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散文
  • 正文内容

最美的鱼塘

阅读:1466 次 作者: 来源:丹江文学社 发布日期:2018-06-07 10:40:56
基本介绍:

  习惯了城市的喧嚣,整日里梳洗着单调和寂寞,不觉凭添了好多烦恼。偶尔回想起小时候乡间僻野的那条光滑的小路,那个就像化妆镜一样的鱼塘,那株白发苍苍的老垂柳风摆絮飞,那棵足足有一搂粗的大杨树枝叶上挂满了花棉,还有那些池塘边黢青透绿的青蒿野草,我的眼前又呈现出那个艳丽美妙,神秘宁静的夏夜。最好是有月亮的晚上,清凉的月光照亮我脚下坑洼不平的石阶,我淌着浅浅的池水,就像走进一个满脸笑靥,安详惬意的梦境,贪婪地感受清风朗月抚蹊径,杨花柳絮闹池塘的情景。

  我家老屋后面二百米处有一个八十米见方的鱼塘,其实原先就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大水泡子,冬天鱼儿可以在深水下猫冬。我记得它改了好多次名字,都印上了不同时期的历史符号。在“农业学大寨”的日子里,有一年时兴旱田改水田,口号是“全村实现每人一亩水浇地”,村支书找人写了个木牌插在水塘边,叫“红旗二渠”,然后让村里大人小孩挑水的挑水,端水的端水,拎水的拎水,照了一大把黑白照片。后来又改名叫“反修水库”,配合“备战备荒为人民”,还在土墙上面用白灰写上四个大字,“人定胜天”。再后来又改名为“百亩鱼塘”,木匠铁匠们连夜赶做一条小船,让会撒网的村民站在小船上撒网捕鱼,争创“鱼米之乡”,那天好几个撒网高手只打上来几条小鱼崽子和几个癞蛤蟆,乡亲们都在水塘边儿憋不住笑。

  不管大人们怎么折腾,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这个水泡子还是蛮好玩的。鱼塘右边一棵大杨树,左边有一株老垂柳,每逢春天到来,回黄转绿,万条垂下,我们就在树下放大了嗓门背诵贺知章的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刚刚从沙土坑里拱出来的一对对大田鸡,扑通扑通跳进水里,交配产籽。夜色来临,一轮满月落在池塘里,白天飘飘洒洒了一天,此时刚刚寂静了下来的杨花柳絮,懒洋洋乱哄哄地堆积在鱼塘小路的上下左右,像下了一层雪似的。只有青蛙们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彻夜不停,给小小山村增添了无限的幽静。有月亮的夜晚,我悄悄来到鱼塘边,看着数着水里的青蛙,它们把嘴巴探露在水面上,睁着小眼睛,咕嘎咕嘎呼唤着同伴,时不时游来游去,荡起一圈又一圈涟漪,渐渐地扩大,再扩大,一会就完全消失了。我蹲下来,水中有我清晰的影子,掬一捧月光,水中荡漾着一颗又一颗星星,时近时远,或明或暗。没有风,一切都是那么本分安静。那一年哥哥在镇里耕读中学上高中,我还不懂得他抄写的晏殊的诗是啥意思,“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鱼塘还是那个鱼塘,就像一个永远也不衰老的美女少妇一样,容颜依旧,而我早已踏上不惑之旅。此去经年,参加工作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凑巧的是有一次要随领导去农村考察调研,我千方百计争取到了参加去我老家乡下那个工作组,得以顺便再去看看当年那个鱼塘。如今这个鱼塘已经被我本家二叔承包,聪明的二叔知道城里人讲究环保,爱看原生态,他完全保留了这个鱼塘的老样子,青纱帐、山野菜、笨猪肉、溜达鸡,平日里开竿钓鱼收钱,秋后又能卖活鱼,每年收入不菲,鱼塘边加开了一间小饭馆,大门横梁上挂着一个木头牌子:“老地方”。因为时间紧,我在鱼塘停留时间不长,那株老垂柳依旧陪着那棵大杨树在迎送着来往的行人,我发现树皮又开裂了许多,树身上被“善男信女”们缠了很多红布条条。通往鱼塘的小路用河卵石铺得很平整,鱼塘四周参差不齐地栽上了护坡柳,土垡子乌拉草踩上去软乎乎的直冒水,堤埂上还种了很多兰花和山菊花。小时候有打弹弓的习惯,这会儿抬起头仔细看,刚出窝黄嘴丫的小麻雀三三两两相互依偎蹲在树杈上叽叽喳喳一个劲地叫,等着它们的妈妈“老家贼”叼着虫子飞回来喂它呢。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果不是公务在身,我一定留下来住一宿,走进这最美鱼塘的月光夜色,陶醉于溶溶的乡情之中,再沐浴一下那逝去的静谧美好的时光。

  作者简介

  李惠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五林镇中学教师。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毕业,酷爱文学。出版文集《淡蓝山菊花》,作品散见(播放)于报刊电台及各类教育期刊。多次荣获先进新闻工作者称号。参与编写教辅书籍《初中阅读理解典型题同步精编》。


标签:文学,作品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