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艺术
  • 正文内容

祁海平:抽象绘画中的中国表情

阅读:2743 次 作者: 来源:雅昌艺术网 发布日期:2019-12-17 16:52:30
基本介绍:

  极目长安雪,

  梦上漓江船。

  ——《水调歌头》

  上面摘抄的这两句古体诗为艺术家祁海平在1997年写给一位艺术家友人。

  在当代的艺术家中,写现代诗者不多,像祁海平这样倾心追求古典格律诗词的更是少见。不仅是因为古体诗词难度高,更在于今天的人再难去逐字逐句的去推敲遣词造句的意趣。祁海平喜欢古典诗词,出版过《歌且逍遥》的诗词选集。他写诗也如同作画,注重用形象营造意境,而且用古典诗词来写现代的艺术家朋友和作品,更有一番特色。

  祁海平另一个画外的兴趣是习练书法。但也仅为自己抽象绘画的构成要素之一来练习,而不同书体所包含的结构、气韵、风骨等等诸多要素都成为他创作的丰富资源。

  这些建构精神世界的文化传统的资源养分,被他转换为抽象绘画,而诗、书涵养也潜移默化渗透于作品之中,形成潜在的关联。使他的一些巨幅抽象作品既有书写的笔意,并兼具诗性的意味。

  语言的转向

  祁海平认为要画好一幅画并不难,难的是路该怎么走。回顾自己的发展过程,真可谓是“众里寻她千百度”,总结起来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油画语言的研究;自我意识的觉醒;文化角度的明确。形式上也经历了写实、表现和抽象的演变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学习油画的中国油画家普遍意识到向西方学习传统,首先要从地道的写实技法开始。1988年,当时还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的祁海平,专门到鲁迅美术学院办的法国专家伊维尔技法班学习了一套严谨的油画技法。1989年,祁海平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创作研修班。在研究写生的同时,以印象派大师德加为范本进行揣摩,从洗练的素描线条到写意的用笔,从构图的切割到色层的皴擦,从严谨的造型到混沌放松的状态,收获了不少心得。

  “作曲家以音乐形式表达内心世界。我需要以自由的方式表达,便自然的选择了抽象的方式转换出来。”祁海平在广西艺术学院的那些年常常与音乐家接触,音乐厅舞台上的灯光与交响乐共同构成金光灿灿的浑然一片,转换成视觉就形成了90年代初的“黑色主题系列”。现代音乐有一个概念“音块”是不同于流畅的线性古典音乐的差异。因此“团块”的形态和节奏一直在他的作品中贯穿至今。

  “我的抽象转变源于一次观看。1994年我的《黑色主题》组画参加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当我在展厅里远远地观看自己的作品时,发现黑白之间像大山大水样有气势,闪烁着某种精神的力量,我感到其中具象的人物已经多余,因为容易将观者的注意力引到题材的表面,而忽略对整体精神氛围的感受。我认为黑白语言的丰富变化完全可以从物象中独立出来,直接呈现精神的气象。画为心声,只有去掉具象的因素,会更直接更单纯地达到明心见性,不需要表现演奏者,而应该采取与音乐平行的方式,以绘画的元素重新构成视觉的交响,才能成为真正的歌者。”在他看来绘画有两种观看的状态:一种是在边框之内欣赏的绘画;另一种绘画是开放的,与所处的空间结合起来,形成“场”的氛围,观众可以在特定的空间中感受到精神的气息。而自己的作品属于后者。

  但由写实转向抽象,无异于脱胎换骨。祁海平曾经一度非常迷茫。当他看到斯特拉文斯基所言:“艺术越是受到限制就越是自由的。”他亦深有同感,索性顺应而为。

  此后祁海平从东方哲学感悟新的主题,画出了《天地氤氲》《天之文》《行草万象》等一系列具有中国意蕴的抽象作品。今年创作的黑灰色调的巨幅作品《混元》系列,巨大的笔触浑厚交叠,酣畅淋漓,具有一种震撼的力量,这是祁海平对“道”领悟的结果。

  抽象绘画的中国表情

  抽象艺术是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生成的艺术语言或者艺术现象。它也是工业文明时代,人本主义世界观和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用符合数学、物理学和心理学原理的视觉语言,揭示宇宙和生命本质的艺术。

  中国的抽象绘画从产生之初就曾得益于西方抽象艺术的滋养,然而,由于中西文化和社会语境的差异,中国的抽象艺术并不以西方抽象艺术的价值标准作为准绳,如果仅仅是重复抽象艺术的历史,没有存在的价值,艺术永远需要创造。如何在西方抽象艺术的参照系下,去言说和呈现中国抽象艺术的艺术与文化价值,也是所有创作抽象作品的艺术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从祁海平创作历程的演变以及近年来作品所呈现的面貌,不难看到他在探索西方造型艺术的过程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与突破,并形成其个人化的创作逻辑。线与形,光与色以书写性的体量块面建构的抽象世界,形成了他独特抽象语言系统。尤其近期创作的《混元》系列,以及由混元派生出来的《迹》与《化》系列等等,更能呈现集中这些特点。

  恰逢最近“道迹——祁海平艺术展”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开幕。展出作品从本质上表现出他的抽象作品生命的自由运动状态,以达到宇宙节奏和生命精神合一的境界。较为全面的展示了他近两年的新作品。借由此次展览的机缘,与艺术家祁海平展开关于个人作品以及抽象语言背后的工作方法的对话。

  雅昌艺术网对话祁海平

  对话人物:艺术家祁海平

  编者:雅昌艺术网裴刚

  雅昌艺术网:经过了西方极简艺术之后,如何看待在当代背景下的抽象绘画?

  祁海平:我觉得以往艺术成果可以作为我们的起点,而不是我们的终点。基弗曾说他的画下面躺着一个波洛克,就是把过去的艺术成果拿来为我所用的例子,已有的艺术样式是不可重复的,但是自由的精神和无所顾忌的表达方式是可以借鉴的。当代人有自己的情感和生命体验,我们可以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从中探索发展自己的表现语言。

  雅昌艺术网:在中西两个不同的知识系统和文化传统下,您如何看待抽象艺术的中国表情?其实从您的作品的名字上就可以直接感受到与中国历史、文化间的关系。

  祁海平:艺术形式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没办法给出一个“中国表情”的固定模版。所谓“表情”是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我觉得作为艺术家应该更关注形成“表情”的原因,结果特征由理论家总结也许更好。

  中国的艺术与中国人的宇宙观和哲学认知是紧密相关的,我从古代哲学获得很多启发,并形成自己创造主题。我认为题目是解读作品的通道,不过我的作品题目不是特别具体的,而是具有一定容量的,每一个题目都提示一个思维的角度,产生相应的系列作品。

  雅昌艺术网:中国的抽象艺术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差异在哪里?

  祁海平:日本和韩国分别有物派和单色绘画,中国的抽象艺术过去受到环境的各种局限起步较晚,还需要根据创作实践,梳理、总结出自己的特点。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作品不难看到书写的动感及隐晦而悟性于一体的诗意语言,似乎也和早年您的具象作品中的音乐性形成一个一脉相承的关系?

  祁海平:你提到了三个问题:书写、诗意语言和音乐性。这和我一直用书法的方式来画画有关,计白当黑和表现性书写笔触,构成的空间也与文字符号有类似的关系。但是如同研讨会上有些批评家提到的,我的线条是有体量的,笔法的重叠覆盖保持了油画厚重的特性,这和纯粹的书法和水墨画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一直喜欢中国的诗词,自己也试着写一点。我认为中国的文字语言都是诗性的,并不只是诗歌,从易经到老、庄这些经典著作的语言也都是诗性的,我的作品题目多出自于此。中国诗性的语言通过立象以尽意,隐喻和象征是其主要特点,这可能是你提到隐晦而悟性的感觉。

  我的早期具象作品主要还是在音乐题材和精神氛围的营造。转入抽象从本质上来说更接近音乐,因为点线面元素如同音符,线条书写的律动更暗合于音乐的节奏,我可以像作曲家一样来谱写视觉的交响。庄子认为人为的音乐是人籁,而宇宙无声的大音是天籁,从这一点看,我的画和音乐还是一脉相承的。

  雅昌艺术网:在“光线·书法涂鸦”这个系列中,您明确提出了书法、光线这两个概念,您是如何考虑的?早期您的具象绘画也很重视光色的变化。

  祁海平:以前画画就对闪亮的光斑很感兴趣。这组画就想用暗背景衬托亮主体的传统油画方式来画,不过主体不是人物而是行草的文字符号。汉字起源于象形,所以文字本身也可以构成画面。我在随意泼洒缭绕的亮色线条上进行理性的加工,渲染出虚化的光晕,像维米尔一样画出每一条点线的高光,如同夜晚的霓虹灯的光芒。我称之为现代的图式,古典的手法。画中虽然出现书写的文字符号,但是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完全是乱线交错和重叠涂写,所以叫书法涂鸦。

  雅昌艺术网:您现在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一种颜色或两种颜色以及布面的颜色,用这样的一种几乎是单色的方式和您的工作方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祁海平:我的色彩主要是黑与白,这是色彩的两极,也就是阴阳的关系,“一阴一阳之谓道”,两者混合为黑灰,也就是道的本色。因此它不止是一种色相,而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它可以鲜明对立,也可以细致入微,大道至简,单色里面蕴含着大千世界的丰富性。即使我有时会运用其它的颜色,但都是黑白的延伸。

  我把绘画也看作一种体验的方式。我认为凡事要达到体验的深度,必须具备两个因素:单一和重复。当我长期使用某种单一的色彩,可以敏锐地感觉到其中微妙的变化和差别,以及契合内心的精神属性。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目前中国的抽象艺术中存在的问题?

  祁海平:面对西方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应该尽量避免简单的移植和表层挪用。重要的是深入自己的内心和生命体验,从中生长和发展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

  结语

  从祁海平的作品中,所体验的书写笔意以及诗性的气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抽象绘画中的语言转换。亦如日本现代艺术先后产生的“具体派”(Gutai)和“物派”(Mono-ha)也无不反映日本民族的自醒和自觉意识,艺术家有意识地试图提升和确立日本美学的当代性,即不同于欧美艺术流派的新的艺术样式。不同于日本,韩国抽象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或多或少受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产生了单色绘画。

  在与著名策展人、批评家黄笃的交流中,他认为中国抽象艺术并不具有像日本、韩国艺术那样统一或一致的美学调性,而是流露出中国抽象绘画的“超逸”表征:不以风格化界定,不受限制,自由奔放。既不同于西方抽象艺术的绝对理性精神,又不同于日韩抽象艺术的禅意或纯粹质朴感,而是表现出基于中国文化语境的个体存在感,既彰显出不拘泥于规矩或法度的活力,又呈现与中国艺术美学内核相关的叙事,集含蓄而内敛自然意象、自由而超越逸兴而为或随意挥洒书写的动感及隐晦而悟性于一体的诗意语言。

  祁海平对于融入诗词意蕴、书法结构韵味、音块节奏韵律的个人作品愿以“心象”称谓,而不执着与概念,进入自在而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

  “道迹”祁海平艺术展相关信息:

  展览时间:2019-11-20-2019-12-19

  展览机构: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开放时间:周一~周五10:30—17:00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大山子798艺术区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标签:艺术人物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