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精品迭出,构筑“文学之都”的底气和风貌

阅读:1726 次 作者: 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日期:2019-12-27 09:15:21
基本介绍:

  好的图书作品总能照向人类精神深处,唤起人性中最积极最温暖的力量。2019年,南京的作家们在各自领域耕耘,无论是对传统文学的承接,还是对南京地域性文化的挖掘,都在低调、朴实而颇具辨识度的书写中,构筑起与世界“文学之都”相匹配的底气和风貌。

  A.摘取业内奖项助推构筑南京品牌

  每一种奖项都是一种认可,南京的身影不可或缺。

  2019年,作为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作家徐则臣凭借《北上》获得该奖项。小说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在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的缠绕下,显得阔大开展、气韵沉雄。徐则臣于2000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这让人再次把目光聚焦到江苏,聚焦到南京。

  徐则臣介绍,南京是他接受科班化文学训练的开端,而母校底蕴深厚的人文传统,让他在学术和写作上获益良多。南京浓厚的文学氛围也被徐则臣一再提及,他说,这个氛围弥散在日常生活里,有时候可能比实实在在的知识更重要。

  南京作家韩青辰的《因为爸爸》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部儿童文学动用了韩青辰20多年的从警经验,选取原创儿童文学领域较为罕见的英雄题材,真正做到了以儿童视角来书写平凡生活里的英雄人物,通过儿童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精神升华,去关照生活中默默牺牲乃至奉献生命的公安工作者群体,激发孩子心中最珍贵的爱他人、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怀。

  作为知名的全国性文学大奖,百花文学奖于不久前揭晓,和莫言、苏童、毕飞宇等一起,南京作家孙频凭借中篇小说《光辉岁月》获得该奖。值得一提的是,以南京为背景的《猎舌师》也让签约南京市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的房伟同列获奖作家当中。

  作为江苏省作协一名专业作家,出生于1983年的孙频是作为人才引进从山西调到南京来的。近年来,孙频在小说创作中不断探索和追问着个体与时代的关系,关注个体在时代中的生存状态。

  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介绍,和很多80后的写作者相比,孙频总是将目光更多地关注那些大地上的卑微人群,并且涉及人从身体到精神、到社会、到家庭、到婚姻所有的层面,这使得她迥异于概念的、符号的或者时尚的写作,脱离了偏软、偏轻的文学趣味,显得“非常沉重”。

  在南京众作家中,从一名抄表员成长为小说家的王啸峰近年表现抢眼。2019年,凭借《双鱼钥》,他与叶兆言、王安忆等一起摘得《钟山》文学奖。这篇小说被看成一则生命的寓言或童话,王啸峰以梦境和现实的重叠及多线程之间的相互纠缠,构造出一个新的生命空间。据了解,王啸峰从写散文开始进入文坛,又因写小说而迅速引起文坛瞩目。正如评论家王尧所说,王啸峰的小说非常自如地把稳了生活的节奏,我们能在里面看到时间如何消逝,又是如何还原的。

  此外,除了文学奖项,图书业内“最美的书”的评选,也让南京成为大赢家。2019年,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艺术出版中心主任周晨凭借《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摘得“世界最美的书”称号,在世界的舞台致敬中国老行当。

  在2019年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中,有25种图书脱颖而出,南京收获了其中的五本,包括《漫长的告别》《乌鸦》《云自在——高云作品集》《大桥记忆: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及史料巡展作品集》和《莱比锡的选择——世界最美的书2019-2004》,它们将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202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把其中浓浓的南京元素带到国外。

  B.挖掘地域文化多维度讲好“南京故事”

  承接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2019年,通过鲜明突出的主题、丰富生动的内容,以及灵活多样的形式,南京出版了一系列主题图书,作为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南京解放70周年的文化大礼,包括以《雨花英烈近亲属口述史》为代表的雨花英烈精神系列,以《初心与使命》为代表的中共南京党史系列,以及以“郑和系列”丛书为代表的“一带一路”系列,以《南京历代运河》为代表的大运河系列,等等。

  南京在城市发展不同时期形成的一批风格独特、具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产,成为作家们的关注和书写对象。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表示,讲好中国的工业化故事,有助于鼓舞民族复兴的精神和信念。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工业遗产故事”丛书首推的第一辑8册中,《金陵制造局故事》和《南京长江大桥故事》分别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南京极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有着一脉相传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浓厚的文化底蕴。很多作家穷经皓首,不断挖掘出这座城市丰富的人文历史。

  2019年,两本《南京传》几乎同时出版,让“南京热”延展出更多话题。

  叶兆言以朝代为章,依次书写南京在其中承担的角色,并以此勾连起中国广阔历史的变迁。尽管叶兆言表示,《南京传》展现的并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中国大历史,但随着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再次凸显。

  另一作者张新奇则透过无数史料,用富有哲思的文字构建出从史前到清代,南京城和南京人历经的沧桑。

  在写作中,叶兆言充分展现了一个小说家的哲思,张新奇则表现了对众多平民小人物的关注。

  城市与作家总是相互成就。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与南京镇日厮守36年,一直将其视为文化上的故乡。继推出《旧时燕——一座城市的传奇》13年之后,他又捧出一本读书笔记《山围故国:旧闻新语读南京》,通过各种史料的爬梳,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叙述着南京那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比如栖霞赏枫的习俗和《桃花扇》有什么关联;明武宗朱厚照怎么就成了一名文青,他两次幸临的位于南京老城南的快园,现在又在何处,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富矿,如何从中吸收精华,提炼出有价值的精神内核,做到古为今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冯保善表示,文化必须有传承,必须有转化,对今天的作者而言,即要做好经典在当下的新阐释工作,挖掘传统文化中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

  南京本土作家赵允芳解读宋朝十大文人的《可惜风流总闲却——宋十家读札》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这本书中,赵允芳不但深挖出诸多“流量”历史人物和南京的深厚渊源,还通过其颇具个人化的诗性解读,使得整本书呈现出一种务实包容的南京腔调。

  由《复成新村的陈年旧事》《鸡鸣寺路一号的院士》《金九在南京》等构成的一套“微南京”丛书,则刷新众人对南京城市文化的认识。丛书所选内容触及南京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但立足于呈现个人的南京故事,是对南京城市文化的一种微记录,由于细节丰满,读来生动有趣。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偕妻推出的“两地书”,也通过微小的视角折射出近30年南京普通家庭的变迁。

  C.深耕传统文学继续保持引领作用

  2019年,南京诸多作家继续“盘踞”了全国各大文学期刊的重要版面,鲁敏、孙频、余一鸣等正是其中极其活跃的代表。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文学已渐渐趋于小众,但在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看来,传统文学始终是讲究文学品质的一种文化产品,“在整个社会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中,是一个带有引领作用的小方阵。”

  在这个小方阵中,作家鲁敏的中篇小说《或有故事曾经发生》一经推出,即广受好评,有评论指出,这是鲁敏对生活与叙事、真实与虚构的一次元小说探讨。

  小说以一个新媒体记者的调查为内容,对当下颇为流行的“十万+”故事进行了拆解。在鲁敏看来,非虚构平台上的各种大流量公号文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阅读现象,不仅进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碎片空间,而且成为一种价值观的导向,“这些文本在记录当下现实生活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甚至会指导、反讽和提示我们怎样处理接下来可能要碰到的现实问题。”

  作为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余一鸣在小说创作中持续关注教育话题,《东海岸线》正是他于2019年推出的一部作品,关注高考压力下高三老师这一群体。小说源头来自于某地高三老师高考后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长途骑行,虽遭到校方和家长的重重围追阻截却终于成行。

  除了在文学期刊展现整体实力,南京作家群推出的长篇小说也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王大进的《眺望》聚焦高考落榜后的农村女孩汤小兰不甘庸碌,毅然奔入喧嚣的城市,在利益、权力、自由、爱情中穿梭沉浮。在著名评论家汪政看来,王大进在自己擅长写实的基础上回归到日常生活,回归到朴实的话语。

  70后作家黄孝阳的《人间值得》已于日前上市。小说写了一个名叫张三的人的一生。小说勾勒出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风云变迁,时代感很强,并从平凡处透视出深沉恒远的人性光芒。据悉,该作品被列为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篇目。(记者 王峰 )


标签:文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