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杂文 评论
  • 正文内容

评余秀华《在打谷场上赶鸡》:乡村图景中的生命哲思

阅读:237 次 作者:凡人 来源:问道文学 发布日期:2025-06-20 15:03: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学网分享的诗歌评论。

  余秀华的诗歌《在打谷场上赶鸡》,宛如一幅细腻且富有深意的乡村画卷,在简洁质朴的文字间,流淌着对生活、对生命、对自我的深刻思考。

  鲜活的乡村意象与场景描绘

  诗的开篇,“然后看见一群麻雀落下来,它们东张西望,在任何一粒谷面前停下来都不合适。它们的眼睛透明,有光。八哥也是成群结队的,慌慌张张。翅膀扑腾出明晃晃的风声”,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场景。麻雀的“东张西望”、八哥的“慌慌张张”,将鸟儿们小心翼翼又充满渴望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它们在谷场上的举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觅食行为,更像是一场与生活的微妙博弈。这些鲜活的意象,瞬间将读者带入到那个充满烟火气的乡村世界,让人仿佛能闻到谷场的泥土气息,听到鸟儿的扑腾声和翅膀扇动带起的风声。

  天空意象的象征意义

  “它们都离开以后,天空的蓝就矮了一些”,这句诗极具象征意味。天空本是辽阔而高远的,但在鸟儿的映衬下,当它们离去,天空似乎变得“矮”了。这里,天空不仅仅是大自然的背景,更象征着一种宏大的、超越个体生命的力量。鸟儿的到来与离去,如同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它们让天空的“蓝”有了变化,也暗示着个体的存在对宏大世界的影响。同时,这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渺小与宏大、个体与世界关系的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如同那些鸟儿,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我们的存在或许微不足道,但却也能在不经意间改变着周围的一切。

  祖辈与内心的映射

  “在这鄂中深处的村庄里,天空逼着我们注视它的蓝。如同祖辈逼着我们注视内心的狭窄和虚无,也逼着我们深入九月的丰盈”,诗人将天空与祖辈联系起来,赋予了天空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祖辈代表着一种传统、一种传承,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逼迫着我们去审视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内心或许有着狭窄和虚无,但也有着对丰盈生活的渴望。这种渴望,就像九月的田野,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诗人通过对祖辈和天空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对根源的尊重,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思考。我们在祖辈的期望和引导下,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内心,追求着生活的丰盈。

  渺小与安心的生命感悟

  “我们被渺小安慰,也被渺小伤害。这样活着叫人放心”,这句诗道出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在生活的洪流中,我们都是渺小的存在。我们的渺小,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会感到无奈和受伤;但同时,我们的渺小也让我们懂得珍惜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温暖,从而获得安慰。这种对渺小的接受和认同,让诗人感到安心。她明白,生活并不需要轰轰烈烈,在平凡中坚守自我,与日子没有隔阂,便是最好的状态。这种对生命的豁达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而深沉的力量。

  谷子与人生的隐喻

  “那么多的谷子从哪里而来,那样的金黄色从哪里来。我年复一年地被赠予,被掏出。当幸福和忧伤同呈一色,我乐于被如此搁下”,谷子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更象征着人生的收获和付出。我们年复一年地努力生活,就像农民年复一年地耕种谷子一样,不断地被生活“赠予”和“掏出”。生活给予我们幸福,也带给我们忧伤,但正是这种幸福与忧伤的交织,构成了人生的丰富多彩。诗人乐于接受这样的生活状态,因为她明白,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这种对生活的坦然接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豁达胸怀。

  余秀华的《在打谷场上赶鸡》,以其独特的意象、深刻的象征意义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复杂,同时也传达了对生命、对自我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乡村生活的赞歌,更是一首关于人生的哲理诗,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温度和力量。


标签:诗歌评论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