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论文 教育论文
  • 正文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探究

阅读:907 次 作者:郝雪鉴 安美红 来源:学术 发布日期:2019-03-22 11:19:14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学术论文库免费提供的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新的教材和课程标准给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使品德与社会变得更具有生命力,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小学生的潜力,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就成为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行为;素质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具有综合型和实践性的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课程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小学生的成长,不断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健全小学生的人格。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小学生的感受,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调动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小学生清楚的看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激励小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主性,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那么课堂很容易跑偏,小学生一节课下来不知道该学些什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合作者转变,积极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中,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比如,讲小学品德与社会 《规则有什么用》,由于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调查、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进行自主表达,而且他们经过两年的校园生活,已经有了简单的规则意识,如上学不能迟到,上课要专心听讲吗,发言要举手等等。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为了让小学生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正确看待学校规则的作用,并能自觉遵守,形成规则意识。在教学中我进行大胆创新,把小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请每个小组将调查到的学校规则按照 “课堂、课间、放学”三个时间段进行分类,然后小组的组长进行发言,课堂氛围高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小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小学生也意识到了规则的作用非常大。

  二、联系日常生活,发展学生能力。

  近年来,生活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喜欢为小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引发小学生的共鸣,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也应该积极联系日常生活,从小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教学话题,从而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讲小学品德与社会 《我能做好》,要让小学生知道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完成,要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在教学时我选择了一个教学案例引入新课: 学校要举行板报比赛,老师让小红、小军、小明负责,可是过了好几天,他们也没动静,原来他们三个都想负责画画,不愿写字,因此闹了矛盾。如果你是老师,该怎样对他们说呢? 这时小学生都认真的思考,并且踊跃的举手发言,有的小学生说: 我们班级是一个大集体,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来为班级争得荣誉,你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包容,共同为班级做贡献。还有的小学生说: 写字可以锻炼我们的书写能力,如果只有画没有字,那么是非常单调的,你们写字都很漂亮,应该让咱们的板报上出现你们的字,你们肯定能做好的。

  三、巧设问题情境,鼓励合作学习。

  情境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既能够给小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巧妙的化解课堂的尴尬,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推动性作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于任何事物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求知欲,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小学生的思考,让小学生在探索问题的同时找到学习的动力。还要鼓励小学生合作学习,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品德教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走进小学生的心灵。比如,讲小学品德与社会 《来自社会的爱》,通过教学要让小学生知道什么是家,懂得 “家人爱我,我也爱家人”的道理,从而升华为更广大的爱: 爱小伙伴,爱周围的人、并能怀有一颗宽容友善的心。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小学生播放了美丽的校园和日新月异的祖国视频,并且提出探究问题: 在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的爱,有来自学校的爱。请同学们思考,在成长过程中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小学生在情境中深思,小组之间还进行着讨论,学生整节课都非常活跃。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社会上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等,是对小学生的一种保护和关爱,这些都是社会给我们的爱。

  四、优化评价策略,激发探究欲望。

  一直以来,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过于简单,往往只是用 “很好” “不错” “嗯,我知道了”等通用词语,这样的课堂评价无法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不能够满足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渴望,甚至会适得其反,让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产生厌烦。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自身教学方式,优化评价策略,能够针对不同的小学生运用不同的课堂评价方式,促进全体小学生的共同进步。比如,讲小学品德与社会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在讲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我这样提问: 同学们,我们有过消费的经历,我想问大家,你和你的家人有没有遇到过消费侵权的行为? 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出来。这时,班级中的优等生会积极举手发言,言辞准确,思维严谨,井井有条,理性思考,能够回答出要点,要找信誉高、服务态度好的商家,还要索取购物凭证。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并且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识。可是当选择后进生回答问题时,他们通常是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没有回答出问题的要点,教师也不能直接批评他们,要注重评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下次要好好作答。

  五、实施讲练结合,提升综合素质。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注重课堂效果,对于课后练习却并不重视,也没有及时的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导,造成了小学生学习效率低的现象。为了让小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有全面的了解,教师应该实施讲练结合的方式,既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素养。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白: 并不是课堂上学完了就完事了,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讲小学品德与社会 《让爷爷奶奶高兴》,讲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爷爷奶奶很爱我们,我们也很爱爷爷奶奶,希望爷爷奶奶高兴。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呢? 请把你最想说的话、最想做的事写在卡片上,由老师将你们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我让小学生放学回家后将自己写在卡片上的话转变成实际行动,真正的表达一下对爷爷奶奶的孝心。通过这次教学使小学生在课堂中自省自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更丰富了生活经验。

  总而言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既要把握知识性和趣味性,又要充分融入实践性和思想新,为小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多从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实践的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 杜晓芳。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探讨[J]. 情感读本,2016,( 14) : 22

  [2] 李斌。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策略探析[J]. 速读旬刊,2016,( 06) .


标签:教育论文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