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大同高中国文老师庄嘉薰,过去苦恼如何以自然方式,引导出学生内心对文学的向往。之后,她推动「城市文学课程」,带领学生参访了故宫、纪州庵、林安泰古厝、台北光点等景点,深入认识各个文学空间,他因此获教育部选为教育家典范人物。
庄嘉薰认为,国文教学讲究精神领域的心领神会,但如果学生只能透过课本阅读文学作品,而这些又与他的切身生活并不相干,当然难以发掘感动。为了突破传统国文课程的局限,她致力开发新教案,并透过教师社群而完成的「城市文学课程」。
庄嘉薰表示,这堂包含阅读文本、电影欣赏及校外各个文学景点踏查的课程,主要目的就是以大同高中为起点,引领学生深度观察探讨每日活动的区域,再将视野幅射,「文学观察视角锁定在整个大台北区域,让学生重新以文学的角度建构对台北的印象与记忆。」
大同高中有个别号叫「榕城」,庄嘉薰藉由「榕城八景」的票选活动引爆了同学的热情,让他们主动观察校园,进行校园美景的拍照与写作;接着走出校园,参访了故宫、纪州庵、林安泰古厝、台北光点等景点,经由专人的导览,让学生更接近文学。
庄嘉薰带着班上学生到访台北城南,蓊蓊翠绿的几株老榕树环抱间,一座日式木造房子静静而立—纪州庵。漫步于林荫下,听着导览员生动的讲解,怀想当年城南风光,同学们彷佛穿越了时空,见证了家乡这座城市古往今来的绝代风华。
那是纪州庵,曾是日殖时代知名的料亭,战后又转为公务人员眷舍,多少文人雅士在此聚会创作,传递文学薪火,如今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将此古蹟改建为艺文空间,提供民眾游赏。
「在教学时,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来自于学生上课时发亮的眼神、用心写作的作业、以及才气横溢的创作。」庄嘉薰说,看着课后同学们交上的那一本本琳琅满目、手工制作的文学护照,欣赏他们别具巧思的诗文创作,就是她最感动及快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