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艺术 影音 影视
  • 正文内容

《烈日灼心》影评:类型基础上的个性表达

阅读:839 次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9-04 11:07:55
基本介绍:
来源:京华时报
  曹保平电影对表演的要求向来苛刻。《光荣的愤怒》中,他在强情节冲突的基础上,追求的是“纪录性”表演。为此,他要求巫刚屏蔽其以往表演中的一切习惯性小动作,一言一行都追求叶光荣这个人物本身的合理性。在《李米的猜想》,他又在表演中强化了动作性,比如邓超看到王宝强落下的画册追赶不得,以头撞墙,弹回时正好狼狈地撞上卖菜的推车。换一个导演,可能到撞墙就完了,曹保平却加了一个推车来强化突发性、混乱性以及人物内心的纠结与狼狈。
  在《烈日灼心》中,曹保平更强调用内心戏来生发人物的行为逻辑,比如司机郭涛搏命追飞车贼,并不是如何英雄无畏,而是七年内心折磨他已有死心。协警邓超的一次次搏命出手也是同理,而这些,都是他们最后“以死谢罪”逻辑网络的一部分。
  《烈日灼心》改编自须一瓜小说《太阳黑子》,故事本身在强情节罪案类型片上有一定优势,曹保平的改编则有破有立,影像的转化走得更加高远。影片在罪案类型片基础上强化了导演意识,叙事、影像和表演调度都渗透着导演的印记,在类型基础上将个性表达做到了最大化,这在影像风格趋同的当下,有其可贵的一面。影片在叙事上的几处反转也相当精彩,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当然,对于编剧出身且在电影学院文学系任教的导演曹保平而言,我们对他的剧作要求可以更高影片在叙事视角和线索取舍上均有举棋不定的地方。开篇的评书视角与后程的带入性叙述之间,多有违和,房东一线的精心设计,在剪辑最后也成了一个吊诡的存在。上海电影节把金爵奖最佳导演给了曹保平,而最佳影片旁落,想必也有个中缘由。
  大多数人把《烈日灼心》归位为一部以救赎为主题的电影,这显然粗糙了,个人以为,《烈日灼心》其实是一部以“救赎的不可救赎”为立意的电影。当然,这种概括也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认知,在导演曹保平叙事中,更多地是在揣摩人性的复杂面。三位原罪青年,他们在青春年少时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然后在余生的七年中备受煎熬,他们后来的善举以及纠结的种种,岂是一个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的概念可以概括。他们最后的选择,与其说给尾巴一个更加干净的人生,不如说他们自私地选择结束自己的煎熬,只不过顺带着给尾巴留下了那点聊以自慰的人生“福利”。没错,这的确是一部关于救赎的电影,但它的落点却是“救赎的不可救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