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线了20篇论文,其中11篇来自华人学者(包括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论文)。
7月30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杜梦然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兼共同第一作者,彭晓彤研究员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Flourishing chemosynthetic life at the greatest depths of hadal trenches(在海沟最深处繁茂生长的化能合成生命)的研究论文【1】。
7月30日,巴塞尔大学Xiang Zhang、Dongping Chen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Repurposing haemoproteins for asymmetric metal-catalysed H atom transfer(血红素蛋白在不对称金属催化氢原子转移中的再利用)的研究论文【2】。
7月30日,斯坦福大学丁军教授作为通讯作者,Mengjun Sheng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Di Lu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Remodelling of corticostriatal axonal boutons during motor learning(运动学习过程中皮质纹状体轴突末梢的重塑)的研究论文【3】。
7月30日,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毛河光院士、Wenge Yang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罗端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Synthesis of bulk hexagonal diamond(块状六方金刚石的合成)的研究论文【4】。
7月30日,南方科技大学林玉峰副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Invariance of dynamo action in an early-Earth model(早期地球模型中发电机作用的不变性)的研究论文【5】。
7月30日,麦克马斯特大学Jianhan Wu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ACLY inhibition promotes tumour immunity and suppresses liver cancer(抑制ACLY可促进肿瘤免疫并抑制肝癌)的研究论文【6】。
7月30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hixuan Liu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A molecular cell atlas of mouse lemur,an emerging model primate(鼠狐猴的分子细胞图谱:一种新兴的模式灵长类动物)的研究论文【7】。
7月30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hixuan Liu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Mouse lemur cell atlas informs primate genes,physiology and disease(鼠狐猴细胞图谱揭示灵长类基因、生理和疾病信息)的研究论文【8】。
7月30日,华盛顿大学蛋白质设计研究所刘彩璇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吴可嘉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Diffusing protein binders to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内在无序蛋白的扩散蛋白结合剂)的研究论文【9】。
7月30日,Scirpps研究所Baiyuan Yang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SuFEx-based antitubercular compound irreversibly inhibits Pks13(基于SuFEx的抗结核化合物不可逆地抑制Pks13)的研究论文【10】。
7月30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徐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高璞研究员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史可见博士、博士生吕垚、赵春秋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Epithelial cell membrane perforation induces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上皮细胞膜穿孔诱发过敏性气道炎症)的研究论文【11】。
7月29日,斯坦福大学James Zou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Virtual Lab of AI agents designs new SARS-CoV-2 nanobodies(基于AI智能体的虚拟实验室设计出新的SARS-CoV-2纳米抗体)的研究论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