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wdwxtg@qq.com 论文发表QQ:329612706 微信:lianpu13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中心 学术资讯 文物考古
  • 正文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车的考古研究

阅读:1540 次 作者: 来源:品读文物历史 发布日期:2019-06-24 09:29:27
基本介绍:一起问道文艺网分享的文物考古资讯。

  1990年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淄河店村南发掘出后李春秋车马坑的同时,还于墓地东北部的2号墓内发现有殉葬的车马。这些车都是拆散后分置在墓室东西两侧的二层台上,共有车轮46个,都靠墓壁堆放,舆、辀22架,部分与轮叠压。该墓处于断崖的坡地上,墓上充填的是干燥而又坚硬的红黏土,轮、舆等木制品腐朽后在填土上留下了犹如模坯一般的空洞,对这些空洞灌注石膏后得到的几乎是完整的原型标本,这样,许多车部件得以准确复原。

  复原出的部件组合成的车共分三类:第一类车舆较小,用革带编成舆底,有车轼,这类车可能属于田猎、作战用车;第二类车舆较大,用细棕绳编成舆底,无车轼,这类车似为乘车;第三类车舆为竖长方形,既无车门也无车轼,舆底铺以细竹竿,舆輪外侧还留有围捆苇席的痕迹,这类车与后李的竖长方形车舆相同,可能是运输车。这三类车都被制成复原模型车,现陈列于山东临淄古车博物馆内。笔者根据模型车画了两张复原图附于本章之后以供参考。

  河南洛阳是东周都城,2002年洛阳市兴建王城广场,为配合市政建设,在原王城遗址的东部发掘清理了七座陪葬车马坑,根据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型,其中小、大型各一座,中型五座,编号分别为LK3、ZK2、ZK7、XK8、XK9、XK10、ZK5,这七座车马坑除少数未遭破坏,大多受到程度不同的毁损,车的遗迹保存情况也较差,但其中的ZK5大型车马坑内发现了一辆驾有六匹马的天子级别的车,可惜车上的很多青铜饰件都已拆除,车的痕迹也模糊不清,扭曲变形,无从识别它当初的形象。同年,在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国贵族墓地发掘出的1号车马坑,该坑随葬车辆南北向双排横列,共有车33乘,马72匹,处于坑中部的13号车也是六驾天子之乘。

  最近的重要发现来自甘肃省张家川马家塬的战国墓地,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地底下,埋藏着战国晚期戎族部落酋长的家族墓地,由于猖獗的盗墓活动引起当地公安和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通过抓捕收缴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稀世珍宝。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极尽奢华的马车,这些车不像其他地区是专门理在车马坑内,而是随葬在基主的墓室之内,3号墓室内的一辆车,不仅在木制车輪外侧的厢板上有精美的彩绘,而且在车轮、车厢板上还装饰有繁复的三角形、方形的镂空铜饰,错金银的铁条和金、银箔花、动物及饰件,其豪华程度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疊墓的车相比,有过之而。

  零星的发现还有:1983年3月至1984年年初在陕西凤翔马家庄发现两座战国车坑,编号为K121、K17,K121遭到严重破坏,除遗留少量的青铜车饰外,遗迹无存,K17坑内出土了一辆车,这辆车的大部分车舆、车辀和一个车轮的痕迹也已被毁,剩下的车轮、舆輪、输、衡和轭能大致反映出车的面貌。

  车辀辕部像山东临淄淄河店2号战国墓随葬的车一样,成钩形向上弯卷,三角形辕平面上钉有三个金异兽饰,装饰甚为独特,坑内出土的车马器全为金器,估计原来也是一辆颇为华贵的车。此车的轮轨宽度、车厢的面积虽然与其他地区的车差不多,但车轮特别小,直径只有其他车的一半。小车轮的车除了河南淮阳出土过,还有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譬墓2号车马坑的四辆车也是,根据参与发掘的专家分析,这四辆车车轮小的原因可能是中山国地处丘陵地带,为了便于车上下陡坡要适当降低车的重心,否则会因重心过高而降低稳定性使行车发生危险。此处车轮小是否也出于同一原因,或许仅是一辆游戏车或是用人力牵挽的辇车,现在已不得而知了。

  上述材料基本概括了春秋战国时期车的考古成果,丰富的实例反映出这一时期车马坑的保存情况普遍要比商周(特别是周代)好,完整的车制遗迹,较为准确的尺寸数据等有利于研究的实物资料较多,用这些材料与商周时代的进行比较后不难发现,车发展到这一时期又有了新的变化与特点。


标签:文物考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