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文化 教育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国与东盟共话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构建“中文+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阅读:191 次 作者: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5-07-29 11:30:05
基本介绍:

  “这是一项亟需深入学习、实践和研究的专业领域。”7月27日,在第三届“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国际合作论坛上,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姜丽萍表示,各方应通过建立办学平台、开展办学实践、等级认证、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构建以“需求导向、语技复合”为核心的语言、技能、文化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本次论坛由铜仁职业技术大学、黎明职业大学、贵州健康职业学院联合主办,中国、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府官员、院校代表、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大计,推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深化实践。

  开幕式上,老挝教育与体育部副部长金玛诺・蓬玛哈赛说,“中文+职业技能”所产生的强大合力,能够开辟新机遇,拓宽老挝青年在境内外的发展和就业渠道,增进文化理解和深化人文交流,助力老挝经济发展。老挝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国职业院校在师资培训、学生互访、课程开发和产教融合等领域的合作,并期待与各方携手并进,共创一个更加兼容并蓄、多语言共融、人才辈出的未来。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震表示,教育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期待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能够与东盟各国在教育政策、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等领域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和路径,推动双方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越南职业教育与社会工作协会会长潘士义表示,越中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期待今后能有更多越中两国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及行业协会之间的双边合作项目,从而共同打造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携手共进,实现互利共赢。越南职业教育协会愿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各方建立务实、长期的合作网络,推动双方深层次交流与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黎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杨远志倡议,以“双向交流”为核心构建常态化师生互访机制,以“需求导向”为牵引构建“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以“互学互鉴”为原则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和成果的分享机制,切实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专家报告环节,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徐念峰强调“教随产出、校企同行”的重要性,建议通过标准化课程、数字化资源推动职教出海高质量发展。老挝教育与体育部职教司副司长丁康・苏领它、越南职业教育与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林文管等东盟嘉宾,分享了本国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与合作愿景。他们表示,期待与中国深化师资培训、学生交换、课程共建等合作,借鉴“中文+职业技能”模式助力本土产业升级。

  校长论坛环节,铜仁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项光亚围绕“创新模式深化合作,聚力技能人才培养”对学校深入推进国际化办学经验进行了分享;黎明职业大学副校长李冬梅对该校“机制创新、语技融合、资源赋能——校侨企共同实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作深入阐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徐建俊以《创机制、促共享、建载体——“中文+职业技能”的常信实践》为题对该校经验进行了介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程艳就该校打造“四方共育、三阶培养”模式,推进开发合作办学等内容进行了分享。大家表示,将持续深化多方协同,推动职业教育标准、教学资源、实训基地的国际化共享,让“中文+职业技能”成为职教出海的核心竞争力。

  校企对话环节,长安汽车-重庆安驿汽车技术服务公司产教融合办公室主任何江飞、三一重工集团·三一重能事业部副总经理李才学、厦门颜值立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龙、开封大学副校长李治、临沂职业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骆岩分别围绕“产教融合新生态:构建‘中文+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共同体”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活动现场,“黔匠-东盟学院”揭牌成立,中国-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越南职业教育与社会工作协会、黎明职业大学和颜值立方集团、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和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分别签署合作协议;“职教出海”合作项目现场发布,长安工坊职教出海、职业教育随企出海(越南)等项目落地。

  “本次论坛发布了一批合作需求、签订了一批合作项目、推介了一些经验做法、推动了‘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了中国特色职教国际影响力。”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国才在闭幕时表示,希望各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将活动成果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培养更多既精通专业技能又能熟练运用中文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复合型人才。(记者 任伟)


标签:教育文化,职业教育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