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北京文学40年:丰富多元的文学图景

阅读:612 次 作者: 来源: 中国作家网 发布日期:2018-10-19 09:46:56
基本介绍:

  10月12日上午,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社、十月文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改革开放40年——北京文学的变化与发展”主题论坛。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阎晶明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北京作协副主席王升山,《十月》主编陈东捷,以及张守仁、梁鸿鹰、徐剑、李朝全、长江、宁肯、杨晓升、周晓枫、徐则臣、李林荣、刘大先、张莉、岳雯、石一枫、文珍、等作家、评论家、编辑家参加论坛。论坛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主持。

  包容、开放、引领成为北京文学40年的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文学始终立于时代的潮头,与人民同呼共吸,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当代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经过40年的发展,当代北京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学图景,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力量在这里执着坚守、孜孜探索、开拓创新。从汪曾祺、邓友梅、林斤澜,再到肖复兴、叶广芩、刘恒、王朔……北京城在变,书写北京城的作家也在变,北京的包容促进北京文学的多样性发展。

  阎晶明在致辞中谈到,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文学取得了卓着成就,敏锐反映社会现实,引领全国文学风气之先,同时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地域特色, 使“京味文学”成为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脉。同时,阎晶明也提出,当下,真正能够代表京味文学、京味艺术的作品还太少,如何将北京的传统文化和地域风情与全球化、国际化相融合成为当代北京作家的重要任务。他认为,中国文学在繁荣发展的大格局中,亟待出现可以全景式展现一个时代的生活画卷,反映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书写一个时代人们的情感、观念变迁的大作品。但是,大作品并非题材越大越好,关键要能以小见大,大中能不能保持鲜活。如何实现,如何突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他希望北京作家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珍惜机遇,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李朝全认为,北京文学具有变革性和创新性,每个阶段都有代表性作家、标杆性的作品崛起,是与大时代同行、与改革开放同行的文学。同时,它还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对各种体裁门类和写作形式兼容并蓄。

  作为北京作家和编辑家,杨晓升在讨论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不仅仅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当下北京地区文学创作存在的不足。”一方面,就中短篇小说创作而言,北京本土原创文学创作队伍存在一定程度的青黄不接,创作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创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另一个方面,“京味文学”并没有与国际化相融合,深刻地反映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活面貌的作品并不多见。

  要创造属于当下时代的“冉·阿让”

  梁鸿鹰表示,在文艺创作多元多样的当今时代,北京文学要想推出更多好作品,实现由“高原”向“高峰”的转变,就必须坚守和发展现实主义精神,回归文艺规律的遵循,增强直面现实、书写现实的勇气,并在现实主义精神的开掘中处理好自我与客观的关系,写出北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内在精神。。

  张莉谈到,在现实主义创作中,作家如何把“个我”写成“公我”,意味着在抒情的现实主义写作里能否达到共振的效果,写出一代人、一群人的心之所愿。当把现实的理解力与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完美结合起来,“个我”和“公我”达到高度契合的时候,创作的作品才可能与时代共振,才有可能是现实的,其次是抒情的,最后成为优秀作品。

  宁肯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体会,在他看来,现实主义创作的精髓不仅要如实地反映生活,还要提炼典型。现实主义所要求的真实是对现实的仿真,是一种创作方法。随着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家不能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来表现当下。 (李菁)


标签:文学,艺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