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公共文化 文化活动
  • 正文内容

把非遗送到群众家门口 张家港市创新打造非遗流动展车

阅读:963 次 作者: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日期:2018-07-06 11:19:17
基本介绍:

  地处江尾海头的江苏张家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近日,张家港市弘扬普及本土特色文化,创新打造了非遗流动展车——“行走的记忆”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动展车,亮相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6月11日,非遗流动展车出现在“张家港市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梁丰初级中学。一个8米长、7.5米宽的小型展厅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争先恐后登上展车。9个古色古香的展架上摆放着古琴、竹编等非遗实物,并配有图文介绍,旁边的两块电子显示屏还可以提供在线视听、书籍阅览等服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型的展览馆。

  非遗流动展车将张家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美术、曲艺、传统技艺、民俗等十大类87项非遗项目全部展陈在车上,通过别开生面的方式向广大市民推介普及家乡的非遗文化。据张家港市文化馆馆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立群介绍:“这些年,张家港的百姓尤其是学生群体对非遗项目越来越感兴趣。以往的非遗宣传受到时间、空间等限制,宣传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所以我们探索将文化馆原有的一辆演出车改造成非遗流动展车,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如同把小小的非遗馆搬到了群众家门口。”

  同时,展车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车厢进行了加工改造,设置了图文展板、实物展陈、在线视听、图书阅览等功能模块,以图文并茂、音视频互动、流动展出的形式,使静态展示和声光电一体的数字化呈现完美结合,力图增加互动感,激发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张家港本土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

  6月15日,“行走的记忆”非遗流动展车开进张家港市金港镇塍德社区。时逢端午节临近,展车下还支起了特色展示大棚,端午香囊、粽子、糖画、后塍竹编、梅花糕等现场制作,吸引了大量周边居民前来品尝、购买。后塍梅花糕制作技艺是第五批张家港市级非遗项目,早在民国初年,王仁宝制作的梅花糕就被誉为当地小吃之上品,深受百姓喜爱。时至今日,王仁宝的外孙倪明仍在后塍经营着自己的梅花糕小店。当晚,倪明和妻子来到活动现场,炉子尚未支好,人们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塍德社区的黄先生排队购买了三块梅花糕,咬一口香甜软糯的豆沙馅让他顿时十分感慨:“几十年没吃过梅花糕了,以为早都没人做了呢,没想到还能见到、亲口吃上一口。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的制作方法,仍旧是当年的味道。”

  据张家港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李忠影介绍,非遗流动展车在布展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受众群体,可一车多用,实现多种功能。如走进社区、学校,展车重点安排一些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感兴趣的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开展以本土非遗项目为谜底的灯谜有奖竞猜活动,注重数字非遗现场体验和知识普及。“比如老年群体,眼神不是特别好,看展板可能有些困难,上下展车也有诸多不便。届时展车上将表演一台非遗精品节目,展车下展出一些非遗实物,这样既能够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够帮助他们找寻到年轻时的生活记忆。”李忠影说。

  张家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厚重,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社会氛围,张家港市连续5年举办“港城绝技”非遗技艺传承大赛。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策划非遗系列活动40余场,惠及群众10万人次。从金村庙会暨“匠心筑梦新时代”张家港市非遗展、非遗精品节目进校园专场展演,到“玩转非遗”亲子体验一日游、张家港市第二届吴派琴曲音乐会、“唱响新时代”张家港市第三届吴地山歌专场展演,再到“见人见物见生活”新时代创新非遗传承保护专题讲座、“港城非遗·慢岛杯”张家港市首届创意设计大赛等,无不体现组织者的创新创意,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的主题导向。 同时,张家港市探索非遗传承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遴选公布首批8家非遗传习所,以此为平台和推手,示范带动更多非遗保护传承载体。

  张家港市文广新局局长孙建忠表示:“希望通过组织策划百姓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非遗活动,宣传展示近年来张家港市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和实践范例,增强民众的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记者 夏雪)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