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影音 音乐
  • 正文内容

音乐与历史:春秋战国时代的流行歌手

阅读:1698 次 作者: 来源:腾讯娱乐 发布日期:2018-07-29 12:01:36
基本介绍:

  音乐界有政府豢养的宫廷乐师,玩大型舞蹈史诗+交响乐奏鸣曲。而由民间发展起来的流浪歌手,也已经开始步入市场运营。

  像卫国的王豹、齐国的绵驹等,凭借良好的歌唱技巧,及对周边民众的艺术影响力,以传授声乐技巧为谋生手段,培训歌手,包装学员,作为民族歌唱艺术的先驱,为通俗歌曲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诸位,这可是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啊!

  秦国流行歌曲演唱家秦青,由于技艺超群,崇拜者甚多。一位名叫薛谭的年轻人,揣着明星梦想,慕名前来求教。在秦青的指导下,有了长足进步,薛谭急于成名,提出离师回家独立从艺的决定。

  秦青也不勉强,亲自送到郊外为他饯行,并且打着拍子放歌一曲。歌声嘹亮悠扬,林间茂密的树木似乎都被感染的飘荡起来,天上奔流的白云好像也因这动听的音乐停滞不前。

  薛谭听呆了,感到羞愧难当。当即表示留下来继续学业。“声振林木,响遏白云”的成语,就是出自这个典故(见《列子?汤问》)。

  秦青如此之牛,除了他具备高超的声乐演艺技巧,并且拥有广阔视野,善于总结吸收他人艺术精髓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作为流行前沿的实力派歌手,他的偶像是天后一级的韩娥女士。

  韩娥是韩国人,游历到齐国时粮食耗尽,她就在城门下放歌,歌声深深打动了市民,于是请她吃饭的排起了长龙,那时人老实不兴加塞,排在队伍中间的大款富豪们,急切渴望简直望眼欲穿。

  韩娥走后三天,有人硬说还听得到她的歌声在家里盘旋。这就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来源。

  韩娥离去后,来到一家旅店求宿,被店里人侮辱,她悲伤地用歌曲哭诉,顿时把围观的农民哭倒了一大片,难过的人们回家三天咽不下饭菜。唐代崔涂作诗曰:韩娥绝唱唐衢哭,尽是人间第一声。

  再说城里的市民自韩娥走了,生活变得索然无味,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致,于是大家忍不住追赶去挽留她。

  韩娥回来后,在大街上放声高歌。听到她的歌声,人人欣喜若狂,欢呼雀跃,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情不自禁的跳起了舞蹈。

  由于韩娥的影响所致,故齐国雍门一带的广大粉丝,都善于演唱悲哀的歌曲。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与先民对音乐歌舞的热爱媲美的是,当时对于乐理的认识和乐器的制作,也相应得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当然这是通过对音乐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

  曾侯乙编钟铭文为五个基本音阶命名,记为“宫、商、角、徵、羽”,称之“正声”,就是现代西方音乐的“1、2、3、5、6”。

  有时为表达特殊感情,歌手或乐手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变化音阶,从而形成六声、七声音阶,称之“变声”。

  这种产生五声音阶的计算方法,古代叫做“三分损益法”。若在正声基础上继续“损、益”下去,则能产生出全部的12个音(《吕氏春秋?音律篇》)。

  周代,仅文献记载的中国乐器就有70多种,按照制作材料分成“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古称“八音”。

  但随着历史前进大都湮没飘渺,现代人继承比较好的,普遍能说上来的,也只“钟鼓琴箫”而已。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