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妈妈的朋友1》
妈妈有个好朋友叫张阿姨,她就像童话里的魔法师,总能变出让我眼睛发亮的惊喜。张阿姨个子高高的,笑起来有两个酒窝,像盛着蜜糖。她总爱穿花裙子,走起路来裙摆像蝴蝶的翅膀,连我家的小猫都爱追着她跑。
张阿姨最厉害的是会做“故事早餐”。有次我去她家玩,早上醒来闻到香喷喷的味道。跑到厨房一看,餐桌上摆着用面包片拼成的“小兔子拔萝卜”,胡萝卜是煎蛋做的,萝卜叶是黄瓜丝,连兔子的红眼睛都是番茄酱点上去的。张阿姨递给我一把小铲子形状的叉子,说:“今天你是小农夫,要把萝卜种进肚子里哦!”那天我吃得干干净净,连盘子都舔了一圈。
最让我佩服的是张阿姨的“魔法口袋”。她来我家做客时,总会从包里掏出新奇玩意儿:会发光的弹力球、能画出彩虹的蜡笔、还有会唱歌的存钱罐。有次她送我一盒“种子铅笔”,说用完铅笔后把笔杆埋进土里,就能长出小番茄。我天天盼着发芽,结果真的长出了嫩绿的苗!张阿姨笑着说:“看,知识也能开花结果。”
张阿姨还教我“观察魔法”。她带我在小区里找春天,教我摸柳树的新芽(凉丝丝的像薄荷糖),闻玉兰花的香味(甜丝丝的像棉花糖),听麻雀的叫声(叽叽喳喳像在吵架)。回家后我写了《春天的密码》,张阿姨读着读着突然捂住胸口说:“哎呀,你的文字像小锤子,咚咚咚敲开了我的心门!”现在我的作文本里夹着她送的“彩虹便签”,每张都写着鼓励的话。
张阿姨常说:“生活是本大书,要用心去读。”她教我用放大镜看蚂蚁搬家,用望远镜看云朵变魔术,用相机记录晚霞的颜色。我想,张阿姨就是那个教我读懂生活这本书的人,她的魔法口袋里,装着整个世界的奇妙。
篇二:《妈妈的朋友2》
妈妈的朋友李叔叔是个“科学超人”,他的脑袋里装着会跳舞的星星。李叔叔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像藏着十万个为什么。他总爱穿蓝色衬衫,口袋里永远插着三支不同颜色的笔,妈妈说那是他的“魔法棒”。
李叔叔的实验室是我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会发光的矿石、会跳舞的机器人,还有一架能看见星星的望远镜。有次他教我制作“火山爆发”模型,用小苏打和醋模拟岩浆喷发。当红色泡沫涌出来时,我兴奋得跳起来,李叔叔却指着泡沫说:“看!这是地球在打喷嚏呢!”后来他送我一套《科学小实验》书,说:“每个孩子都是小科学家,要自己动手找答案。”
最神奇的是李叔叔的“天气预报课”。他带我到阳台上,教我观察云朵的形状:“鱼鳞云代表晴天,棉花糖云可能要下雨。”有天早上他指着天空喊:“快看!那是龙卷风云!”我抬头一看,果然有螺旋状的云朵在旋转。李叔叔掏出手机拍下来,说:“这是天空在写诗。”后来我的自然观察日记得了奖,李叔叔送我一个放大镜,镜片上刻着“探索永不止步”。
李叔叔还教我“失败哲学”。我做机器人总失败,急得直跺脚。他蹲下来和我一起拆零件,说:“你看,螺丝钉像不像小士兵?它们要排好队才能打胜仗。”经过七次失败,机器人终于能走路了!李叔叔鼓掌说:“失败是成功的妈妈,你已经有七个妈妈啦!”现在我的书桌上摆着那个歪歪扭扭的机器人,它是我最骄傲的作品。
李叔叔常说:“科学是打开世界的钥匙。”他带我去公园测风速,用温度计测湖水,用指南针找方向。我想,李叔叔就是那把钥匙,帮我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他的实验室里,藏着无数等待被发现的秘密。
篇三:《妈妈的朋友3》
王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她像春天的风,轻轻吹走我的烦恼。王阿姨留着齐耳短发,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月牙儿。她总爱背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各种宝贝:彩色的毛线、会唱歌的八音盒、还有能变出图案的万花筒。
王阿姨最拿手的是“魔法编织”。有次我考试没考好,躲在房间里哭。王阿姨轻轻敲门,递给我一个毛线球:“来,我们一起织个‘幸运结’。”她教我绕线、打结,说:“每个结都是一个小太阳,能赶走乌云。”我们织了一个下午,最后织成了一条红黄相间的手链。王阿姨帮我戴上,说:“看,乌云被你的手链赶跑啦!”那天晚上,我戴着“幸运结”睡得特别香。
最让我开心的是王阿姨的“故事会”。每周六下午,她都会来我家讲故事。她不用书,全靠脑子编:会说话的蘑菇、住在月亮上的兔子、还有能实现愿望的许愿树。有次她讲到“魔法森林”时,突然从包里掏出一片枫叶,说:“这是森林的邀请函。”我们用枫叶做成书签,夹在《安徒生童话》里。现在我的书架上摆着十二片“邀请函”,每片都写着一个故事的名字。
王阿姨还教我“心情魔法”。她给我一个小本子,教我画“心情晴雨表”:晴天代表开心,雨天代表难过,彩虹代表惊喜。有次我画了个打雷的天气,王阿姨画了只举着伞的小熊,说:“小熊来陪你躲雨啦!”后来我的作文《和小熊躲雨》被老师表扬,王阿姨送我一盒彩色铅笔,说:“用颜色画出你的心情吧。”
王阿姨常说:“生活是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她带我去公园捡落叶做贴画,用橡皮泥捏小动物,还教我折会飞的纸飞机。我想,王阿姨就是那盒巧克力,每次见面都给我新的惊喜。她的布包里,装着整个童年的甜蜜。
篇四:《妈妈的朋友4》
赵伯伯是妈妈的老同学,他像一本会走路的百科全书,肚子里装着数不清的故事。赵伯伯头发花白,但眼睛特别亮,像两颗黑宝石。他总爱穿中山装,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妈妈说那是他“智慧的武器”。
赵伯伯的“历史课”特别有趣。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他带来一个老相册,里面有黑白照片:断壁残垣的圆明园、流落海外的文物。他指着照片说:“这些石头会说话,它们在哭诉被抢走的家。”我摸着照片问:“我们能要回来吗?”赵伯伯摸摸我的头:“记住,文字是历史的见证。”后来他送我一本《中国文物回归记》,说:“你要当文物的小卫士。”
最让我佩服的是赵伯伯的“考古游戏”。他在院子里挖了个小坑,埋进“宝藏”:仿制的青铜器、玉佩、还有写满字的竹简。我们拿着小铲子挖宝,赵伯伯举着放大镜讲解:“这个鼎的纹路是饕餮纹,那个玉佩刻着云雷纹。”挖到竹简时,我念出上面的字:“己亥年,大旱。”赵伯伯鼓掌:“你读懂了三千年前的日记!”现在我的“考古笔记”已经记了满满一本,全是赵伯伯教的知识。
赵伯伯还教我“汉字魔法”。他用树枝在地上写“日”字,说:“这是太阳公公在跳舞。”又写“月”字:“这是月亮姐姐在梳头。”他教我拆字:“休”是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森”是三棵树在说悄悄话。我的生字本上画满了他的“汉字画”,连老师都夸我“把字写活了”。
赵伯伯常说:“文化是民族的根。”他带我去博物馆看青铜器,到古建筑前讲榫卯结构,还教我写毛笔字。我想,赵伯伯就是那棵大树,把文化的根深深扎进我心里。他的中山装口袋里,装着五千年文明的星光。
篇五:《妈妈的朋友5》
陈姐姐是妈妈的同事,她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小小的世界。陈姐姐扎着马尾辫,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像小兔子一样可爱。她总爱穿运动服,背着双肩包,包里装着素描本、口琴,还有会发光的跳绳。
陈姐姐的“美术课”在公园里。她带我画柳树,说:“枝条是春天的琴弦。”教我画蝴蝶,说:“翅膀是天空的邮票。”有次我们画晚霞,她突然把颜料抹在我脸上:“这是太阳公公的吻!”回家后妈妈笑我像小花猫,陈姐姐却举着相机说:“这是最美的艺术照!”现在我的画册里夹着那张“小花猫”照片,旁边写着“与太阳的约会”。
最让我难忘的是陈姐姐的“音乐会”。她用树叶吹《小星星》,用矿泉水瓶敲打节奏,还教我用手掌拍出《欢乐颂》。有次她带来口琴,吹《送别》时,我忽然想起转学的同桌,眼泪吧嗒吧嗒掉。陈姐姐停下吹奏,说:“音乐是装眼泪的瓶子,倒出来就变成星星了。”后来我写了《会唱歌的眼泪》,陈姐姐把它谱成曲,我们在儿童节合唱了这首歌。
陈姐姐还教我“勇气魔法”。我害怕上台演讲,她送我一个“勇气徽章”,上面刻着“我能行”。演讲前她陪我练习,用手机录下来回放:“看,你的声音像小溪在唱歌!”那天我戴着徽章上台,虽然腿还在抖,但终于说完了。陈姐姐在台下竖起大拇指:“你打败了胆怯怪兽!”现在徽章挂在我的书包上,每次看到都觉得充满力量。
陈姐姐常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她带我去美术馆看梵高的《星空》,到音乐厅听交响乐,还教我跳简单的芭蕾舞步。我想,陈姐姐就是那束光,让我发现生活里藏着无数艺术宝藏。她的双肩包里,装着整个宇宙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