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思政论文
  • 正文内容

新时期国际学生思政教育的瓶颈与策略

阅读:1065 次 作者:李宝贵 李博文 来源:论文网 发布日期:2018-08-14 11:44:24
基本介绍:

  摘要: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学生是中国故事、中国方案的传播者,加强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海外传承,以及为国家战略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和针对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元性、教育内容的代表性和时代性、教育方式的体验性和柔和性、教育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等特点。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把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培养国际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把当代中国的发展全貌展示给国际学生。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瓶颈是:认识不充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师资配备不充足、不专业;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破解其瓶颈的主要路径是:完善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大力加强国际学生专职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柔性表达中国理念;着力提升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关键词:新时代;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特点;内容;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端和前沿阵地,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国际学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

  关于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政策法规有明确的要求。198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等部委颁布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就明确指出:“结合留学生的思想情况,要经常进行勤奋学习、遵守法纪、团结友好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我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和风俗习惯,并根据不同对象,介绍我国的政治主张。”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留学中国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使得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还要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加大留学工作行动计划实施力度,加快培养来华杰出人才。”2017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也强调:“高等学校应当对国际学生开展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情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帮助其尽快熟悉和适应学习、生活环境。”上述文件规定是进行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支撑,培养知华、友华高素质的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着力探讨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特点、内容,分析其面临的瓶颈,并提出新时代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二、新时代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国际学生规模增长迅速。据统计,2016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 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来华留学事业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

  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文化体验、参观考察等途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让中国文化贯穿来华留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让国际学生感受中外文化差异,不断消除他们对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误解和偏见。增进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进而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使其真正做到“知华、友华”。

  (二)有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海外传播

  中华优秀文化不仅需要国内传承,同时也需要海外传播。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3年9月,北京语言大学在老舍茶馆举行了北京高校国际学生中国文化传播大使聘任仪式,来自19个国家的22名留学生成为首批文化传播大使。中国文化传播大使的聘任,充分说明了国际学生在中华优秀文化海外传播与传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学生是中国故事、中国方案的传播者,他们已成为中外交流沟通的纽带。加强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加深,实际上就是培养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待国际学生学成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便可借国际学生之力,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让中华优秀文化在海外广泛传播。

  (三)有助于为国家战略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高质量的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支撑。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人才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了解中国,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增进其了解中国、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路径。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向国际学生介绍、解释中国的大政方针,增强其对中国政策、方针的解读能力,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政策沟通提供智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深国际学生对中国的热爱,进而通过他们架起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的桥梁,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积极投身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三、新时代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知华、友华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其具有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和针对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元性、教育内容的代表性和时代性、教育方式的体验性和柔和性、教育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一)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和针对性

  对大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着重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港澳台侨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一国两制”的忠实践行者、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文化认同感;而对外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知华、友华人士,以及文化使者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热爱。

  (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多元性

  正确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国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中国学生,中国学生整体上政治信仰相同,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相近,接受的教育理念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之下,成分较为单一。而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学生,教育对象的构成具有特殊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国际学生是外国人,对其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跨文化性。国际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国际学生的母语文化易使其形成思维定式和对异文化的排斥。

  教育对象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政治背景多样,国际学生的母语国社会制度不同;二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母语文化背景不同;三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宗教信仰也不尽相同;四是年龄层次多元,国际学生小至十几岁,大至六七十岁,年龄差异较大。

  (三)教育内容的代表性和时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计划地传输给教育对象的观念、规范等信息。国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广泛,其中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要素。相比之下,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教育内容的代表性体现在,对国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强调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因此教育内容的选择不应面面俱到,要具有代表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当代中国的国情与发展教育。

  无论是当代中国教育还是核心价值观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都是新时代中国精神和发展的集中体现。第一,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是国际学生的诉求。国际学生接触的是当代中国社会与中国人,他们需要了解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与中国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时代性的教育内容不论是对国际学生的学习还是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大有裨益。第二,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是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华、友华”人士,而“知华”是“友华”的重要前提,“知华”不仅要知传统更要知当代。所以,把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内容教授给国际学生应是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四)教育方式的体验性和柔和性

  教育方式的体验性体现在教育活动不囿于教室,而是通过文化体验、社会实践的方式让国际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了解中国文化。比如,国家留学基金委每年举办的“感知中国”主题社会体验活动、华东师范大学为留学生举办的中国茶文化体验活动等,都将广阔的社会舞台作为教育场所,使静态的、平面的、单调的文化知识传授过程动态化、立体化、新颖化,使教学效果更具生动性和深刻性,让留学生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更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

  教育方式的柔和性体现在,以文化体验等活动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能够让国际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授,减轻了国际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抵触情绪,用国际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五)教育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来华留学工作是发挥大国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形象、推动世界认同的奠基工程。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来华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教育任务复杂而艰巨。

  教育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体现在:第一,当前世界文化和舆论格局中,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想要突破西方的文化包围,通过国际学生促进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仍困难重重;第二,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文化差异巨大,如何更有效地激发不同文化背景下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感,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健全,未来发展任重道远;第四,国际学生在其母语国已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其中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左之处必然会带来学习层面的负迁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教育任务的多重复杂表现加剧了教育任务的艰巨性。

  四、新时代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习近平指出,一些人对中国有偏见,主要是源于陌生、隔阂和不了解。了解中国,不能只看一个点、一个面,切忌盲人摸象。介绍中国,既要介绍特色的中国,也要介绍全面的中国;既要介绍古老的中国,也要介绍当代的中国;既要介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介绍中国的人和文化。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就国际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概况三个方面。

  (一)把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出来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把优秀传统文化渗入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一要大力弘扬“讲仁爱、守诚信”等核心思想理念,这对于国际学生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启迪作用;二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这对于国际学生提升自我价值、构建幸福家庭具有重要鼓舞作用;三要大力弘扬“求同存异”“俭约自守”等中华人文精神,这对于促进国际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与风俗习惯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悠久的历史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是吸引国际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重要原因之一,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既能满足国际学生对于中国思想、文化、风俗等知识学习的渴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国际学生客观地进行文化比较,进而更理性、宽容地正视文化差异,使国际学生能够更从容地融入来华留学生活中,做到入乡随俗,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培养国际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培养国际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针对国际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关注的是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培养。在爱国教育方面,从培养其对汉语的热爱入手,进而培养其爱中华文化、爱中国的情感。在敬业教育方面,因国际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主要培养国际学生对学业的敬重:一是热爱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并引以为自豪和骄傲;二是深入钻研探讨,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力求精益求精。在诚信教育方面,弘扬诚实无欺、讲求信用的诚信精神。在友善教育方面,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为人应谦恭庄重,待人应宽厚和气,常怀慈善之心;二是人与自然的友善:要自觉、积极地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三)把中国当代的发展全貌展示给国际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然而很多外国人仍然无法摆脱对过往中国贫穷落后的印象,依然会戴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的发展。对国际学生进行当代中国教育,就是要消除他们对中国的偏见,重塑中国良好国际形象。李宇明指出:“现在世界上那么多人学习汉语,不完全是因为汉语汉字的奇妙,不完全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奇妙。了解当代中国,是当代的外国汉语学习者最为需要的。”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制定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也强调,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专业的国际学生的必修课。

  当代中国教育,应包括中国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具体来说,应主要涵盖当代中国道路、当代中国理论、当代中国制度、当代中国文化、当代中国魅力、当代中国态度、当代中国方案、当代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等。把中国当代的发展全貌展示给国际学生,通过他们讲好中国故事,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减少误解,进而信任中国。

  五、新时代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

  新时代,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以及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充分、不到位

  目前,各高校对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充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针对中国学生,没有必要对国际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在于没有充分理解对中国学生与对国际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其实对国际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思想范畴的教育,是一种文化认同教育,没有意识形态上的强制性。其二,认为国际学生到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只要学习能力提升了,留学生群体存在的各种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其实不然,国际学生教育同样存在“为谁育人”的问题。学习成绩优异不代表拥有高尚的品德,汉语水平高不代表对中国具有认同感,因此对国际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

  (二)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不健全。大部分文科类院校为国际学生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如中国国情或中国文化课),而理工科、医学类院校则缺乏相应的课程。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差异大。各个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不同,有的高校把对中国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搬硬套到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而有的高校则只教授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但不利于对国际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会有损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

  (三)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配备不充足、不专业

  就中国学生而言,高校的各个年级都配有专职的学生辅导员,然而鲜有高校为国际学生配置专职辅导员,多数高校的留学生辅导员工作都具有兼职性,由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秘书等担任。辅导员除了要负责留学生的入校手续办理、宿舍安排、活动组织等工作外,还要负责中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繁杂的行政工作,致使留学生辅导员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国际学生教育工作中,这样不利于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辩证互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情感力、吸引力、人文力、感染力的综合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之所在。提升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增强国际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力、接受度和参与性,对于促进国际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亲和力不够主要表现在:其一,教育者缺乏亲和力。一些教师仍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把国际学生单纯地看作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在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说教、轻交流,缺少对留学生的人文关怀。其二,教育内容缺乏亲和力。教师选取的教育内容时常脱离国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只提传统,而没有把当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联系起来,使国际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其三,教育途径缺乏亲和力。课堂教学所占比例仍较大,社会实践、文化体验等教育方法运用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指的是,教育者在不同的教育客体、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了解、掌握教育对象的思想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切实解决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等思想认识问题,使整个教育过程达到“三贴近”的目的。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学历层次的留学生选取同样的教育内容,采用同样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

  六、新时代加强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完善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其一是国家层面。要把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规划。目前,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从全局角度出发的系统规划,各地区、各学校对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不尽相同,这对于总体规划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不利的。诚然,国际学生来源广泛、意识形态多样、宗教信仰复杂,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标准难度较大。但国家相关部门必须意识到,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领域不能留有“荒地”,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管理机构,根据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制定出指导性文件,例如制定《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等。

  其二是学校层面。应根据本校国际学生构成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课时等,国家与高校同谋共划,使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其三是教育工作者层面。教育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最大限度地展现自身的文化性,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本身的教化功能,做到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的有机结合。

  (二)加强国际学生专职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

  辅导员与国际学生接触密切,对国际学生信息的掌握比较全面,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帮助国际学生解决思想上和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快速融入留学生活。所以,应大力加强专职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对此,我们建议:

  首先,加强国际学生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国际学生专职辅导员数量上,应做到足额配备。《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强调,高等学校应当设置国际学生辅导员岗位,了解国际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及时做好信息、咨询、文体活动等方面服务工作。国际学生辅导员配备比例不低于中国学生辅导员比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六条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折合在校生数“1名留学生折算成3名中国学生”的计算办法,我们可以得出,国际学生辅导员配备的师生比应不低于1∶70。

  其次,关注国际学生专职辅导员职业成长,应把国际学生辅导员的选拔、培训等工作纳入学校辅导员管理体系,使国际学生辅导员与大学生辅导员享受同样的待遇,在申报科研项目、参加思政专业博士生考试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国际学生辅导员提供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

  (三)创新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柔性表达中国理念

  要做好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教育方式,充分运用柔性教育方式,让国际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思想和文化的力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活动相结合。例如,可以通过每年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举办,面向国际学生群体的“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让学生在参与汉语比赛的过程中,直接接触和了解中国的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这种方式既易于接受,又充满趣味性。也可以为国际学生开展中国文化体验活动,比如南开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设立的国际学生中国文化体验中心,吸引了本校和附近城市学校的大量国际学生参观和体验,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第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汉语课堂教学之中。首先,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其次,要多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体现中国伟大成就的图像、影像资料呈献给留学生,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实现对中国社会的全面了解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国际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再次,汉语教材编写者也应有意识地将更多包含中国思想、政治、文化等内容的语料编入汉语教材中,并提供更多适合国际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随着世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学生中的主体———青年人,是与互联网相伴相随、共同成长的。因此,把“互联网+”引入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举措。一是可以把文化产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将中华文明思想、道德观念寓于其中,创作出国际学生喜闻乐见的微电影、微视频等;二是各高校应承接“慕课”“微课”教学理念,开设留学生易于接受、充满趣味性,包含丰富文化、思想观念的网络课程。日常教学中,师生还可以共同交流,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建立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O2O新模式;三是充分利用国际学生之间的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不定期向国际学生推送中国文化、历史等相关内容的文章,同时在群内及时为国际学生解答日常生活中因思想、文化观念冲突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要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为国际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一,要充分规范任课教师、中国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国际学生树立榜样;第二,可以用充满中国元素的书法作品、国画、中国结等装饰教室,校园内悬挂弘扬中国精神的标语,让国际学生在目之所见之处皆能受到教育。

  (四)着力提升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并将之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特点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对国际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然要考虑到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

  首先要有所侧重。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第一,越南、老挝等国家的国际学生,由于其母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了解和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日本、韩国等国的国际学生,他们身处汉字文化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可以加大对其进行儒家哲学思想、道德准则教育的力度;第三,非社会主义国家,如来自欧、美、非、中亚、西亚等的国际学生,他们对社会主义、对汉文化的了解不深,甚至怀有误解,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要任务是要把真实的当代中国介绍给他们,以增加他们对中国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减少文化隔阂与冲突。

  其次要注重差异。充分了解国际学生个体的思想状况,做到在学习和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引导、感情上慰藉、心理上疏导,针对每个国际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断增强他们对教师、对学校、对中国的认同。

  再次要突出重点。国际学生按学习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生与短期生;按学习层次可分为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学历生主要是指长期生中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情况下,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建立健全来华留学学历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要完善课程设置。在社会科学相关专业中开设如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等课程,在工、农、医等自然科学专业中开设如中医、中国文化、中国农业、中国社会发展等与思想、政治、文化相关的交叉课程。二要掌握火候。国际学生来中国后需要度过文化适应期,因此在低年级的国际学生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宜过多,避免“用力过猛”,防止学生产生文化休克,从而失去了解中国的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国际学生,则可以拓宽和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总之,新时代做好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定要抓住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中国精神等重要教育内容,坚持四个自信,破解教育瓶颈,创新教育方式。要顾及国际学生的接受心理、接受方式,而不是进行强制“灌输”;要用国际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讲述故事中渗透和展示中国的价值、中国理念;要不断提高国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培养更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方案,知华、友华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注释

  (1)(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7-07-25].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2)来华留学与国家战略[EB/OL].[2017-07-25].http:∥edu.people.com.cn/n/2015/1125/c1053-27853822.html.

  (1)(1)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外交部、文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7-07-29].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2598/4118.shtml.

  (2)(2)教育部关于印发《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EB/OL].[2017-09-30].http:∥www.gov.cn/zwgk/2010-09/28/content_1711971.htm.

  (3)(3)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7-09-30].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05/t20160503_241658.html.

  (4)(4)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42号《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EB/OL].[2017-10-10].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5/t20170516_304735.html.

  (5)(5)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EB/OL].[2017-08-10].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jtj/201703/t20170301_297677.html.

  (6)(6)郑晓云.文化认同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4.

  (7)(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4).

  (8)(8)来华留学生受聘文化传播大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9-23(5).

  (1)(1)吴少敏,姚瑶.广东:努力打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强阵地[N].南方日报,2016-12-14(A03).

  (2)(2)郑敬斌,王立仁.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5.

  (1)(1)来华留学与国家战略[EB/OL].[2017-07-25].http:∥edu.people.com.cn/n/2015/1125/c1053-27853822.html.

  (1)(1)习近平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EB/OL].[2017-09-15].http:∥www.china.com.cn/news/2014-03/30/content_31945300.htm.

  (2)(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9-30].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from=timeline.

  (3)(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4).

  (4)(4)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7-09-15].http:∥www.moe.edu.cn/jyb_xwfb/s5147/201312/t20131224_161114.html.

  (5)(5)高金萍.以文化人,在留学生教育中凸显中国价值观[EB/OL].[2017-10-23].http:∥edu.people.com.cn/n/2015/0127/c367001-26459523.html.

  (1)(1)陆俭明.《李宇明语言传播与规划论文集》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2.

  (2)(2)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42号《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EB/OL].[2017-10-10].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5/t20170516_304735.html.

  (3)(3)翟国.高校留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5(3):116.

  (1)(1)方世南,徐雪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1(1):13-18.

  (2)(2)方世南,徐雪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1(1):13-18.

  (3)(3)马宝娟,梁美琪.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104.

  (1)(1)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42号《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EB/OL].[2017-10-10].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5/t20170516_304735.html.

  (2)(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修改意见的通知[EB/OL].[2017-10-08].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7049/201511/t20151116_219213.html.

  (3)(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EB/OL].[2017-09-1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0/201412/xxgk_180515.html.

  (4)(4)李慧琳,张营广.趋同管理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问题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100.

  (5)(5)李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16(2):159.

  (1)(1)方世南,徐雪闪.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1(1):13-18.

  (2)(2)秦小莉,范纯琍.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100.

  (3)(3)李宝贵.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变化趋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0(1):113.

  更多思政论文,请关注一起问道论文网


标签:思政教育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