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艺术
  • 正文内容

鞠婷:越绘画,越纯粹

阅读:1468 次 作者: 来源:雅昌艺术网 发布日期:2019-09-04 16:31:10
基本介绍:

  手工、物质与空间,是鞠婷绘画的重要特性。这使得她的作品很难被界定:既是画的过程,也是塑的过程。

  对她而言,作画的过程就如同一场严密的行为。在其画面数不清的层层颜料下,是鞠婷一遍又一遍的劳作。鞠婷的作品产量不高,与其复杂的手工过程有直接的关系。

  一次偶然间,鞠婷找到了一种绘画的独特方法:以刀入画。这种作画方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往往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首先,要在木板上叠加一层层的颜色,每完成一层,要等待晾干之后,才能继续第二层。用刀刻画之前,这个准备工作很长。

  在完成了前期的涂抹工作之后,鞠婷开始了刀刻的过程。学习版画出身的她,对刻刀非常熟悉。比起圆口刀,她更喜欢用三角刀,这样一刀下去,能出现独特的效果,三种形式的线条就此出现,在画面上产生正负空间,这便是其代表的“珍珠”系列、“+-”系列的由来。

  这样的雕刻也使得其作品产生了与绘画不同的特质:空间感瞬间生成。使作品同时具备了绘画与雕塑的方式。

  多年来,鞠婷一直不停地在绘画语言上持续进行探索,这与从小就热爱画画,并学习绘画的经历有关。似乎每一位热爱绘画本身的人,都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表达内容”这一层面,对这一媒介语言上的研究,成为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

  鞠婷大学的专业是版画,但本科毕业之后,她便没有再做版画了。最开始画的时候是有具体人物及形象的,并且呈现一种秩序的排列方式。在这一时期,鞠婷也会考虑绘画的主题,画什么、怎么画?但她总觉得跟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是有差距的。很快,她意识到,画什么并不重要,材料与语言的纯粹性才是更重要的。当她放弃具体的形象,画面变成纯粹的线条,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手工的雕刻,颜料的堆叠而产生的物质性,并由此形成的空间感,从“珍珠”系列到“+-”系列,再到“无题”系列,鞠婷在这一艺术语言与形式上不断地进行拓展与延伸。

  如果说鞠婷的“珍珠”系列关注的是浅空间里面的颜色、色层变化,以及空间对色彩的影响,不同场域色彩的变化。到了“+-”系列,画面的空间开始突破二维,进入三维空间。这一转变大约发生在2013年,鞠婷的刀停留在画面的中间,将那些刻出来的“丙烯色条”向上或向下翻起,与此同时与原来的画面进行粘连。这些线条的排列,在平面和凹面之外形成了第三个面,它高于原初的画面,但深颜色所产生的错觉,从而产生了一种向下凹陷的错觉。此时画面的背景颜色也越来越复杂,每一层丙烯不再限于一种颜色,有时会出现三种或更多。当刻刀刻出时,更加复杂的画面“内容”展现在观众面前。作为“珍珠”系列的延续,鞠婷在空间的表达上变得更加清晰,无论是空间、色彩还是蕴含于其间的时间,都变得非常明确和纯粹。

  在前两个系列中,鞠婷的画面中呈现出一种秩序感,层层的线条,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这时期的创作更多地是提前设定好的。到了《无题》系列,鞠婷开始打破这种程序,色层的顺序被打散,并从中间抽样出来,重新组合。在画面语言上,也放弃了刀刻这一过程,呈现出大面积色域的相互叠加,有一种残破感。

  凯伦·史密斯将鞠婷的作品比作“洋葱”,一层一层地剥开,能发现里面丰富的内容。如果说之前的两个系列是鞠婷主动将内部打开,提供给观众观看,到了“无题”系列,这种观看则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可能。

  鞠婷表示自己在绘画语言上的探索,就如竹子一般,不断地在不同的枝节上寻求生发和推进的可能。而每一次的个展都是她阶段性成果的呈现。

  2019年8月31日,鞠婷最新个展“鳞”在麦勒画廊(北京)开幕,呈现了她“珍珠”与“无题”系列的最新作品,从中,鞠婷绘画本身的生命力在不断地有机生发······

  雅昌艺术网对话鞠婷

  雅昌艺术网:你自幼学习绘画,当时的学习经历是怎样的,对艺术有怎样的认知?

  鞠婷:去年妈妈家搬家,我帮忙一起整理旧物。翻出来我小时候和同学往来的一些信件纸条各种,其中有一本小学毕业同学录,几乎每一个人给我的毕业赠言都是祝我梦想成真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伟大不伟大先不说,最起码能说明那个时候我的特点或者说特长已经很明显。也的确,我小时候性格比较安静,大人说的能坐得住,所以很早就进入了专业的美术训练,素描色彩这些基础。用一句话来形容可以说考上央美等录取那年的暑假我才知道什么叫放假。山东的文化氛围很浓,尤其是国画,传统文化。那时能接触到的艺术就这些了。家里亲戚中有几个当时在绘画中还算有些成就的,所以上美院之前理解的艺术家也就是个画家。

  雅昌艺术网:对你来说,在从艺道路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转折点的地方?比如进入美院版画系学习。

  鞠婷:要说转折点很多了,大的有考入美院,面临选系,选工作室,毕业创作,再后来读研选导师,与画廊接触等等,几乎每个节点都很重要,像竹子的节一样,这些点凑成了现在的模样……

  雅昌艺术网:你的专业是版画,为什么在创作上选择了绘画?这个契机是什么?

  鞠婷:这个并不冲突,版画在美院里属于造型学院,很传统的绘画门类,只不过是在木板石板金属板上的绘画,没有油画那么直接,需要一个转印的过程。需要的工序很复杂。这些工作习惯和方式也遗留在了我现在的作品当中。

  雅昌艺术网:从你开始画画,作品面貌上就是“抽象”的风格吗?有没有一个转变过程?

  鞠婷:开始并不是,在研究生毕业创作时期还有些具象的东西,图像也是很具象的,有人物有场景。那时期更像是版画,只不过没有印刷出来,相当于把刻板和印刷集中到一起了,在当时也是一种突破传统。后来逐渐发展觉得在这种方式中形象对画面没那么重要,有时还会是一种牵绊,干脆就给拿走,一步步推进到“珍珠”系列。这个去形象阶段的纠结和抉择在我研究生毕业的展览上可以看的很清晰。

  雅昌艺术网:可以描述一下,当你发现你独特的一层层叠加的绘画方法,并创作出“珍珠”系列时,您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鞠婷:这个过程和之前的版画训练有很大关系,在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都相似,多遍的色层,繁杂的程序,漫长的等待。

  雅昌艺术网:“珍珠”系列大概持续了多场时间?它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鞠婷:“珍珠”系列之前其实还有一个系列叫“聚集的大多数”,就是有形象的那些,那个系列比较短。“珍珠”系列大概持续了三年,在这基础上推进出了“+-”系列,现在“珍珠”还在继续,还有很多可挖掘的东西。当时更多关注的是绘画本身的问题,比如在浅空间里的颜色、色层变化,空间对色彩的影响,不同场域色彩的变化。后来在越来越多的实践中,我发现创作时间中瞬间的改变至关重要。

  雅昌艺术网:从“珍珠”系列到“+—”系列,在思考上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过程?“+—”系列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鞠婷:“+-”系列作为“珍珠”系列的延续,在空间的表达上更加清晰,分为正负两极,在同一画面上呈现出来。对立的空间与色彩,对立的时间与色彩在这一系列中都非常明确和纯粹。

  雅昌艺术网:从“+—”系列到“无题”系列,经历了哪些思考与创作方法上的转变?关注的问题在之前的基础上有怎样的推进?与之前有什么不同之处?

  鞠婷:“无题”系列其实和“+-”系列是并行出现的,2014年吧。只不过当时侧重点在“+-”,没有深入的推进。“珍珠”和“+-”都是按时间把色层排好,再刻开展现出来,程序都是设定好的,只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无题”系列是把这个顺序打散了,从中间抽样,再组织起来,在画面语言上“无题”系列呈现的是大面积的色域,肌理和残破感,不像之前那么有秩序感。这几个系列在一起就想刚才说的竹子一样,从之前的节上生发和推进,相互依存。

  雅昌艺术网:目前来看,你的工作是更多地在艺术语言上的持续研究吗?可否描述一些你日常工作的状态?

  鞠婷:现在的工作和上班一样,朝九晚五。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然后直接开去工作室,下午下班回家,晚上孩子睡后加会儿班。研究的点挺多的,最终落实到画面上还是要慢慢梳理和尝试。

  雅昌艺术网:在当下,做这样的绘画所针对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鞠婷:当下艺术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我也在做不同形式的尝试,就这样的绘画形式(我们暂称为绘画)所关注的问题也不只是画面语言本身,平时各种问题都杂糅到了里面,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形态。

  雅昌艺术网:对你来说,绘画时主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这样的思考是如何延展开来的?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是否形成了你个人的创作体系?

  鞠婷:面对一个具体的作品时想到的相对多就是这件作品的问题,比如怎么组织,颜色的多少比例,很细化了。作品没开始时更多的是预设,预设时间,色彩,大小,方向,肌理以及色层的损坏程度,这些都在脑子里过一遍,才开始下一步工作,当然在进行中会有和预想的冲突,这些冲突正是作品的迷人之处,我会把某些意外和冲突保留下来,让作品更饱满。这种预设好工作步骤是很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想起做版画的时候,如果不提前把步骤计算好,大到几个月,小到几秒种,如果出了错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雅昌艺术网:在你接下来的创作中,又将怎样的持续推进下去?

  鞠婷:接下来会在这些作品中继续推进,希望有更好的突破,我也在等待,但不着急,等前面的长结实了后面的节自然会出现。


标签:艺术人物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