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文学
  • 正文内容

刘震云:话剧让人物更浓烈

阅读:892 次 作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9-04-08 18:00:00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文学人物访谈报道。

  2018年4月20日,《一句顶一万句》在国家大剧院开启首轮巡演,北京站三场演出上座率达98%,远高于同期话剧演出的市场成绩,获得文化界的高度关注。记者日前从主办方获悉,2019年4月12日,《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将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继续为观众带来更细腻的故事、更丰满的演出,也拉开新一轮巡演的序幕。

  《一句顶一万句》原是刘震云的长篇小说,出版于2009年,曾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译有20多种语言。文学批评家张清华评价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曲生存的悲歌,一部命运的戏剧,一曲婉转凄凉的民间咏叹调,一部题旨与叙事完全统一的‘炫技’之书,一部充溢着生命的大悲凉和生存的真荒诞的小说。”

  本剧导演牟森是上世纪80-90年代是备受海内外瞩目的戏剧导演,后转向美学研究。时隔二十余年,他通过《一句顶一万句》回归戏剧舞台,同时践行了他当下的艺术追求。“这是一部超级社会史诗,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感结构。”牟森回忆起第一次读《一句顶一万句》给自己带来的冲击,《一句顶一万句》原著小说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名为《出延津记》,下半部名为《回延津记》,在首演版的创作中,他选择将上下两部完整的收纳进来,并“希望尽可能的在舞台上呈现一个长篇小说应该有的容量和品质”,整部剧演出总时长近4个小时。

《一句顶一万句》剧照(主办方供图)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含纳百余个人物,跨越七十载时光,完整改编的难度很大。2017年10月,牟森完成剧本初稿,共计86000余字,后七易其稿、反复精简,最终得以将演出总时长控制在三个半小时之内。剧目公演后,牟森对原著小说的提炼方式、对剧本结构的掌控能力,获得了大部分观众的高度认可。资深媒体人金小凤称《一句顶一万句》的剧作“以精巧的结构把小说精华完全萃取提纯”,观众Lucifer在豆瓣上写到:“牟森将刘震云笔下这大体量的叙事空间与纷杂的人物关系,极其准确、干净的拎出突出主题的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这种准确,甚至有种数学上的美感。”

  刘震云认为《一句顶一万句》说的是一群普通人的心事,有卖豆腐的,有杀猪的,有剃头的,有传教的,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平常说话不占地方,说一万句也不顶一句。这些话没地方说,压到了自己的心底,时间长了就成了心事,所以谁的心事最多呢,就是说话不管用,不占地方,普通人的心事最多。普通人又是生活中数量最多的,众多的心事汇到一起,就成了心事的洪流,社会的洪流,其他的洪流未必能彻底冲击和洗涤这个心事,但心事这个洪流是可以洗涤和改变世界的。

主创史航(左)、刘震云(中)、导演牟森(右)

  巡演在即,长江文艺出版社顺势推出了新版《一句顶一万句》。近日,为话剧、也为新版小说站台,刘震云亮相北京西西弗书店,与牟森、出品人史航共同探讨戏剧话题。在他看来,各类艺术形式之间没有高低之别,话剧的形式把小说中的人物表现得更浓烈了。“牟森导演用现代派的一些手法,突出了普通人的心事。他充分挖掘了话剧的各种表现手段,包括对台词的处理,群体的形象塑造,采用‘歌队’的形式等,这是小说没有的,人物个性就发生在舞台上,特别活生生的人。”

  牟森介绍,与首轮演出不同,经过一年的检验,为了将演出调整到最好的状态,与出品方鼓楼西反复权衡,最终决定把本剧的上下半场分开,以《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与《一句顶一万句之回延津记》为名进行独立演出。本次巡演的是上部《出延津记》,近两个小时演出中,主人公老汪的故事得以舒展,若干小角色与细节也得以被添加进来。

  《一句顶一万句》说的是伤心人的“出走”。在牟森看来,主人公吴摩西的出延津,是中国人的出埃及记,是一种英勇的壮举。许多作品里都描写过流离失所的受苦人,他们被迫迁徙无非是因天灾与人祸,如灾难,如战争,如经济波动等。但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人们背井离乡,为的竟是孤独,是伤心,是一句话,是一个人。

  “我觉得《一句顶一万句》里边的人物是一些特别勇敢无畏的人,无所畏惧。这些人有共同特点,每个人都面对自己特别具体的事情,他们自己要去走到底去解决。这种独孤求败,也是一种美学。”牟森说。

标签:人物访谈,人物对话,人物报道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