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13日,“中国之根,书法之源——远古的篆书和我们相聚”系列讲座和辅导活动在沪举办。活动邀请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书委员会主任包俊宜,秘书长戴文,委员仇高驰做关于篆书书法的系列讲座。
上海曾经是中国篆书书法重镇,先后涌现出吴昌硕、赵之谦、赵叔孺等巨擘。本次系列讲座旨在通过全国第三届全国篆书大展,邀请全国篆书名家走进上海传授新的篆书书法理念,从而提升上海篆书书法整体水平。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志高表示,上海的篆书书法是有传统的,上海要构建文化高地,需要在创作理念上吸收全国优秀的经验和观点,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今后继续邀请更多的全国书法名家来到上海,传经授宝,推动上海文化和书法发展。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隶专业委员会主任宣家鑫介绍说,希望能够通过全国的篆书书法家来上海开展辅导讲座,让上海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对篆书书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在观念上有改变,为普及、推广、继承、提高、创新中国篆书书法做出工作。
在系列讲座中,包俊宜以《以古为师,借古开新——篆书学习的观念与实践》为题,谈了篆书学习方法和展览要求。他认为:书法的当代性要求书法家们理解“笔墨当随时代”这个命题。在取得成就后,那些善于改变自己原有风格的书法家,艺术之路才能常青,这样的书法家才值得尊重。
戴文的讲座以《展览的书法形质与创作思考》为题,他认为:展览推动着中国书法的繁荣与发展。展厅背景下书法欣赏的方式也随之有所变化,书法从实用性走向了艺术性。技术手段可以让书法作品走向丰富多彩。不过,当代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需要有所突破。形式和内容上打动评委的书法作品容易在各类书法展中脱颖而出。
仇高驰以《篆书临摹与创作指要》为题,他从篆书书写的规范性、篆书学习的取法和篆书局部合理的变化等内容做了阐释。他说:当代篆书书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用错字;规范的篆书作品成为检验书法素养一项重要指标。在取法方面,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法风格,取法不要局限于经典的作品,考古挖掘出大量的篆书铭文等可以为当代篆书学习者提供无数的取法对象。
活动现场,三位书法名家还对上海部分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们的篆书作品进行了点评、回答了疑问,并现场演示篆书书写方法。
“中国之根,书法之源——远古的篆书和我们相聚”系列讲座和辅导活动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篆隶专业委员会承办。参与系列讲座、点评、辅导的总人数达到46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