现在的生活,从物质上看,比过去要好的多。生活中,大家的机会应该是比较多的,总体上比较宽松。你要的幸福感,在机会方面,事实上条件已经具备。在《老实街》里面,我觉得如果时光是慢的时候呢,也可能是一种煎熬。在这种慢的时候,我们反而会希望它更快一些,快一些去改变我们的生活,去从那种狭窄的、闭塞的、残破的环境中脱身而出。这也是每个人的一种真实的愿望。我们创作文学作品,对这个东西不应该去掩盖,而应该艺术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增强我们作品的丰富性。

  这就是我所要表达的。我写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大时代。这就是我对大时代快与慢的一种辩证的看法和理解,我觉得是阅读这本小说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这个快和慢的,我们不能够去简单地评价。我们讲“跟着感觉走”,但我觉得那较浅。应该是,我们怎样找到自己心的位置,在这个时代中间找到自己心能够安放的位置,找到想象自己的方式。

  意愿的作用特别大。陶渊明有句诗,“心远地自偏。”我写的是老济南的一条老街巷,它处在济南这座城市的中心,但是,你把它想象得很远,它就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曾提到,写出了它的“天高地远”。虽然它处在“我们生活的中心地带”,它却有一种天高地远的意味。这也是我在写作时设想并努力达到的一种效果。不管是快与慢,不管是远与近,我们都能够有一个比较辩证的那种认识。我们不光只看得到过去,还要看到时代和未来,这也是《老实街》的内容之一。作为读者,你从老实街看到了那种供你缅怀、回望的、符合你幻想的东西,同时,我想也可以从这部书中体会到我们与时代产生的一种联系。我们与时代的快不应该想成一种矛盾和冲突,我们可以与大时代之进行一种很好的融合和沟通。

  我想说在这方面做了如上简单的介绍,是不是跟今天的题目比较契合啊?这该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吧。

  房伟:请讲讲作品内容。

  王方晨:这部作品涉及了诸如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在人物塑造中,我也非常注意辩证的处理。举个例子来说,小说中间有一个人物叫做鹅。她因为年轻时候的不幸,生了个私生子,生活一下子就给毁了。在人们眼里,她的前途灰暗,但鹅却不接受这种看法。她并没有被那种传统的道德观给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中一直保持着那种蓬勃的精神和生命力,从来不拒绝跟一个一位又一位男人的交往。但从一个小小的细节,我们就会发现,有另一个东西隐含在她的性格里面。

  她有一个邻居叫大龙,对他有意思。一天晚上她去涤心泉打水,回家的路上被大龙堵到了墙角。虽然她也有意思,但她说什么?她拒绝大龙,就说:“我想在床上。”你看,但鹅本来在别人眼中,行为不受拘束,比较风骚,她内心有个东西它是不变的,体现在“我要在床上”,因为她认为在床上像夫妻。后来阴差阳错,她要跟另一个男人交往的时候,来的人竟然又是这个大龙。她拼命拒绝,大龙就说“这是在床上”,她才不动了。

  这部《老实街》,不光是对鹅的塑造,整部作品的任何人、任何章节,都体现了我看问题的辩证眼光。我在不少访谈中提到,写这部小说,我不光是以现在的眼光,还以过去的、未来的眼光去看,从天上、从地下看,还有以生者和死者的眼光,我觉得用这种方式去看,这样来看老实街,它就会是我们真实的社会的一个大的象征。应该说,说这种思考还是比较全面的。

  今天的主题是大时代的快与慢,我想还是继续探讨快与慢的关系为是。

  要说慢下来,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基本上也就等于说静下来。在一种嘈杂的环境下,或者心静不下来,我们读书就会受到影响。我们需要慢下来,静下来,才能读到那些作品的妙处。就好像作家在创作总需要静下心来一样。我搞专业创作将近30年了。专业创作有个好处,就是不用坐班,不用像一般的上班族一样天天去坐班儿、在路上赶时间。我在家里人走了之后,只剩下自己的时候开始写作。没有这个条件了,那就可能要熬夜,或者是去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从今年二三月份起,我们单位要求创作人员都要做班,大家在办公室不能干活,搞得非常紧张。每天9点半要签字,办公室人来人往,忙忙碌碌的,只能搞些杂事。下午3点半又签字。签了也不能走,可能有人在那里来回检查,发现你走了,就是大问题。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间,一些思考性的工作就很难进行了。

  读我这部作品的时候,我想也需要一种安静的慢下来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作品的妙处。也就是潜心阅读吧。举一个例子,这部长篇的第一章节叫做《大马士革剃刀》。这个短篇作品发表之后有很多的读者反馈,有些猜疑。

  故事大体上是这样的。老实街上都是好人啊,好比道德理想国,大家崇尚老实之风,古风犹存。从外界又来了一个老实人,是个挺好的理发师傅。老实人来到老实街,你想可能结局很好。恰恰相反。在一些访谈中,我一再强调,当美德遇到美德,结局并不见得是非常妙。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事情。老实街上有个号称“第一老实”的左门鼻,他养了一只猫,人们忽然发现猫被人剃光了,丢在了老实街上。大家都在暗暗猜测谁这么歹毒。到底是谁呢?有些读者就猜是那个外边来的理发师搞的,有说是这个,有说是那个。

  今年刚刚结束的中考,湖南株洲考了这么个阅读题,节选了《老实街》的这一段。别看初中学生年幼,判断力还挺强的,考完之后就纷纷到我的微博下面问“王叔叔”。我有一个微博,叫就“王方晨叔叔”。他小孩子也不知道我多大岁数,就问王叔叔,这个小说是您写的吧,他们中考就考的这个,老师让他们分析到底是谁,谁是凶手,谁把好好的一只猫给剃光了毛。我就问他们你觉得是谁啊?小孩子们说,觉得是左门鼻。

  哎,你看看,小孩子们也能答对。当然也有个别不对的。但是我看有些读者就误会了,包括一些评论家写的文章,给弄颠倒了。作品中间有非常细致的一些东西,叙述上越丝丝入扣,环环相扣,这些东西就越容易出差错。对于一些比较严谨的作品来说,一步搞不好或者忽略了,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我们阅读确实需要慢下来。只有我们静下心来,才会发现这些作品里面的那个妙处,对这个作品的细节都能够有比较充分的掌握。

  我还有几个例子。小说的最后一章,叫《大宴》,写了个老锁匠,也是非常朴实的一个好人。老实街即将消失了,所有的老实街居民都等待着、盼望着能够举行一次大宴,进行一次告别。大家都在猜测,告别宴会去哪个饭店。济南以前有好多老字号,都是非常好的地方,所以有的人就表示遗憾,过去的什么好东西现在吃不上了。就这样,大家津津乐道,天天见面就谈论。但是忽然,这个老锁匠就不说话了,不参加参与谈论了。什么原因啊?你要是粗粗地读,不静下心来,就是快速阅读啊,很可能搞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说话。

  别看我写得很淡,但这不是不关紧要。它非常重要。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能慢下来的时候,才能在于无声处听到的惊雷。但我们总是让自己的灵魂处于一种狂躁的状态,再为惊心动魄也有可能听不到。这就是我说阅读的时候这种慢的好处。

  那么,老锁匠的缄默,是什么意思呢?我可以揭示一下。这就是最普通的最朴素的生活的一种规则。大家都是平常人,哪一个认真过日子、品行端正的人,天天讲究我上哪儿去吃馆子,我上哪儿去玩了。这很丢人的,实际上是很丢人的事情。平常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过日子,这是生活的常态。

  我再举个例子。我家是农村的,农村一年到头都特别忙,但我考上学,不用在家干活。放假回家,父母怕我干活累着,也不让干。我去做什么呢?弄一个竹竿,弄根绳,拿一个别针弄个鱼钩去钓鱼去了,其实也钓不到鱼。路上我忽然就明白,家家户户那么忙,你去钓鱼,这个行为不就等于过去提笼架鸟的浪子吗?这就包含着一种朴素的生活道理。关于这件事,如果我们不让自己的心灵更灵敏一些,就不会觉察到其中的道理。小说中的老锁匠就是忽然醒悟到,我是个普通百姓,不能再整天想着吃什么,什么黄蘑鸡,什么糖醋鲤鱼,什么什么美食,有违普通人的“道德观”。这个东西需要细致体会。我觉得不静心、不慢慢去阅读的话,是体会不到的。

  还有一个例子。我小说里有个非常可笑的场景。一个人叫做朱大头,他的头特别大,一个人就是老锁匠,卢大头。两人脑袋特别大,老实街上的人就觉得两人人凑在一起非常有趣。我写他们这两个人的表现,这两个大头相处的时候,眼神从来没有交流过,不是这个往这儿看,就是那个往哪儿看。日常中也有相似的场景,两人相遇,都非常漂亮,可能会得意得不得了。两个巨大的脑袋凑一起,自己就感到不舒服,那就相互回避吧。以前我看《金瓶梅》的评论,那时候是看不到《金瓶梅》的,我记得《金瓶梅》评论里面说,欺负人最狠最毒的都是奴才,奴才对奴才特别狠。我觉得这种事也很有道理。那是一种心理上的排斥,相互都是禁忌。

  作家敏锐地写出来的东西,读者不能注意到这些细节,肯定认识、了解、体会不到文字中间的妙处。

  同样是在这一章节中间,那个老锁匠修锁技艺非常高超,非常厉害,锁有什么问题,他拿耳朵听就能听出来。邻街上有个叫小丰的人,先前跟痞子一样,后来改了些,自己开了家店,慢慢走向正路。他的保险柜打不开了,就想到老锁匠。他比较粗糙,没有那么多礼节,就派人把老锁匠给强行带来。老锁匠被带走,我是这么写的。两个年轻大汉架着老锁匠脚不点地的拉走了。我有这样的描写,架着他的时候两支胳膊不就升起来了吗,那颗大头也就沉了下去。这样子很滑稽了,那种状态跟体面是无关的。而一个人,特别像老锁匠这种老派的中国人,他有最起码的追求,就是体面。而在众目睽睽下,老锁匠无奈中丧失了体面。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很平常。不可能所有的小说,都要写战争,写打打杀杀,写你死我活的那种争斗,要死要活的那种情感。我们所遭遇的,大多数是生命中的平常事。

  我由此想到米兰?昆德拉的那个长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提到了斯大林儿子的遭遇,我还能隐约想起来。斯大林的儿子被德国纳粹俘虏了。他在苏联他爹那里,那个地位是很高的。斯大林是国家领袖,他的那个心理,可以想象是非常不一般,说有优越感、高傲也没什么不对,反正非常好的。但到了德国纳粹那里就不行了,生活环境差,也可能是跟屎尿在一块。因为承受不了生命中的这种不堪,也就自杀了。

  类似的事情,其实隐含着我们每一个人对体面的那种本能的要求。嗯,也可能是道德造就了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想体面地生活,这不就有了我们共同的道德观吗?但这种体面也不见得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生活纠缠不清,时时刻刻,你的体面都会受到考验,我们会顾不来自己的体面。好比你上领奖去,不小心就可能崴了脚。走红毯的女演员就发生过这种事。

  生活中不体面的事情,可能与你的人生如影相随。这种人生体悟,我都已写进了作品中,每句话似乎都包含着丰富的人生的信息,但你若不用心去读,不静心去读的时候,你就可能觉察不到。就像今天我去上海给《老实街》签名的时候,有个工作人员说,王老师,你出下一部书的时候,叫出版社多弄点插图。我说干吗?他说你这一本书,再加上足够的插图,就可能变两本。现代人读书,他就要快。像刚来的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出一套书,七八本,没几个字,翻一页就是插图,翻一页就是插图。

  你看,现代人追求快速。但我觉得好东西,还是要慢一些,慢一些。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我要慢慢读。

  同样是在我的《老实街》里,其中有一段,叫《八百米下水声大作》。里面有个人物,是个异人,外号叫小耳朵。他的耳朵特别灵敏,他说自己能听八百米之下。这也包含吹牛的成分。他有个好朋友去下乡,在遥远的乡下开山的时候给石头崩死了,他说他当时就听到了爆炸声。为什么要这样写?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是非常缜密的。因为我写的是老济南。老济南特点,处处泉水。我突出他的听觉非常灵敏,有人说他学了道术之类的。为什么人物有这么一种表现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的朋友在文革期间上山下乡,是他非常要好的朋友,特别特别好,被下放到遥远的乡野里去,而且死到那里,对他的情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然后他主动要求去他朋友死去的地方,生活了好几年。来了之后,年龄也大了,社会已经发生变化,难道他精神上一点伤害没有吗?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伤害。他的所有表现,其实已经失去了常态,失去常态再说他灵异就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你粗粗地读,会读不到这些味道。

  还有其中的一个片段,就是《世界的幽微》那一章。别人一看这一段觉得为什么这么欢快,怎么又去写什么合锦菜,写它干嘛?有什么意义?难道就为了展示济南的美食名吃?就为了增加点儿济南的这种所谓本土文化的元素吗?我就说你们可能没有看到,鹅,这个女人对那个海外归来的那个商人,是有感情的。她希望他能够真心对待自己,但是她渐渐地怀疑那个人的真心。他们第一次相会,我就用一句话,表现出来了这里的微妙。

  鹅和这个商人在他家阁楼上约会,一番云雨后,这个男的就说了“你好主动啊”这么一句话。如果真爱,或者是对这份感情看得很重的话,我想是不会在那个时候这样说的,但是这个女的反应也特别快,接着就回击道,“你像狗!”表明这个女的非常有主见,但是她对这男的还真是有点儿动感情,却又怀疑他,因为传言这个人在国外有女人。她就想进一步去了解。在他再次与她约会的时候,她就想让他亲口承认,说你说了不要紧,你说了我不在乎,有女人怕什么。她就这么叫他交代。这个男的叫高杰。他说我没有。这个本想去爱他的女人,一听这话,心里悬的那块石头就卸掉了。她又非常满意,有点迷幻的那种感觉,也就是非常高兴吧,就是满脸春色。回到老实街,经过酱菜店门口的时候,她就从那个玻璃上看到了自己的脸,于是就发生了和酱菜店老板唐二海的对话:“二海,二海,来罐合锦菜!”

  你看,买菜有什么写头?要不细读,摸清里面微妙的逻辑关系,搞不清这种感情的来龙去脉,就会疑惑这有什么可写的。这么简单的话,但粗心去看,就不能正确理解一个作家为什么去这样塑造人物,写这些事情。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在慢阅读中所得。这是阅读中的慢,开头所讲是时代的快慢。

  还一些东西,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那种描写更让人感动。我每次看到这些的时候,都有要流泪的那种感觉。

  鹅是特别好的一个女人,非常优美的性格,既可爱又那么强大,非常好。我说她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个巨大的花朵一样,盛大地芬芳着整个世界。真是特别好。

  老实街上有个青年叫张小三儿,看上他,就希望别人给他说合,但别人觉得不可能,他们不合适。后来他娶了媳妇了,就在街上走,笑着看一切。他牙很白啊,就满街的大白牙。他走到涤心泉边,像对泉水说,泉水泉水看我大白牙!你看,有多少心痛在里边。他没有得到那个女人,他选择了另一种婚姻。他们未来的幸福已经失去了,但我没有用狂躁的方式表现这种感情。我是有节制地去表现,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表现。这东西你必须要静静地去阅读,才能体会到。

  还有一段儿,我一想到这个地方也是忍不住泪水在眼眶打转。那个老人爱说媒,叫老花头。他撮合了很多有情人,做了很多好事,看哪对男女有意思,他稍微一点,就成了。有一次,他给鹅说媒的时候,鹅拒绝了他。拒绝的时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这个女人魅力给表现出来,令人抵挡不住。这时候,我发现这个老花头已经爱上了鹅。但他不说是年纪大,也有个辈分问题。后来,这个老头就离开了,去南京给儿子看孩子,过了好长时间才又回来。回来了,老实街上的人都觉得要好的邻居说走就走了也不知道,很不好,就请他吃饭。鹅也请他吃饭。这段描写非常详细。老实街人都知道,老花头不喝酒,但他在鹅家喝了酒。喝酒之后,就被鹅非常亲密地搀扶着回家。我把这一段想象成《儒林外史》中一个高人与沈琼枝逸游的场景,社会名流纵情山水的那个意思。

  鹅搀着这个老花头往家走,别人问老花头,你在哪儿喝酒了,他得意洋洋地说在鹅家。那么高兴,以酒盖脸,喝了酒就不怕了。走过一个墙边的时候,从墙内探出来一支的独步春。独步春就是荼蘼。我为了避开大家都用的词汇,这也是非常细致的处理,你总是用这个词,我就尽量避免他。独步春花枝打了一下他的头,花朵落了他一头。很美吧。转回来又去了涤心泉,往那儿一趴,就不动了。看什么?其实我就是想给他看水中的另一个世界。另个世界还有啥,不用说了。他的身后还有鹅呢。即使他偷偷地把眼泪滴到泉水里,也没有人发觉。

  就是诸如此类比较细微的东西,我们如果不慢下来,像那个上海朋友说快速地阅读,又怎么能知道文章的妙处呢?我讲这点心得与大家分享,也是对作品的比较浅的一点解读。我觉得还是请房教授作为专家学者对这部作品点评一下。

  房伟:非常感谢王老师精彩的讲述。大家看得出来,王老师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我跟王老师相交多年,是非常好的朋友。他是一个真正把自己献身于文学的人。他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之中。大家想想,一个人坐在那里,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写八百万字,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景。如果没有对文学的一种圣徒般的信念,很难完成这样的工作。

  开头我说为什么我对《老实街》有这样一个评价,有人说它是中国版的《米格尔街》,我认为它是与《繁花》并称的中国新的城市书写的作品,“南有《繁花》,北有《老实街》”。大家会发现一个现象,前几年,金宇澄的《繁花》出来之后,很多人对它的走红感到纳闷。就是说这样一部作品,以上海方言写就的、写上海过去的事情,这样一部书为什么会在网上走红。我的理解是,这个小说的切入点,其实也是《老实街》切入点。

  《繁花》也好,《老实街》也好,它们接续的中国文学抒情小说的一个非常好的传统。这个传统我们可以追溯到沈从文、汪曾祺,追溯到废名。通过刚才王老师的介绍,我们也发现它是一部优雅的带有地域抒情色彩的写作。实际上在我们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读者愿意静下心来阅读这样的作品,从中体验到它那真正的美感,地域风情之美,传统文化的美,现代对传统的冲击。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把作品放在世界文学的场域来考量,还是那句比较通俗的话,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你展现给世界文学的是一个什么面相,比如我们给外国人看什么。我个人不大喜欢那种过于偏离本土文化的写作,或者过于日常化的写作。在与外国作家的交流中,我发现,这样的想象并没有超出西方人的预期。很多人喜欢卡佛,去模仿卡佛,也只能是他们已经写完了的东西,只能是一种边缘写作。

  但是像《老实街》这样的作品,它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尤其是北方地域色彩的文学质地,我认为可以说是当代文学的独一份。这部小说的头一篇《大马士革剃刀》,发表后反响很大,获得了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评论也特别多,最近还进入了某地中考的试卷。读者对这样的作品感兴趣,对老派的城市,老派的市民、老派的中国人感兴趣,值得探讨。我认为这标志着中国主题的写作精神、中国当代文学写作形态的形成,从这点上说,《老实街》的写作意义是非常大的。

  同时,它跟《繁花》的写作又有不同。今天晚上,我特意请王老师品尝了一下我们苏州的奥灶面。我们俩很痛快地吃光了两大碗面,还拍了照片。王老师也感觉相当好。地域的写作,其实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含量。谈到苏州,常说到小街小巷,小桥流水。我是山东人,从山东来到苏州,感到了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诧异。王老师写到的济南,我非常有感触。我的祖籍就是济南。

  济南是个什么样的城市?提到济南,就会想到《老残游记》,老舍《济南的春天》。但是在这个经典系列里,还应该加一个王老师的《老实街》,它是当代济南的标志性书写。小时候我对济南最深的印象,是泉水,垂杨,甏肉干饭,心里美的萝卜。还有一个印象,就是感觉生活节奏特别慢。老一辈的济南常常找一个宽宽的高脚凳,放在垂杨下浅浅的护城河水里面,左边一个戏匣子,再拿一把蒲扇,躺在高脚凳上乘凉。一躺就一下午。大家想想那种情景,很舒服,很悠闲。每个人说话走路,都是慢悠悠的。而且山东是孔孟之乡,济南又是省会,是山东省的首善之地。

  王老师的《老实街》我看了特别有感触,他写活了北方城市老市民的那种生活状态,他的别致之处还在于,他写老实街,写老实人,但他还写老实街不老实。他不单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推崇,还写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一种尴尬。

  比如说第一篇《大马士革剃刀》,为什么好?一个理发匠陈玉汲,一个店主左门鼻,两人其实都会理发。左门鼻把自己用的一把剃刀送给了陈玉汲,陈玉汲发现是把大马士革剃刀,就将刀送还。但几送几还后,两人的品格显现。传统礼仪,讲究推让嘛。就像今天我和王老师吃面,为了26块钱,我们就推来推去,结果王老师抢着用微信付了面钱,退不出来了。这本是一段佳话,是老中国人德性的一种表现。可是王老师在小说中对人性的挖掘没有这么浅,他挖掘的是更深刻更复杂的一种东西。也就是说学老实,比老实,老实这个东西如果是过了分,是不是就是一种人性的虚伪?你比我还老实,那不行。我还要比你更老实。

  结果呢,就出现了那样一只莫名其妙的被人剃光了毛的猫。这只猫是被谁剃的毛,其实就是人性的复杂和虚伪。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多年以后,当这个老实街被拆迁后,一个捡破烂的又看到了那把剃刀。陈玉汲也罢,左门鼻也罢,都已成为历史,因为拆迁,这把剃刀重见天日。这把剃刀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道德一个象征物。这个小说我觉得写得非常好,非常巧妙,用意非常深刻。

  我为什么非常喜欢王老师的作品,因为在我看来他在中国文坛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家。当下七零后八零后的很多作家,大家去看他们的作品,会发现一个特点,就是擅长于叙事而不擅长于描写。我们读王老师的小说,比如看《老实街》,从第一篇《大马士革剃刀》到最后一篇《大宴》,你会发现他每一个短篇小说都是像铁打的一样结实,一字不可易。这个地方改一个字,就会不舒服,读起来就不那么顺畅。他的小说是可以读的。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他的小说有一种内在的诗性的张力。而现代很多小说是不能读的,故事可能还行,拿来一读,语言就可能有问题。王老师的语言就非常精到。他擅长于描写,一个小事件,一个小细节,都被描绘得熠熠生辉,比如老花头与鹅复杂的情感。还有他提到的一个小细节,就是鹅跟美国归来的商人高杰之间的情感冲突,其实高杰是欺骗了这个女人。

  这一篇叫《世界的幽微》。高杰还要表现得喜欢鹅,说我很喜欢你,我记得很多年前,你在柜台后面称盐的模样。女的立马就反驳他,我称的不是盐,我称的是红糖,盐是白的,红糖是红的,你不该记不清楚。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内心是有涌动的。这几句话很简单。他有一个特点,就是用非常简单的话描写人性非常复杂、难以言明的东西。这里有女人对男人的失望,留恋,怀念,埋怨,种种心情。他的小说充满着这种经典化的细节。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当代青年作家所缺乏的。读了很多青年作家的作品,读完可能只记得大概的故事,没有让我们过目不忘的细节。《老实街》里,像猫毛啊,像称红糖啊,这样的细节,你读下去,你就会发现有一种阅读汪曾祺小说、阅读沈从文小说那样的文化的愉悦。读完之后,还可以再读一遍,常读常新,阅读越有味儿。这个我只是在当代几个作家身上见到过,比如毕飞宇,一些青年作家几乎没有这份功力。

  《老实街》是由十一个短篇连缀而成,但是每一个短篇,都是拿长篇的要求来写。你可以看出每一个短篇,每一个句话,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小细节,都蕴含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的表达。这个非常难得。我自己搞点创作,也知道,当代文学流传着一句话,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年。什么意思?就是说,在这种普遍浮躁的状态下,王老师的《老实街》对中国文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你们也看得出来,王老师非常朴实,不像有些作家讲得那么花哨,但是,你如果认真听你会发觉,他的语言中,每句话都是金子,都包含着他非常丰富的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

  王老师的这整部书我都是认真读过的,从第一篇开始到最后一篇,贯穿着当代的一个大背景,就是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老的城区被改造,旧的文化传统在消失,新的文化是否能够去填补这个空缺,是他表现的内容,是作品始终依存的大背景。

  那个叫高杰的商人,从美国回来之后,计划把老实街改造成一个高档的商务中心,与政府联合,将老实街拆除。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性的变异。还有许多小说人物非常好玩,他写了很多异人,老实街不老实,所以才好玩。有一对兄弟叫阿基米德,是当年军政要员的私生子,不与别人接触,就像我们传统中的隐士一样。还有鹅,这样一个既优美又刚强的女性。另一个女性,朱小葵,为了与不良势力对抗,以致丧失了生命。也就是说在这个作品中,他写的不仅是文化,也写当下,反思现实生活,不过他的表现得非常沉潜、含蓄。

  当我读到最后一章《大宴》时,我非常感慨。他以热闹来写这个荒凉的结束。存在了几百年的老实街即将消失,老实街居民有一个很卑微的要求,就是举行一次宴会。大家纷纷议论宴会的情景,结果这场大宴成了泡影,被证明不过是一场谎言。老锁匠躺在泉水之上,以自己的生命表达对逝去的传统和生活的哀悼。所以我说这个小说神的传统文化之微,以悲写喜,以喜写悲,以慢写快,以快写慢,以阴写阳,以阳写阴。他的人物也往往是以两两相对的方式出现。如果沉下心来,反复地阅读之后,你会发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非常棒的阅读经历。他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下了非常大的工夫,我希望更多的人阅读这部小说,体味作品中的汉语运用的美感,以及他在小说文体方面的贡献。我对作家的一个很高的评价,就是小说文体能够有所成就。《老实街》是一部非常讲究的小说,我认为这是作品极为突出之处。很多作家不讲究,只要快,故事好看就可以。而像《老实街》这样的作品,王方晨这样的作家,我相信将会历久弥新,会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

  谢谢大家。我就谈这点想法。

  许涛:辛苦辛苦。我刚从四川赶回来,开头的主持只好由我的同事代劳。

  听两位老师讲《老实街》,我觉得自己好多书都白读了。老师讲《大宴》,我就翻到最后,重新读了一下开头和结尾,特别有感触。上一次双雪涛来,我问了好多问题,我说你小说里的人物为什么这么安排?他回答后又“呵呵”,问你觉得呢?让我感觉我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今天听完之后,我有两个很小的问题,请教两位老师。

  第一个,我想问王老师,刚才听您说坐班,不像以前一样自由。是不是小说家,日子过得清苦一点,他的这个作品写出来,更有张力。这可是一个不太有逻辑的问题,我经常会想,一个作品能够让人感受到其中的那种力量在,是不是他的生活过得比较优越的话,这种感觉就会下降。我发现有很多好的小说家,其实他从前的作品还真的很好,可是慢慢的往后可能会变味。这是第一个小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这个老实街最后是弄掉了。世上很多东西最终是美好的,可能有各种各样美好的回忆,最终没有掉。我想了解的是老师在写这个作品的时候是不是你心里也有一个“结”没有下来。作品写完之后,也许对于这份老街的传统的或者过去的一种记忆就放下来。那是不是很多小说在写作中,真的有一个“结”过不去,就像一种倾诉一样,写完就结束了。这是我今天听完了两位的谈话想到的。房老师,您是研究小说的,可以跟我们一起分享这样的一个话题吧。

  房伟:王老师,你来吧。

  王方晨:那我先回答许先生的第一个问题。

  作家的生活,他说,很舒适的话对创作有没有好处。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作家,大部分人,都不是生来就在一种非常优越的环境中,特别是像我这一代人,60年代出生的吧。我们已经历过了,甭说无数的数不清的困苦,至少也有很多困苦啊。那个时代的生活苦难,那些磨难,我们基本上都有所经历,甚至很多事情是超出旁人所想象。总之,这些东西一点一滴的,都形成了我们作家的一种生活经验,必然能够在创作中得到体现。

  至于生活优越,没有一个真正的作家,敢明确说为了生活优越而去写作,就像一个作家不会为了得奖而写作。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关作家的小文章,阐述过这个问题。《红楼梦》里有一句话,说林黛玉“心比比干多一窍”。这句话,实际上用在作家身上很合适。很多情况下,他都应该是比常人多上一副心肠,比常人更多地承受一份生活的艰难磨练。就是说呢,对于平常人——普通人来说,是非常不起眼的事情,在作家那里引起的心灵震动,要大得多。我觉得这也是做这种工作,就必然要有这种担当。我特别强调,作家对社会、对人类命运的担当,每个作家都是一个心灵的受难者。

  第二个问题是?我忘了。我太老了。

  许涛:第二个问题是,老师写作时是不是存在一个“结”?

  王方晨:想起来了。在历史的这种明暗中间,我们作家的内心还是非常坚定的。我经过好几次对类似问题的讨论,有些作家说,你到底有没有什么疑惑?我记得自己总是非常干脆地说,没有疑惑!如果真有那么多疑惑,你如何去写作?

  孔子说五十学易,不逾矩。还有四十不惑。如果写了几十年,还那么困惑,说不过去。所以,成熟的作家应该有一种看破了时代,看破世界,看破红尘,看破这个生活本相的能力。你所有的表达应该有一种通透感,这是作家写作的终极目标,也才能使我们的文学世界获得一种均衡。刚才围绕主题谈了时代的快与慢。不光是时代,阅读,生活,都包含着快与慢的均衡。我觉得这一切不应该是割裂的,应是可以结合到一块儿的,如此才能形成一种均衡的艺术形态。

  实际上《老实街》里,当然有美德在,但也有这种传统道德的缺陷。不能因为那种慢的诗意,我们就去完全地延续它的传统,应该抛弃的还要抛弃。快呢,必须快的,自然一定要快。我觉得世界应该是完整的,艺术作品也是完整的,所以,我觉得快和慢都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是我们心灵需要什么的时候,我们去寻找什么。一个人在我们这个大时代里,最好能够保持个人的独立。需要休息的时候,有可能我们去了一个书吧,去品味文学,品味阅读,静静享受悠闲时光。需要快的时候,一个人真的要有种奋发的劲头,对人生的应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我写《老实街》,我觉得还是充满了一种人生的那种向上的力量,它与颓废无关。

  许涛:有哪位朋友就《老实街》这本书,与两位老师做一下交流?

  读者:王老师好。

  王方晨:你好。

  读者:我想问个问题,就是那把剃刀的问题。左老先生要把剃刀送给陈师傅,陈师傅又还给他,不想掠人之美。大家都是老实人。但故事发展下去,他们的心理应该是怎么一个状况。你说左老先生把刀送不出去了,也犯不着干那样的事情。而作为陈师傅,如果是你没有给猫剃毛,也用不着心理负担那么沉重,一个人就像生命枯萎了一样。他们两个人的心理状况,能否解释一下。谢谢。

  王方晨:这个事情对我来说非常简单。但是我觉得你的迷惑在于,没有搞得太清楚他们之间这种举动赋有的那种特殊含义。

  其实在这把剃刀的几送几还的过程中,有意无意体现出了一种美德的比拼。这个比拼,老实的比拼,是非常可怕的,一下子就触及到人性最深层的东西。美德遇到美德,要分出个高低,这东西是不能这么比来比去的。但这个氛围中,纯粹成了一种道德比赛,势必要对某一方形成伤害。这种比拼对老实街的第一大老实左门鼻的“道德地位”,造成了一种威胁,你能够接受还罢了,当你不接受的时候,就会让你心灵中隐藏的阴暗,揭开一个盖子,开始那种剧烈的翻滚。内心的恶,“恶念出笼”,像一头猛虎,再也控制不住了,老实人也会不老实。这样一看,这个逻辑关系是非常清楚的。

  而作为那个剃头师傅,别人问我你对这个作品中间哪个人物最欣赏?我说我最欣赏陈玉汲。我觉得他身上有一种人性的纯粹的东西。在老实街那种猜疑的环境中,他可以明确为自己辩诬吗?他辨无可辩,因为也并没有人就猜是他剃的猫毛。这种处境非常尴尬。就像陷入一种无物之阵,根本不能针对谁,找不到目标。没有一个人指出就你陈玉汲。没有人说话。所有的猜测都是暗中进行的。这种暗中进行的,也只是自己猜疑的。我觉得陷入这种人性漩涡中间很难去脱身。

  这个作品还有一种比较明显的道德批判的东西在里面。我有一篇为百花文学奖写的创作谈,题目是《一把断魂刀的锋芒》,里面就说到这个。那就是道德这东西常常是靠不住的,它是一种自觉形成,不像法律那样明确。你故意踩了我的脚,那叫你侵犯我。它不是这种明确的东西。这让陈玉汲先生陷入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境地。没有针对谁,没有敌人,在那个道德泥潭中间,已经挣脱不出来了,而左门鼻这个所谓大老实又装得好个没事人,所以才有后来陈玉汲上门去找左门鼻给自己剃光头,我看他有啥反应,结果他镇定自若,风轻云淡,很多读者也被他迷惑了。真的很丧气,很倒霉。要窝囊死了那种感受你可能没有经历过,我觉得自己平时也会遇到,或大或小而已。小说其实最终还是由道德深入到了人性的阴暗里,把笔峰切入到了人性的裂隙。作品应该是道德和人性的种种结合,我不知道还要对此再多说什么。

  读者:这加深了我对作品的理解。

  许涛:谢谢老师。因为有这么一个读书分享会,才让我们对作品理解更深。二位老师都是从北方来的,我希望还会有更多的北方朋友来苏州。


标签:文学,阅读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