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午,由陕西省作协、陕西省人民出版社、陕西省妇联共同主办的海曼长篇《曼荼罗·爱》创作研讨会在西安举行。贾平凹、李国平、李星、段建军、李震、冯希哲、仵埂、王维亚、韩鲁花、王晓渭等众多文化圈内人士共同参与研讨。对小说的文本意义及价值意义进行深度研讨交流。
作为一部获得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两项出版基金的作品,《曼荼罗·爱》用冷静的笔触将西安的文化元素展现出来,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也彰显了文化西安、品质西安的社会风貌。长篇小说《曼荼罗·爱》以女主人公梅影的生活、焦虑、情感危机为主线,以“梦—梦想—追梦—梦想的实现”来结构文本,以“梦境”推进情节,重点刻画女主人公在经过种种磨难之后,完成自我救赎的艰难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在社会大背景下,人类精神生活复杂多变的特质,以及自我探索的奋起历程。作品以“梦”推进情节,对人性进行生与死、爱与恨的现实拷问,展示出迥异于其他都市类小说的鲜明特征。
贾平凹对于《曼荼罗·爱》给予高度认可,他说:“他与作者只见过三次,甚至不知道真名是什么,但是看完书,确实让他惊喜。这是一本从题材到写法都很少见的作品。陕西这几年,文学在悄然发生变化,许多人的写作以作品改变着陕西土壤,在改变的土壤上种植。比如在种植玉米、红薯、小麦的土地上种苹果、猕猴桃、草莓、冬枣等。《曼荼罗·爱》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极重要的之一。作者海曼长期不在文学界而在文学圈外,悄然在地下生根和掘进,一旦厚积薄发,生枝披叶,灿烂开花,这花让我们看到了艳丽,闻到了香味。陕西文学多写乡土文学,而《曼荼罗·爱》是城市的,是现代的,是一群有情调的人的生活状态。谈及小说特点,他认为:“更多的有西方现代主义的叙述,结构上多镜头的穿插、人物心理分析以及语言倒换等比较倒位。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比较雅致的、贵气的作品,是一本有思想深度和才华的书,也是一部让我眼前一亮的惊艳之作。总之,《曼荼罗·爱》将对陕西文学土壤产生改变。
评论家李星在会上感慨:“咱们陕西的文学过去都是写农村见长,后来也有写官场的,但是像海曼这样写职场、写人们内心世界的作品还是少见。从小说的语言到结构,对我们来说的都是一种新的方式。评论家段建军认为:作品节奏感、层次感把握比较到位,无疑,这是一部有份量有水准的作品。评论家李震也表示:“我对这部书有期待,海曼和我聊到荣格,给我开了一份荣格书单。她因为探索心理学的知识,而写心理分析小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同时,我也给海曼开一份文学书单,希望她在文学道路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