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人物 文学
  • 正文内容

郝玉:撬动市场耗时近十年

阅读:1032 次 作者: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日期:2018-06-05 09:27:01
基本介绍:

  2018年最新改版的「读一手」栏目,固定每周一头条推送。不凑数,只追新。

  为了保证每本书的新鲜度和可期待指数,未读君集结了数十家优质出版品牌,推荐最新图书的同时,也推荐图书品牌。未读君认为:读书不认品牌,不如不读书。

  在图书品牌的新媒体上班,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读书。几个同事有时会笑着吐槽,“真不想读书了!”“一日不读书,神清气爽!”但是,当夜深人静,还是想一头扎进自己喜欢的书中,嘴上嫌弃,身体还是很诚实。

  今晚的读一手,希望你读完这些书,能走进那一个个用文字构建的奇妙世界,找到自己的文字伊甸园。

  纳博科夫的这套文学讲稿终于出新版了,有纳博科夫迷表示,这套书随便读懂哪篇,都可以受益匪浅,此话不假。纳博科夫本身的文学才华与文化品位不必多言,他在解读和品评其他文学作品的时候也有独特的风格。如果纳博科夫有豆瓣,那他一定是书评区最闪亮的星。

  这套书由纳博科夫50年代在康奈尔大学等几所高校所讲文学课程的讲稿编辑修订而来。他解读的每个名字都熠熠生辉:塞万提斯、狄更斯、福楼拜、卡夫卡、契诃夫……他的解读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天才剖析天才,经典成就经典。”纳博科夫说:“我试图把你们造就成能读伟大作品的优秀读者。”他确实做到了。

  《纳博科夫传》译者刘佳林对纳博科夫的评价,也讲出了这套文学讲稿的意义:“现在的文学阅读缺乏系统,阅读一部作品,只是抽象地读,不管作家是什么时候写的,不管他的处境、生命状态和历史纵深。纳博科夫的细读正好弥补我们的缺陷,他能读出很微妙的细节,眼光非常纤细敏感。纳博科夫给了我们杂乱、膨胀、丰富的文学空间,让你学会寻找和建构,自主地形成一个生活,一个内在的精神。这是我觉得最珍贵的价值。”

  八十年代是什么?《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这样写道:

  八十年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聊文学的时代;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喝啤酒,整夜整夜地看电影录像带、看世界杯转播的时代;是可以像“情人”一样“轧”着马路的时代。大家都被创新的狗在屁股后面追着提不起裤子,但都在其中亲密无间其乐无穷。

  八十年代,是朱伟骑着自行车从一个作家家里,去见另一个作家的年代。在此期间,他相继在《人民文学》推出莫言、余华、阿城、格非等一大批作家。2013年,朱伟开始在博客中写《我与八十年代》,期望以自己的生活轨迹回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节点,记录与一位位作家交往的过程。

  这本书是朱伟三年阅读和写作的结晶,他逐一重读了活跃在八十年代至今的重要作家的经典作品,系统解读了王蒙、李陀、韩少功、陈村、史铁生、王安忆、莫言、马原、余华、苏童10位标志性作家的作品,作为读者的我们,也能够通过一篇文章读懂一个作家,重读当代中国文学的精华。

  喜欢《锵锵三人行》的人可以看过来,许子东老师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课堂记录出书了,把现代中国文学讲得脑洞大开:如果巴金是朱古力牛奶,茅盾是卡布奇诺,老舍是红茶,那周作人就是上乘的龙井;沈从文不是农村的谢冰心,《边城》是这么多好人合作做了一件坏事;老舍字舍予,就是“放弃我”,名字真是预言,一个作家可以提前写出自己的命运;如果让李安来拍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可能比《色,戒》还好……

  除了有趣的观点,许子东的讲解还原了历史现场,带领我们重返10位文学巨匠的发生时刻,重读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老舍《骆驼祥子》、张爱玲《自己的文章》等现代文学入门书。

  同时,他整理出一条“现代文学时间轴”,对照世界看中国,本书“时间轴”从1900年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掀开世纪,到1949年奥威尔《1984》亮相上半叶,发现1925年有周作人《雨天的书》、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1934年有沈从文《边城》、米勒《北回归线》,1943年有张爱玲《倾城之恋》、萨特《存在与虚无》等等,让你的阅读不再孤立。

  我们新文学的“新声”《狂人日记》到如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也许是时候回望了。

  许多人知道《读书毁了我》的作者王强,因为他是新东方和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是《中国合伙人》的人物原型,但他同时还有另一个身份:嗜书瘾君子。这本书记录了这个知名书痴寻书、看书、买书、藏书过程中的故事和点滴感受,他写到的一本本书,简直是他的“红颜祸水”,因为很多时候,他已经把书当成了他的情人。

  北大西语系出身的王强阅读眼光是很苛刻的,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只读一流书”,因此,他对外文书的品读启发了许多人。他从历史上的宠物,写到厨烟里的大仲马,从莎士比亚的博物学,写到伊甸园的黑暗……他以懂书为乐,也喜欢写“关于书的书”,把与书和文学相关的一切写成充满爱意的妙趣故事。他说,那是“爱书人关于书的情书,是阅读者关于爱书的告白。”

  一切故事、历史和文艺作品皆因人起,有时候,美妙的、灿烂的甚至伟大的文艺事件,也许就始于沙龙角落几个人的闲谈。最近出的这本《以白夜为坐标》,就记录了白夜酒吧这座著名的文艺地标的二十年时光。

  1998年,著名诗人翟永明在成都开了这家“诗、酒、艺、文”兼备的白夜酒吧。二十年里,白夜酒吧策划举办了一系列文学、艺术及民间影像活动。渐渐地,“白夜”已不只属于翟永明自己,还属于整个当代诗歌、文化、艺术界。

  这本书就像一部另类文艺史,记录了北岛、野夫、于坚、阿来等影响中国至深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状态;它也是一部沙龙成长史,记录了中国首屈一指的文学沙龙——“白夜”的生存、成长和现状。

  在这本书里,你将遇见快快活活、“身残志坚”的马松,“吃肥肉、喝白酒”的“莽汉”诗人,化身白夜 “驻唱歌手”的何多苓……你还将看到白夜酒吧见证的诗歌、小说、戏剧、绘画等文艺活动,20个年头,7300个不眠之夜,精彩始终发生。翻完这本书,你就见证了一个属于诗人、作家、艺术家的黄金时代。


标签:文学,作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