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思政论文
  • 正文内容

李东阳政治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阅读:1577 次 作者: 来源:论文网 发布日期:2018-06-02 11:32:57
基本介绍:

  结语

  李东阳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为官经历中,有着思考,有着实践,有着自己的政治思想。这些思想以"有理斯有气"的本体论为基础,认为人性本天,人性本善。因此,在认定民为良善的基础上,民本如子,一教养为主。如何养,一是养思想,以教化为主;二是节省用度,自上而下,不劳民伤财。李东阳的政治思想毕竟是在君主专制时期提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以忠君为核心的君臣观。要"人君一心"相互信任。臣子尽忠,不嫉妒,善推有贤德之人;君主善纳谏言,善用贤人。为官之时,也自有难处。李东阳引进了经权观,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才使得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宦海中不被巨浪掀翻。李东阳认定事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也是可以制定规则来让民众更好地生活。所以,他坚持要以礼为本,仁政民本;严格执法,反对滥用刑法,还要因时而立法。儒家政治思想中最基本的"敬天"、"敬德"和"保民"的思想在李东阳的政治思想中有了更细致的推进。李东阳的政治思想是对儒家政治思想的传承。

  李东阳的政治思想也有其特点。李东阳怀揣着理想从政。他一直想要实现"致君泽民"的政治理想,有着"立功立德立言"的人生追求,民本惠民,尽忠职守,维护帝权。他务实,有着湖南人的"霸蛮"精神,能务进谏之实,能务利民惠民之实,还能务荐贤保贤之实。而且,他的政治一是具有全局性,能权衡各种利弊,使得当时的明朝往最好的方向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总之,李东阳是临事审慎,考虑周详,能够烙守封建纲常之道,政治上能以整体长远利益出发的辅导之臣,同时李东阳又不可能超越当时朝政和人为关系中错综复杂的环境,嫉妒攻计不断,好在其获得皇权的保护,但也正因为如此,李东阳在腐朽阉党政治和赫赫皇权之下很难控制局面。李东阳终身抱有儒家毕生泽民的政治理想,但其一切抱负和识见都局限在对皇权的绝对忠诚范围内,这使其赖以展布的基础很薄弱,其施其抱负的空间十分有限。总体而一言,李东阳善处常不善处变,贤臣忠臣而非权臣,尽管如此李东阳的政治功绩不可抹杀的。

  纵观李东阳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可以看到一个深受儒家政治思想影响的天才,他一心致君泽民,努力经世致用,权衡各种利弊,具有大格局,却也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没有起到最根本的作用。他的政治思想,以有理斯有气的本体论为基础,以因物以求道的认识论为拓展,认定人性善,因此对民以教养为主。为官清廉勤勉,讲究权术,眼光长远。但毕竟受时代的局限,没有突破性的政治革新思想。不过,在中国政治思想上,李东阳的政治思想算得上一颗珍珠。他对政治思想的践行精神更是值得后人学习。

  参考文献:

  [1]李东阳(撰)周寅宾(校点):《李东阳集》[M],长沙,湖湘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岳麓书社,2008年。

  [2]李东阳(撰)钱振民(校点):《李东阳续集》[M],长沙,湘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岳麓书社,2008年。

  [3]周寅宾:《李东阳与茶陵派》[M],长沙,湖湘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4]薛泉:《李东阳研究:以政治心态、文学思想为核心》[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5]孟森:《明史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6]张学智:《明代哲学史(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年。

  [8]萨孟武:《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

  [9]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李洪润(等译):《政治哲学史(第三版)》[M],石家庄,法律出版,2009年。

  [10]杰弗里·托马斯(著)、顾萧刘雪梅(译):《政治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牟宗三:《政道与治道》[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

  [12]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3]李明辉:《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4]张翰书(著)、张玉生张近中(校订):《比较中西政治思想》[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

  [15]孟子:《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6]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17]法式善:《明李文正公年谱序》[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

  [18]钱振民:《李东阳年谱》[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19]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20]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一言研究所编:《明武宗实录》。1965年

  [21]杨廷和:《杨文忠三录》[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史部第186册。

  [22]江海荣:《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23]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24]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25]湖南省茶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茶陵县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680-683页。

  [26]姜衡湘:《李东阳研究文选》[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27]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湘潭大学,2007年。

  [28]刘婧:《论李东阳的政治活动》[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2年。

  [29]李竟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D],河南:河南大学,2004年。

  [30]赵中男:《刘瑾乱政时期的李东阳》[J],《史学集刊》,1984年第4期。

  [31]翟爱玲:《"弘治中兴"中的朝廷人事格局》[J],中州学刊,2013年第3期。

  [32]兰晶晶,申西冰:《"政治学"与"政治哲学"》[J].社会科学与科学研究,2011年第2期。

  [33]贾艳敏:《大学士李东阳简论》[J],黄淮学刊,1994年第10期。

  [34]林存光,肖俏波:《古典儒家政治哲学论纲》[J],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35]谢志伟:《李东阳:蒙诟忍辱的政坛领袖》[J],执政借鉴,2013年第12期。

  [36]尹选波:《李东阳评价》[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5卷第1期。

  [37]钱振民:《李东阳著述考》[J],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4期。

  [38]薛泉:《论李东阳的吏隐》[J],湖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19卷第6期。

  [39]薛泉:《论李东阳的仕宦意识》[J],中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11卷第4期。

  [40]李佳:《论明代阁臣在君臣冲突情境中的行为取向》[J],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41]谈晟广:《明弘治十二年礼部会试舞弊案》[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5期。

  [42]韦庆远:《试论李东阳》[J],明史研究论丛,2009年第6辑。

  [43]张守龙:《试论李东阳》[J],松辽学刊,1987年第3期。

  [44]吴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思想浅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3期。

  [45]孙贤坤:《杨士奇与李东阳从政理念之比较研究》[J],历史研究,2013年第5期。

  [46]李洵:《正德朝臣与宦官争夺天子的较量(上)》[J],紫禁城,2009年第5期。

  [47]王岩:《政治哲学论纲》[J],哲学研究,2006年第1期。

  [48]白桦:《政治哲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万斌著《政治哲学》述论》[J],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49]熊召政:《醉时翻作醒时看-记孤臣李东阳》[J],紫禁城,2009年第6期。

  [50]张守:《试论李东阳》[J].辽松学刊。1987年第3期,第79-84页。

  [51]Zhao Yifeng:<Testamentary Edicts of the Ming Dynasty>[J],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2011,Vol.44(3),pp.31-52.

  [52]Zhang,Ying:<THE POLITICS AND PRACTICE OF MORAL RECTITUDE IN THE LATE MING:THE CASE OF HUANG DAOZHOU(1585-1646)>[J],Late Imperial China,2013,Vol.34(2),pp.52-75.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