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书画 书法
  • 正文内容

张强“视觉史背景下的中国思想——世界实验书法”

阅读:1511 次 作者: 来源:艺术人人网 发布日期:2018-07-16 16:12:58
基本介绍:

  2018年7月10日下午,两江学者、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张强教授在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D2智慧教室进行了“视觉史背景下的中国思想——世界实验书法”的主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举办,为“艺术与科技跨学科创新型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的系列前沿讲座之一。本次讲座由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敏敏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张强教授强调了“视觉史时代”这一概念,何谓“视觉史时代”?张强教授做出了这样的解答:“首先是主体性的隐匿,这种主体的隐匿导致个体表现主义的崩溃,它带来了文本的逻辑重构。其次是视觉经验编码的集体性,这种“集体性”所带来的是一种语言的趋同性与信息的共享性。第三就是思想观念的独立统摄性,它可以对于各中形态的经验系统,进行必然的系统建构。第四则是面对不同的解构经验,进行重新命名、概念设置与系统建构。”

  同时,张强教授也指出视觉文化的局限性,他认为在原始社会形态之中,便存在着“视觉史”的雏形。在原始雕塑、洞窟壁画、岩石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内在的、强烈的趋同性。在那时,虽然信息传输由于交通的限制异常缓慢。但是其也有今天所不具备的的便利之处,那就是:没有“国家”概念的边界限制,这就使得“传输”本身没有障碍。

  张强教授认为当代艺术在视觉时代已经进入到新的平面维度之上。与此同时,东方知识缺席的局面将彻底改变。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的全面普及也会使得人们更加追问艺术背后的思想结构,此时的技术不仅是一种实践的手段,同时也将是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因而对于独立思想性的磨砺变得至关重要。他强调艺术家最重要的是要质疑,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技术所操纵。

  随后,张强教授以个人创作为例,进行了后现代文本分析。他的“张强艺术学体系”对于从学科营建到艺术经验的情境制造,体现的是对于“艺术学”这个概念的进一步的质询:

  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学”应该如何地建构?它与传统艺术理论、与传统艺术实践、与非视觉艺术当代现代化了的中国不同艺术的关系,应该如何相处?如何面对在人类现代视觉文化的共同基点,构建一个富于效力的艺术学系统?近些年来的中国“实验形态的书法”蓬勃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代表着当代中国书法的“实验形态”在影响着当今世界。但他认为这股力量还是过于分散与偶然。因此他以“驭墨”概念的名义,以群体性的展示与学术论坛的形式,来传播具思想。

  最后,张强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学员们就张强教授的艺术创作方法进行了提问,张强教授一一为其解答,并就其有价值的切入点进行了讨论。


标签:书法,实验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