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文学 资讯
  • 正文内容

从语料库视角看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

阅读:769 次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0-18 21:51:33
基本介绍:

  随着国家实力的日益增强,影响力随之彰显,中国文化“走出去”与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相契合,已成为一种时代的趋势。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也在不断崛起,一大批知名作家在世界上获得引人瞩目的成就,也激起国人对于中国本土文学的自信。

  重视文学外译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学者们开始深入探讨在新的形势面前,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如何让中国文学的声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有的重视等诸多问题。学界普遍认为,文学翻译的功用不可小觑。扩大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增进世界对我国的认知,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典文学与当下红火的网络文学翻译,可以助推我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这种“软实力”需要时间的积累,只有进行长期的文学外译,让我们的文学作品慢慢进入到外国读者的阅读生活中去,我们的影响力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也才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文学作品是社会的镜子,是记录历史文化生活的载体,能直接或间接映射出国人的方方面面,既可以让世人了解国人的日常生活,又能让国际社会知晓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理想追求。

  近年来,典籍外译致力于将中国的经典推介出去,也出版了一系列翻译丛书,如《大中华文库》丛书,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多项推动中华学术外译的项目,力量之大,人力物力投入之多,也间接反映了我国国力在日益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翻译质量如何鉴定,这与当下国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将传播效果最优化”息息相关。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与方法来探讨这些问题,一直是翻译界所关注的焦点。

  善用语料软件

  当下,随着语料库技术的进步,学界密切关注通过语料库途径来思考翻译的各类现象,如分析翻译语言特征、比较原创语言与翻译语言的异同、探讨翻译风格与语言质量、反思翻译效果最优化等。在这方面,复合型多语类语料库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在翻译策略、语言特征等各方面做出优化选择。我们可以收集历史上及当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广、口碑好的作品,将这些作品的中外文版本建设成汉外平行语料库,再收集国际上影响较广的经典外文原创性文学作品建成参照语料库,这三类语料就构成了当下功能齐备的复合型多语类语料库。

  借助语料库分析软件,对经典中文作品语料进行分析,制作词汇列表及关键词表,总结人们所关注的有关中国文学作品的主题,再分析其对应的外文译作及外文原创作品的语言特征,以此来了解人们喜欢的优秀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语言规律性特征,这样就可以提醒翻译工作者在中国文学外译过程中,借鉴这些大型语料库所提供的数据,为翻译作品更好地传播提供参考借鉴。

  众所周知,清末民初外国文学的输入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贡献不可低估。当时的译介方法与当前我们标准的翻译方法有很大出入,这与当时的译者群体、社会环境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当时的译者大致分为几类:一类是懂中文的西方传教士,他们直接翻译,如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 1836—1907);一类是传教士口译、中国人笔述,如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口译了科技书籍达百余种;一类是懂外文的中国人直接翻译,如严复、梁启超等;还有一类是口译与笔述都是中国人,如不懂外文的林纾,与他合作的口译者多达二十余人,他们合作翻译出来的外国文学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林译小说”也成为中国翻译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林纾翻译现象”值得当下的译界反思:一个不懂外文的古文大家,与口译合作者开展“口述笔达”,成就斐然。那么,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林纾的翻译?学界对于林纾翻译的评价,大多依赖个人感悟式的探讨,这类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有失偏颇,很多研究也只凭对单一译本及其只言片语的理解,这样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也无法判断林纾译文的优劣。要想客观公正地评价林纾译着的质量,必须对林纾的全部翻译作品有一个通盘的认识与把握,而创建林纾翻译语料库是最佳的研究途径。

  我们在创建林纾译文语料库(汉语单语语料库、文言)、林纾创作语料库(汉语单语语料库、文言)、林纾翻译双语对应语料库(主要收集原文为英语及林纾的文言翻译)这三类语料库的基础上,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取得许多值得当下翻译界借鉴的发现。在林纾翻译语料库、可比语料库(翻译文本与原创文本)的基础上,我们对三类语料的语言进行科学客观的描述与分析,发现林纾的文言翻译与原创的文言作品,各有千秋。翻译文本中渗透着外文的痕迹,传统的文言与白话在译作中交集,让译作的语言如织锦,分外妖娆。

  借助大型林纾翻译语料库,提取各类语料库中相关语言特征及其数据,对数据进行检验和分析,比较译文与原创语言异同,结合文本语境,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分析译者的翻译风格(包括其用词特征,如常用高频实义词、功能词,特殊句型及句式,独特的文体风格特征等)。

  借助汉外平行语料库,可以分析翻译文本在各种限制性因素影响下,表现出规律性的语言和非语言特征,这些特征都取决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选择,很多属于译者个人的语言习惯。林纾翻译文本中经常可以看到译者在译本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出于社会历史转型期的林纾作为译者与作者,其承前与摄外、延续与裂变、守成与启蒙并重的矛盾心态及其在创作与翻译作品中的表现。通过分析,归纳出译者与作者所构想的理想国民应具备的品质;深入剖析文化术语在译作与创作中的运用,探讨翻译与创作的异同。

  从语料库角度来探讨林纾译文的特征,描写更为客观,结论更为科学与可信;聚焦林纾译者/作者的双重身份,为名家翻译与创作对比、翻译与创作语言风格比较、翻译与创作语言特征分析、翻译与创作策略研究等方面提供独到的视角。通过语料库途径能有效揭示林纾译作呈现出来的规律性语言特征,挖掘林纾翻译的成因与功效,彰显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张力差异,其结果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减少评估难度

  在电子语料库运用于翻译研究之前,译者及社会机构通常采用传统的手段(如纸质字典、纸质文本、同行专家、个人直觉等)来评估翻译,而这些手段对于客观评价翻译所必需的概念知识与语言学知识没有多大的帮助,许多的翻译评估工作都处于一种相对真空的状态。运用传统的方法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其可靠性有待提高。随着语料库技术的进步,翻译评估所需要的资源与工具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借助语料库及其相关的语料库分析软件等手段,可以促进翻译评估更为客观,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借助语料库途径来开展翻译质量评估,可以有效降低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少评估难度。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评估方法有其独特的特征,其一,它的分析都是基于相对大型的语料,其样本是经过挑选、质量有保证的文本;其二,它分析语料库中真实的语言模式,其本质是实证式的,因而是客观的,避免个人感悟式的分析;其三,基于语料库的途径采用语料库工具与方法来分析语料,其数据可以进行重复利用。因此,在当下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打通壁垒,让翻译工作者、出版机构及网络平台等多方面联手合作,创建复合型多语类语料库,这样我们就可以拥有更多真实、合适的翻译文本,可以帮助决策者对翻译做出恰当的选择,也可以为以后从事“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工作的译者们提供更多具体、客观的反馈意见。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