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教育论文
  • 正文内容

工业设计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

阅读:2261 次 作者:侯佳希 来源:学术网 发布日期:2018-10-09 16:38:40
基本介绍:

  摘要: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提出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思路。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工作室项目为驱动,不同层级任务为主线,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为实践新时期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能创新”的办学理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作室项目制递进式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此同时,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对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急迫的要求,要求我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大规模的技术人才的支撑[1],推动我国工业设计快速发展,提升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竞争力,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但是,由于传统的本科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法上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加之课堂教学内容较陈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使得培养出来的工业设计人才很难满足现阶段社会需求。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工业设计人才,更好地为区域和地方经济服务,是本科工业设计教学改革要深入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课题[2]。

  一、国内外教学模式现状综述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其中最为典型的教学模式有德国包豪斯模式、“双元制”模式和美国、加拿大的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即“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体系”。其共同点都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结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3],教师会根据企业标准来制订教学流程:将市场调研、设计方案、材料选择、工艺结构、成本核算等严谨的工作过程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反观国内,除了少数几个院校将工业设计专业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大多数院校的工业设计教学依然维持着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走马观花式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应付作业、考试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专业基础非常薄弱。到了实践环节,学生又被集中限定在无法获取设计素材的固定教室中,围绕着虚拟命题开展设计,有的学生甚至凭空捏造不切实际的设计创意,设计出的作品从生产、制造到销售等各个流程都面临着重重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很难真正地学好专业,进而造成学习心理上的不自信,以至于对本专业产生逆反心理。近几年,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得到了许多高校的重视,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院校只是单纯设立几个工作室而没有与本专业实际情况进行深度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室成果并没有太多关联,其组织和服务教学的功能都被大打折扣,很难让每位同学都享受到递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工作室情境化实战过程,最终流于形式,徒有虚名[3]。

  二、改革基本思路

  依据应用型本科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进行工作室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时,可充分结合地方企业环境和资源优势,建立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校企资源共享的生产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工作室,分别针对不同的课程和项目,将传统封闭式教学转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依托学校和企业的现有资源与优势,以企业委托设计、校内设计业务、竞赛命题设计等项目作为课程内容载体,并围绕项目由简单至复杂循序渐进地展开三个层级——基础层级、设计应用层级和综合创新层级的递进式教学,各个层级相互关联,训练强度逐层递进。学生学习完基础层级的课程理论知识后,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依次开展设计应用层级的单项技能实训,如软硬件学习、学科竞赛项目等,和综合创新层级的综合技能实战,如企业实题项目等。根据自己对当前项目的分析理解,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和个人思维进行研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掌握始终贯穿在各个任务驱动环节,本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也使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企业发展需求[4],有目的地就自身专业技能补短板,强弱项,以适应企业人才需求,进而有效地推动普适化到个性化能力递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三、改革实施方案

  (一)加强工作室设备及职场环境营造

  工作室可以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为运行载体,深化校企合作,根据工业设计专业方向不同的设计流程,进一步完善工作室容量及实训设备等相关硬件条件,对不同类别的工作室进行相应的改造,环境布局,划分功能区域与软装布置全方位营造真实的职场氛围[5]如:承担产品造型设计、产品专题设计、产品系统设计等与产品设计、创新、开发相关课程的产品创新设计工作室,可以用隔断区分出设计师工作区、会议区、业务洽谈区等工作空间,分区域设置照明;而承担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信息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与人、机、环境、心理相关课程的交互设计工作室,则是将空间隔断出设计师工作区、控制区、观察区三个相互联系的工作区域,控制区与观察区之间有单向透视玻璃使控制区的研究人员可以看见受试者的行为而受试者看不见控制区,从而减小干扰,观察区设置几个行为采集摄像头从不同角度采集受试者的行为影像,几个拾音器采集受试者的声音并将音视频信号(行为数据)传送给控制室中的CAPTIV。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中进行专业实践活动,才能逐渐形成“职场观念”,最终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无界化。

  (二)建立工作室教学运行机制

  首先,明确各工作室研究方向,建设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组,联合校内专家和校外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共同组建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全程指导[5],重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应能完成的企业项目为标准,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设计相关课程,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及教材编写,使教学标准与企业项目能力需求相衔接。其次,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职业教育运转合作关系,共同管理和运作工作室教学中的各项项目。结合地区产业优势,为各专业方向的工作室引入行业标准,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理论优势与企业实践优势,从项目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能力模块分析到课程实践考核,所有环节都围绕着分层递进模式进行。并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和项目化课程实施要求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强化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需求的对接,增强专业课程的灵活性、规范性和市场性,真正做到实践教学的产教融合,促进学生的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再次,将工作室较成熟、有效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以作品展、研讨会、公开课、专题片、专著、论文等形式向全市或更大范围辐射,努力使工作室在校内外赢得良好的口碑,成为行业标杆,在创造学术影响力的同时,赢得更多的实践项目,继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保证工作室良性运转。

  (三)优化教学体系

  工作室项目制递进式教学体系优化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层级划分的合理性;二是构建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三是构建分阶段的考评体系。1.教学目标“分层级”:教学目标是教学体系的基础,实质上也是明确“教什么,怎么教,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的基础。结合学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定位及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能力要求,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确定为整体目标,从中提炼出“专业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应用、综合创新能力”三项子目标,并落实到各个课程和项目的教学大纲及实践大纲中,由此形成一个由整体到个体,由初级到高级的分层级的教学目标体系,遵循人们在认知和学习中“学习——认知——实践——再认知”螺旋式渐进的合理过程,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教学内容体系的创建起到指引的作用。2.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内容是教学体系的主体,也是整个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部分。在“分层级”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构建“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根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整体教学目标要求,将各项专业能力要求进行分解,分别对应三个子目标。其中以基础性知识、专业态度为主的内容对应“专业基本素质”的子目标,即将这部分课程和实验实训组合成为基础层级的教学模块;以专业技能和各种关键能力为主的内容对应“专业技能应用”的子目标,将这部分课程和实验实训组合成为设计应用层级的教学模块;由创新性设计能力训练为主的,例如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企业委托项目等内容对应“综合创新能力”的子目标,将这部分针对职业能力训练的实训内容组合成为综合创新层级的教学模块;再由这三个层级的教学模块组合构成一个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基础层级和设计应用层级的教学内容属于必修环节,是相对稳定的,能够体现专业特征;而综合创新层级的教学内容则可供学生选修,相对灵活多变,能够体现就业方向特征。整个教学内容体系在结构及方向课程上有多种选择性,同时,加强基础层级模块,将理论与实践随时地结合起来,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考评体系“分阶段”:“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下各个层级的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非常密切,这决定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考评体系也必须突破以往由课程老师根据卷面给定分数的考评传统。改由企业、客户和课程教师成员共同组成考评小组,采用:基础知识考核、技能考核、项目成果考核的分段考核方式来进行考核,即课程每个阶段完成后考评小组都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和评价,最后综合评价和讨论后给出课程最终成绩,优秀作品的项目成果由企业或客户方验收,并给出指导意见和相应的项目奖励。分段考核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每一环节学习中的情况,同时学生能够更及时、深入地发现自己在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哪里有缺陷和不足,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为有效地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管理,对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结语

  工作室项目制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既要有外部机制的支撑,又要有内部机制的保障,在内外机制的关系上,内部机制更为关键,二者互补才能从整体上推动专业发展建设,取得良好效益[6]。在改革的过程中借助工作室平台以社会需求为引导,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成果,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提出更准确、更深入的优化方案,为应用性本科工业设计专业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更新、更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探索路径,使学校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岗位所需[7],更好地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该论文系嘉兴学院2017年度校级应用型特色专业培育教学建设与教学研究项目B3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东方新闻全国两会.教育部长谈职业教育:存教学和实践两张皮脱节等问题.2017.

  [2]聂守宏.基于校企合作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设计教育,2015,(15):124-125.

  [3]郑莉珍.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微工作室”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3,(20):43-45.

  [4]王雪松段荟.高职“工作室+实训室”项目化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3,(12):250-251.

  [5]周保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2,(6):62-63.

  [6]林伟.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运行机制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教育,2007,289(9):78-83.

  [7]张国鹏.“工作室学徒制”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九思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J].设计,2017,256(1):74-75.

  [8]余森林,毛一鸣.工业4.0时代3D打印技术对工业设计的系统性影响[J].设计,2016,29(19):64-65.

  [9]高慧.数字化时代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软件技能培养的思考[J].设计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设计学院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教学论文,论文范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