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螺洲铭——昆明作家散文分享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作为“五百里弦歌——2025昆明文艺周”暨昆明市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核心项目之一,省市文艺界著名作家、评论家、文学爱好者等齐聚一堂,围绕昆明散文创作成就、现状总结及未来发展展开交流。
据介绍,今年是第五届昆明文艺周,前几届协会专场活动分别围绕诗歌、小说展开,今年首次聚焦“滇池主题”散文,组织作者对话与研讨。活动现场设置主题展板,精选10条历代著名作家书写昆明的散文金句,配作者图像与简介,展示美文中的春城形象。同时,现场还邀请多位作家诵读名家散文名篇片段。
研讨会流程灵活,朗诵间隙随机穿插主题探讨。诗人、散文家于坚回忆:“少年时背诵《大观楼长联》上千遍,常热泪盈眶。它是我写作的老师,让我接触到诗歌的精髓。”谈及对散文的洞见,他直言:“散文即文章,中国自古有‘文章’传统,最伟大的作家都是‘文章作家’。”
昆明作协名誉主席张庆国从编辑视角分享:“散文是重要文体,做主编时最难编辑散文稿件——许多文章构思贫乏。作为中国文人传统,写诗之外必写散文,它体现思想、学识与对事件的独特看法,最能反映文人品质。”
云南大学文学院教师王云杉等十余位作家学者结合自身经验,从昆明主题散文片段出发,分享对时代变化、文学发展的观察,并畅谈散文创作的理解与感悟。(记者 陶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